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蘇琪
摘 要: 由金千秋女士編定、人民音樂出版社1990年出版的《全宋詞中的樂舞資料》自問世以來,受到學界前輩的肯定,為研究宋代歷史文化藝術(shù)的學者提供了參考資料。但因該書較為偏向舞蹈方面的資料摘錄,對樂器資料的摘錄較為薄弱,且當時已有學者指出,該書舞蹈資料摘錄存在遺漏。近三十年以來,尚未見有對資料(詞作)的補遺。作者于文學與音樂學的雙重角度,在金千秋女士原有樂器資料摘錄的基礎(chǔ)上,補遺樂器詞作122首、含管弦樂器21首、吹管樂器22首、彈撥樂器75首、打擊樂器4首。
關(guān)鍵詞: 《全宋詞》 樂舞資料 樂器詞 補遺
《全宋詞中的樂舞資料》一書,由金千秋女士所編,人民音樂出版社1990年出版。抒真于1992年6月29日在《人民音樂》上發(fā)表了一篇有關(guān)此書的推薦之文——《一得能為用 文苑添芳菲——推薦新書〈全宋詞中的樂舞資料〉》,稱此書“對學習研究宋史文化藝術(shù)特色的文人學者提供了參考資料”。金千秋女士從唐圭璋先生編纂的《全宋詞》一萬九千九百余首中,摘選了描寫樂舞的詞六百余首(約占宋詞總數(shù)的3%),按其特點分為“宋代的舞蹈”、“舞態(tài)”、“舞袖”、“歌舞伎人”、“元宵歌舞”和“樂器”這六個類別,書中還收有金千秋女士的論文《宋詞中所反映的宋代歌舞》。
因金千秋女士在編訂《全宋詞中的樂舞資料》一書時,為中國藝術(shù)研究院舞蹈研究所的研究生,較為偏向舞蹈方面的資料摘選和探究,對樂器資料的摘錄較為薄弱。抒真在《一得能為用 文苑添芳菲——推薦新書〈全宋詞中的樂舞資料〉》一文末,提及金千秋女士在“舞蹈”資料摘錄中的遺漏和缺憾(《人民音樂》1992年6月29日P45)。自該書問世的近三十年以來,尚未見有對樂舞資料的補遺。今日筆者于文學與音樂學的雙重角度,著眼于金千秋女士收編的樂器資料,發(fā)現(xiàn)金女士在對樂器資料的摘錄中,偶有錯誤①,也存在遺漏。筆者在對《全宋詞》一萬九千九百余首詞過目之后,在原書收錄的基礎(chǔ)上,對樂器詞進行補遺。
一、補遺與原書的詞作數(shù)量對照
在宋代,樂器的發(fā)展承前啟后,用于獨奏、合奏的或為歌舞伴奏的皆有,樂器在宋人文化生活中起著相當重要的作用。金千秋女士收編的118首樂器詞分為管弦樂器、吹奏樂器、彈撥樂器和打擊樂器四大類。筆者認同用此分類,并依此類別,共補遺樂器詞122首,與金千秋女士的原有摘錄資料(下表簡稱“原書”)對照如下:
二、補遺說明
筆者對《全宋詞中的樂舞資料》的“樂器詞”進行補遺,特作以下幾點說明:
(一)金千秋女士所選取的《全宋詞》底本是中華書局繁體豎排本。筆者選取的底本是中華書局1999年簡體增訂本。對樂器詞的補遺,類別順序依照金千秋女士的收編,以便查閱。
(二)有不少詞作在題目或序中寫明樂器,有部分詞作未寫明,筆者通過審閱詞作內(nèi)容做出判斷和補錄。
(三)對“樂器詞”的摘錄補遺角度。
1.在詞作題目里或序言里明確交代某個樂器,或交代樂曲來源,或聽樂器演奏而作,或為某樂伎而作。
2.詞作內(nèi)容里有至少一半內(nèi)容寫明樂器,如描寫樂器的演奏方式,描摹意境、表達情懷,或描寫樂伎姿態(tài)、彈奏手法等。
3.詞作內(nèi)容有涉及樂曲名稱,能夠給后人提供寶貴傳承或研究資料的。
4.對金千秋女士原已收錄在舞蹈范疇里的幾首詞作,因同時重點描摹了樂器的形制修辭、樂曲伴奏意境等內(nèi)容,也補遺在此。如賀鑄《木蘭花》(銀簧雁柱)②、劉壎《清平樂》(鏗金戛玉)③和晏幾道《清平樂》(紅英落盡)④。
