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欣建
【摘要】目的:分析間歇充氣壓力泵在血液透析中預防低血壓的應用價值。方法:采用自愿參與2016年6月~2017年5月在我院血液凈化中心接受治療的維持性血液透析中發(fā)生癥狀性低血壓的患者共30例為研究對象,在其接受血液透析過程中,使用間歇充氣壓力泵,分析結果。結果:30例患者中,出現低血壓者共計3例,占據10.00%。經比較證實,患者在治療期和隨訪期的中斷次數無明顯差異,P<0.05。治療期和隨訪期內未完成超濾脫水量中無明顯差異,P>0.05?;颊咄肝龀浞中詓pKt/V以及URR值均達標。組間數據無明顯差異,P>0.05。結論:對于需要接受血液透析者來講,使用間歇充氣壓力泵治療能減少低血壓發(fā)生率,改善低血壓程度,不會對血液透析過程造成影響,值得進一步推廣。
【關鍵詞】間歇充氣壓力泵;血液透析;低血壓;預防效果
隨著血液透析技術的不斷發(fā)展,使慢性腎衰竭尿毒癥患者可以依賴血液透析長期生存,但隨之而來的各種并發(fā)癥嚴重影響著患者透析、生活質量,隨時威脅著患者生命。本次研究運用間歇充氣壓力泵減少血液透析患者癥狀性低血壓的發(fā)生;同時針對醫(yī)療資源相對緊缺的情況,如何更有效、更便捷、更經濟地發(fā)揮現有人力物力對患者進行干預,如記錄每位患者癥狀性低血壓好發(fā)時段、有效的干預時間,從而顯著降低癥狀性低血壓的發(fā)生頻率,使患者的透析治療更具備安全性。
本研究欲通過探討間歇充氣壓力泵對我院血液凈化中心接受治療的維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干預治療,共30例,按照自身對照的方法對患者進行分期觀察,雙周干預期和單周對照期各40周。對照期常規(guī)方法處理透析中低血壓癥狀并記錄;干預期采用間歇充氣壓力泵進行干預治療,監(jiān)測透析中血壓變化和低血壓發(fā)生情況并記錄,40周后整理資料進行對比,觀察間歇充氣壓力泵對血液透析患者的低血壓的干預效果。
1.1一般資料 采用自愿參與2016年6月~2017年5月在我院血液凈化中心接受治療的維持性血液透析中發(fā)生癥狀性低血壓的患者共30例。男患者18例,女患者12例,年齡區(qū)間為25.15~80.26歲,平均年齡為42.25±2.17歲。
入選標準:①年齡≥18歲;②至少接受6個月的長期血液透析治療,病情相對穩(wěn)定;③每周接受3次及以上血液透析治療;④既往血液透析過程中出現過透析中低血壓;收縮壓較上機前降低20%以上;平均動脈壓降低30毫米汞柱以上并伴有低血壓癥狀等;⑤自愿參加,知情同意。
排除標準:①透析引血出現低血壓,且半小時內血壓未經處理可自行回升至正常的情況;②只能經下肢測量血壓患者;③尿毒癥外合并其他嚴重基礎疾病,病情不穩(wěn)定,很可能早期退出或中斷研究者;④因各種原因無法配合或不愿遵守規(guī)律透析方案者。
1.2方法
1.2.1儀器設備:本研究采用了間歇式充氣壓力泵(美國:泰科Tyco系統(tǒng)Kendall SCDTM Express)。壓力一般設計在30-40-45毫米汞柱,保證血液單向流動,其擠壓力和刺激可達深部肌肉、血管和淋巴管,加壓時使加壓部位靜脈血管盡量排空,加速血液回流或流向周圍毛細血管,驟然減壓時使靜脈血迅速自動充盈,從而顯著地增大血流速度;血流速度增加確保血流速度穩(wěn)定在一個較高水平。
1.2.2實驗方法:
對照期:常規(guī)血液透析護理,單周進行評價。
