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在腳下,希望在前方
2018年第4期《時代郵刊》的“獨家策劃”《“農(nóng)民工二代”的根》發(fā)人深思。在這組專題文章里,我們看到“農(nóng)民工二代”在城市與鄉(xiāng)村之間尋求著改變命運的機會,看到他們對困難的抗爭,對生活的熱愛,我們感受到了他們的成功和歡樂,更看到了他們的苦澀和迷茫:從出生就被打上“農(nóng)民”的胎記卻不會種地,長期生活在城市卻難以享受真正的城市生活。其實,“農(nóng)民工二代”遇到的這些困境,也正是我們黨和政府正在力求改變的。
我們堅信,隨著改革的深入,也隨著“農(nóng)民工二代”的某些思想意識的改變和經(jīng)濟、技術實力的不斷加強,他們中的一部分人會回到農(nóng)村去,扎根在農(nóng)村,成為跟其父輩們完全不同的新一代的農(nóng)民,也有一部分人會一步步地融入城市,在城市扎下根來,成為真正的城市人!年輕人,“根”在自己腳下,繼續(xù)奮斗,希望就在前方!
湖南省新田縣龍泉鎮(zhèn)里仁小區(qū)三棟 龍啟群
《習近平:“人民領袖”和人民在一起》(見2018年第4期《時代郵刊》)讀來十分親切。這些年,習近平總書記留下了多少“像親戚來串門一樣”“一點都不陌生”“招呼我們‘拉拉話’”的佳話。這些溫馨的畫面,銘刻在人民群眾的記憶里。
河南駐馬店驛城區(qū)金雀路285號和平小區(qū)1號樓301房 趙愛民
《35年背你走過人生:“背上兄弟”演繹曠世真情》(見2018年第4期《時代郵刊》)催人淚下。這份真情難能可貴,需要我們更多的贊美與傳頌。
江西省吉安市永新縣臺嶺鄉(xiāng)文廣站 尹育武
讀《城市化不是“毀村”運動》(見2018年第3起《時代郵刊》)很有感觸。鄉(xiāng)村與城市的發(fā)展不是矛盾的,而是相輔相成的,共同發(fā)展既可體驗新時代的繁華,又可睹物思人、瞻舊追史,慰藉鄉(xiāng)愁,有利于中華傳統(tǒng)文明的傳承與光大!
湖南省耒陽市仁義鎮(zhèn)紙槽村13組彭傳策
《讀書讀到什么程度才能改變命運》(《時代郵刊》2018第4期)一文告訴我們:讀書其實是有目的、有追求的。“腹有詩書氣自華”,就充分說明“有聊才讀書”。讀書越多,改變命運的途徑就越多。
湖南省湘潭市河東湖工花園10棟1單元102號 朱啟袖
《時代郵刊》編輯部:
我眷戀《時代郵刊》8年,現(xiàn)在已越來越依戀?!八钡耐獗聿⒉粡垞P,但總能吸引住我的注意。“她”有時像一陣春風,吹走了我心里的陰影,吹來了生機和希望;有時像一縷春光,照亮我的生活,我的人生前進之路;有時像春雨,滋潤我的心田,滋養(yǎng)我的精神家園;有時則像一位良師益友,給我指點迷津,引導我如何去為人處世。
一本刊物對一個讀者的影響是深刻的。《時代郵刊》的魅力潛移默化地感染了我,讓我變得更聰明、理智、敏銳,和“她”一樣,具有獨特的品性和風骨。為表感謝,作詞一首訴衷情:“別具匠心顯風格,與時更俱進。若問特色何在?人文情,讀編親,是原因?!?/p>
福建省三明市寧化中環(huán)中路26號傅春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