(四)對樂器詞的分類:詞作內(nèi)容里只寫了一種樂器,歸于具體類別的獨奏;詞作內(nèi)容里寫了兩種以上樂器的,但因在題目中寫明某單個樂器(如葛立方《玉樓春·雪中擁爐聞琵琶作》、吳文英《風入松·為友人放琴客賦》、陳紀《賀新郎·聽琵琶》、蔣捷《賀新郎·聽琵琶者》),或詞作內(nèi)容以寫某樂器為主,仍歸于以此樂器為主體的樂器類別(如晁端禮《綠頭鴨》,雖有寫到“碎牙板、煩襟消盡”,但該詞以寫琵琶為主,仍歸于彈撥樂器之琵琶),其他歸于管弦樂器合奏。
三、補遺詞作
(一)管弦樂器
(二)吹奏樂器
(三)彈撥樂器
以上收錄的彈撥樂器類詞中,皆可明確具體樂器類別。另有一首,晏幾道的《虞美人》:“一弦彈盡仙韶樂。曾破千金學。玉樓銀燭夜深深。愁見曲中雙淚、落香襟。 從來不奈離聲怨。幾度朱弦斷。未知誰解賞新音。長是好風明月、暗知心?!保ā度卧~》一卷第321頁)從“一弦彈盡”“幾度朱弦”等詞語,判斷這首詞屬于彈撥樂器詞,但“朱弦”既可以指琴、箏的弦,又可以指琵琶的弦。全詞從字面看,未能明確歸類,待考。
(四)打擊樂器——方響
注釋:
①金千秋女士在對辛棄疾的《菩薩蠻·雙韻賦摘阮》進行收編時,將詞牌名誤錄為《西江月》,見《全宋詞中的樂舞資料》第223頁。該詞見于《全宋詞》簡體增訂本第三卷第2451頁。經(jīng)查閱《全宋詞》繁體豎排本,即金千秋女士所選的底本,該詞牌名為《菩薩蠻》,因底本無誤,而推測是金千秋女士的誤錄。
②金千秋《全宋詞中的樂舞資料》將此詞收錄于“二、舞態(tài)”(P124-125)。因該詞中的舞蹈表演是伴隨著樂器合奏進行的,涉及笙(“銀簧”)、箏(“雁柱”)、琵琶(“香檀撥”)與“鏤板”的合奏,故也將此詞補遺在“管弦樂器”。
③金千秋《全宋詞中的樂舞資料》將此詞收錄于“一、宋代的舞蹈”之“傳統(tǒng)的舞蹈及歌舞曲”之“教坊樂師”(P36)。因該詞中的舞蹈表演是伴隨著樂器合奏進行的,涉及打擊樂器(“鏗金戛玉”)與弦樂器琵琶(“鐵撥”“鹍弦”)的合奏,故也將此詞補遺在“管弦樂器”。
④金千秋《全宋詞中的樂舞資料》將此詞收錄于“一、宋代的舞蹈”之“傳統(tǒng)的舞蹈及歌舞曲”之“梁州”(P18)。因該詞中的舞蹈表演的伴奏樂器為箏,涉及箏的形制修辭及箏曲意境,故也將此詞補遺在“彈撥樂器”之“箏”。
參考文獻:
[1]唐圭璋,編纂.王仲聞,參訂.孔凡禮,補輯.全宋詞(簡體增訂本)全五卷[M].北京:中華書局,1999.
[2]金千秋,編.全宋詞中的樂舞資料[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1990.
[3]中國藝術(shù)研究院音樂研究所《中國音樂詞典編輯部》,編.中國音樂詞典[K].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1984.
[4]朱謙之.中國音樂文學史[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89.
[5]蕭友梅,著.廖輔叔,譯.中國古代樂器考[A].葉雋,主編,民國學術(shù)叢刊.博士論文編[C].吉林出版集團有限責任公司,2010.
[6]林谷芳.宛然如真 中國樂器的生命性[M].北京大學出版社,2016.
[7]蘇泓月.古樂之美[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2016.
[8]林萃青.宋代音樂史論文集 理論與描述[M].上海:上海音樂學院出版社,2012.
本篇論文為2015年江蘇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基金項目階段性成果。項目批準號:2015SJD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