摘 要:新形勢下,家校合作的觀念越來越強,每所學校都有相對完善的家校管理制度,但如何有效利用家校平臺來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卻是一個需要深思的課題。多數家校平臺都是以微信群,家長會,電話,家訪等形式,家長對學生在校表現可謂了如指掌,但是對學習積極性方面收效甚微,甚至有些學生覺得“太不自由了”,尤其是正處于青春叛逆期的初中生。通過家校教育模式,從活動中挖掘學生的潛能,從活動中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性,從活動中體會父母教師的用心良苦,從活動中緩解家長與孩子之間出現的一些矛盾,增進兩代人之間的交流,促進親子之間的溝通,為孩子身心健康的發(fā)展創(chuàng)造了一個良好的交流平臺。
一、研究背景
多數家校合作的形式也只是流于通知,匯報學生表現,成績波動,家長與學生溝通的話題除了成績還是成績,或者一些行為偏差教育,而忽略了學生的最重要的內在素質培養(yǎng)和激發(fā)。讓家長知道什么,匯報什么,重視什么成了家校平臺實效性中最重要的突破點。針對這個問題,我以活動教學為突破口,配以成長對話形式走入學生內心,開展各項主題活動,努力在家、校、生三方面找一個平衡點,探索出讓學生能夠樂于接受家校教育模式,家長也能及時了解學生動向,有效做好心理疏導,從而提高自身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
二、研究內容
“教育的效果取決于學校和家庭教育影響的一致性。如果沒有這種一致性,那么學校的教育和教學過程就像紙做的房子一樣倒塌下來?!被趥鹘y的家校合作模式,本著教書育人的原則,在幾年一線班主任的實踐探索中,我提出:
研究的主要內容是:
一是突破家校合作的傳統模式,整合新技術,新條件,新方法,形成較完善的家校教育模式;
二是切實走入學生內心,感知學生所想所需,從而引導性的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三是健全班級管理制度,從根本上解決學生的學習的心理障礙;
四是豐富學生的課余生活,激發(fā)學生的潛質,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和人文素養(yǎng);
五是通過各項主題活動,滲透傳統文化和美德教育。
解決問題的過程與方法:
一是師生溝通平臺化。構建有效的師生溝通平臺,建立“師生主題成長對話”,讓學生寫上心里的想法,特別關注問題學生及留守少年,及時回復,必要時面談,并及時跟蹤記錄,教育反饋。四年實踐中,我回復了不下二十萬字,與學生展開了心與心的交流。同時合理利用微信和QQ平臺,關注學生的朋友圈動態(tài)。
二是班級管理透明化。設立值日班長,制定小組積分制,第一個月選出積分最高的兩組進行小組PK賽,決出擂主,接下來每個月再選出積分最高的一組挑戰(zhàn)擂主。通過這種方式,提高學生的集體意識,增強學生的主人翁意識,進而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
三是實踐過程輻射化。在學生的每個階段引導學生制定自己的小目標,并將達到目標所需的過程品質輻射到生活中點點滴滴,潛移默化的形成自己的人格,提高自己的品德修養(yǎng)。同時將本班級的實踐教育教學經歷在學校德育群分享,力求輻射到各個班級,拓展到整個學校學生的綜合
素質。
四是家校合作多元化。建立家長微信交流群,適時上傳學生在校的正能量表現,定期發(fā)布一些現代家庭教育方法方式。定期開展多元化的家長會,打破傳統教師匯報式,精心設置學生-教師-家長互動環(huán)節(jié),以舞蹈,朗誦,小品,T臺秀,唱歌,對話等形式呈現,灌輸感恩,誠信,勵志等傳統美德。切實達到家、校、生的平衡點。假期是學生最松懈的時候,每到寒暑假,父母都會收到一封來自班主任的信,信里將本學期班級基本情況,學生本學期表現及取得成績,寒暑假作業(yè),建議等等,方便家長在假期做好學生的督促和疏導工作。
五是活動形式個性化。開展“我為中考代言”活動,每天一名學生輪流上臺演講,并將代言口號寫在黑板左側,時刻激勵學生,激發(fā)學生斗志。開展“名師高徒”活動,并對學習成績明顯進步的學生及其小老師頒發(fā)獎狀。制定周計劃,如手語周、運動周、歌唱周等,開展了刺激的小組擂主爭霸賽、趣味運動會、平安夜聯歡會、“六班好聲音”、小組主題節(jié)目、辯論賽等等,豐富學生的課余生活,挖掘學生內在潛能,不斷提高學生的競爭意識和綜合素質。以各種節(jié)日為出發(fā)點,如“父親節(jié)”,“母親節(jié)”,“婦女節(jié)”等引導性的讓學生用自己的方式將自己心理想對父母說的話表達出來。
三、應用反思及前景
經過四年的實踐證明這樣“以動促學”的家校教育模式是成功的。以成長對話方式徹底打入學生內心,讓學生愿意表達, 敢于呈現自己的觀點,對學生困擾的家庭問題,有效跟家長溝通,在家校合作的各種平臺中盡可能的呈現學生在活動中最真實的一面,根本上解決了讓家長知道什么,匯報什么,重視什么的問題,學生樂于接受,家長樂于監(jiān)督,教師樂于管理,進而達到家、校、生的平衡點。學生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自然而然的提高了。該成果的應用可以輻射到所有家校合作流于形式的學校及班級,尤其對于留守兒童居多的班級,效果更加明顯,該種家校教育模式的實現最終推動了整個學校教育教學的運轉和發(fā)展。
參考文獻:
[1] 邵紅. 基于家校互動網絡平臺的小學語文教育模式探索與實踐[J]. 考試周刊, 2016(90):32-32.
[2] 周婧旻, 楊悅梅. 大類培養(yǎng)模式下家校聯動機制構建的研究與實踐——以杭州科技職業(yè)技術學院為例[J]. 湖北函授大學學報, 2016(3):7-8.
[3] 李斌. “互聯網+”背景下幼兒園“家校一體化”教育創(chuàng)新中的途徑創(chuàng)建實踐研究[J]. 農家參謀, 2017(19).
[4] 康凱, 海波, 鄧凡,等. “互聯網+教育”環(huán)境下的家?;訁f作教育模式創(chuàng)新研究[C]// 教師教學能力發(fā)展研究科研成果集. 2017.
作者簡介:陳毅群(1988—),女,漢族,福建漳州,中學一級,本科,福建省漳州市詔安縣太平中學,研究方向:數學教學技巧,單位:福建省漳州市詔安縣太平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