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震 馬斌 蔡旭
摘 要:對煤礦水倉清理方式進行了創(chuàng)新,將經過改造的側卸式裝巖機引入水倉清理系統(tǒng)中,解決了傳統(tǒng)清理方式的一些弊端,提高了清淤的工作效率,延長了水泵的壽命,具有較高的應用和推廣價值。
關鍵詞:煤礦水倉清理系統(tǒng);煤泥;側卸式裝巖機
DOI:10.16640/j.cnki.37-1222/t.2018.20.063
0 引言
煤礦井下水倉是保證安全生產、防止礦井水災的重要設施。隨著礦井開采的延伸,礦井涌水量逐漸增大,排水泵不能及時排往地面的涌水積存在井下水倉中。涌水量的增大同樣帶來了大量的煤泥,淤積在水倉內。水倉淤泥屬于高粘度、膏體狀固液兩相流體,形態(tài)介于固體和液體之間,在常溫常壓下不具有流動性,經攪動又成稀糊狀流體,清理起來十分困難。但不及時清理則會造成:
(1)減少水倉的有效容積,慢慢堵塞水倉,從而失去水倉的作用;
(2)積淤過多時,雜物會被吸入水泵,是水泵的過流部件磨損加??;
(3)淤泥過多會堵塞吸水管路,造成排水困難或無法排水。
所以必須要定期清理。
1 水倉清理方式
1.1 傳統(tǒng)方式
傳統(tǒng)的清理方式主要有兩種:
一種是人工清挖、罐車裝運。這種方式最為直接,也能夠最大程度的將水倉內的淤泥清理干凈。但缺點也很明顯,費時費力,效率低下。
第二種是利用耙裝機清挖,皮帶運輸。這種方式較之人工清挖能夠節(jié)省大量的人力,但耙斗的容積太小,一次清挖量較少,效率也不是十分理想。
1.2 側卸式裝巖機的引入
側卸式裝巖機的主要技術特點:
(1)體積小,結構緊湊,機動、靈活,特別適合井下狹小空間作業(yè);
(2)鏟斗容積大,每次裝載可達1.2m3;
(3)運行速度快,行走速度可達0.58m/s。
使用該機器清理水倉比用人工清理效率能夠提高5倍左右,比耙裝機清理效率能夠提高2倍左右。大大減輕了勞動強度。
2 工藝流程及設備改進
2.1 確定工藝流程(見圖1)
基本原理為,將水排入外倉內沉淀,沉淀后將上層含小顆粒的煤泥水抽出,剩余大顆粒煤泥用側卸式裝巖機清理。清理完畢后轉入內倉用同樣方式進行清理,如此往復。
2.2 側卸式裝巖機的改造
(1)在鏟斗沒有擋板的一側加裝擋板,并通過油缸控制開合,油路是通過并聯(lián)方式與側卸油缸相連,從而實現(xiàn)側卸的同時打開擋板,收回的同時關閉擋板。如此可增加裝載量,提高效率。
(2)將側卸式裝巖機原有的定量泵更換為變量泵,使其操作更加靈活,同時可以降低油溫,延長設備壽命。
(3)增設遙控裝置,在進入水倉作業(yè)空間狹小時遠程操作,減少對人員的損害。
3 結語
(1)將側卸式裝巖機引入水倉清理系統(tǒng)內,較之傳統(tǒng)清倉方式效率提升明顯,能夠大量減少勞動強度。
(2)通過對側卸式裝巖機的改造,使其更加適合使在水倉內使用。
參考文獻:
[1]彭樹彥.礦井水倉清理技術改進[J].煤炭技術,2008,27(06).
[2]張?zhí)m鎖,王桂梅,張伯俊.鏟斗式水倉清理機[J].煤炭科學技術,1998,26(02):47,53.
[3]靳力.水倉自動清理裝置在鶴煤三礦的研究與應用[J].中州煤炭,2008(03):26-27.
[4]史萬明,朱新民,劉傳令,季益義.水倉煤泥清挖和處理的新工藝及設備[J].煤礦機械,2009,30(09).
作者簡介:邊震(1972-),男,山東鄒城人,科長,研究方向:煤礦機電設備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