①透析開始前測血壓,透析開始后密切觀察患者的生命體征和意識狀態(tài),每小時記錄一次血壓、脈搏、呼吸。②及時發(fā)現透析中低血壓,報告醫(yī)生,并及時處理。③預防血液透析中低血壓發(fā)生的方法:采用容量超濾控制的透析機;控制透析間期體重增加調整干體重;梯度鈉濃度透析;高血壓者調整降壓藥劑量和給藥時間;低溫透析,透析液溫度35~35.5℃,透析中禁食。④低血壓的緊急處理措施:取頭低仰臥位;減慢血流速,降低超濾率或停止超濾;補充生理鹽水,或靜推葡萄糖注射液必要時給予吸氧。如上述處理無效者,應回血停止透析。
干預期:間歇充氣壓力泵加常規(guī)血液透析護理,雙周進行評價。
壓力泵干預方式如下:①干預前觀察:觀察患者下肢肢體皮膚的完整性、有無靜脈炎、有無腫脹或疼痛。②取正確姿勢:干預組患者仰臥位,下肢外展300中立位。③正確捆綁壓力泵:抬起患者踝關節(jié),將壓力抗栓泵袖帶放在小腿下,順序包裹小腿和大腿。袖帶必須牢固,但不能太緊,以一指能伸進袖帶為宜。④調節(jié)泵壓力:透析開始時予以使用氣壓泵至透析結束,本研究采用序列梯度壓力,腳踝壓力45毫米汞柱,小腿壓力40毫米汞柱,大腿壓力30毫米汞柱。⑤嚴密觀察患者生命體征:研究者在干預過程中,觀察患者有無不良反應或不適至訴;患者若出現不適,立即終止常規(guī)處理。
1.2.3觀察指標:
①低血壓發(fā)生率及程度:透析前測量血壓,透析開始時予以氣壓泵治療至透析結束,透析過程中常規(guī)每60分鐘測血壓1次,發(fā)生低血壓時連續(xù)監(jiān)測血壓(1次/10分鐘),直至血壓正常為止。
記錄輕、中、重度低血壓發(fā)生情況。輕度:如打哈欠、便意、后背發(fā)酸等。中度:如腹部不適、頭暈、打哈欠或嘆息、惡心、嘔吐、肌肉痙攣、坐立不安、暈厥和焦慮等。重者可出現面色蒼白、呼吸困難、心慌和昏迷。通過自行設計的問卷進行調查,包括透析治療時間、每小時血壓和脈搏、臨床癥狀、臨床預防和處理措施、透析前后的體重等。問卷于每次血透治療過程中由研究者完成。計算公式:發(fā)生頻率=單位6時間發(fā)生次數/單位時間血液透析次數。
②透析治療質量評價指標:a.提前中斷透析治療次數。b.未完成超濾脫水目標情況:用設定超濾脫水量實際完成脫水量(ml)計算。c.透析充分性評價:根據Daugirdas的Kt/V=-In(U2/U1-0.008xTd)+UF/W公式計算尿素清除率(式中R=透析后BUN/透析前BUN,t為透析時間,In為自然對數,UF為超濾量,W為患者體重),Kt/V>1.2表示透析充分;根據“體內殘余水量=透析后體重一干體重”計算體內水潴留程度,體內殘余水量≤0且不發(fā)生表示透析充分。
以上指標均由責任護士在患者每次透析結束后統(tǒng)計并記錄。
1.3統(tǒng)計學方法所有研究數據均采用SPSS 17.0統(tǒng)計學軟件包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并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百分率表示,X2檢驗進行分析。P<0.05為差異統(tǒng)計學意義
2.1低血壓發(fā)生率以及程度30例患者中,出現低血壓者共計3例,占據10.00%,發(fā)生程度情況詳細見表1。
2.2患者中斷透析次數情況詳細見表2.經比較證實,患者在治療期和隨訪期的中斷次數無明顯差異,P<0.05。
2.3未完成超濾脫水目標情況治療期和隨訪期內未完成超濾脫水量中無明顯差異,P>0.05.詳細見表3。
2.4兩組受試者透析充分性評價情況患者透析充分性spKt/V以及URR值均達標。組間數據無明顯差異,P>0.05.詳細見表4。
終末期腎臟疾病,屬于慢性腎臟病的第五期,是各種原發(fā)性和繼發(fā)性腎臟病發(fā)展到腎臟衰竭階段的臨床綜合征。第五期時,腎小球濾過率小于15ml/min,腎臟不能排除體內多余的水和代謝廢物,病人進入這一階段必須接受腎臟替代治療。目前血液透析、腹膜透析及腎移植是患者有效的腎臟替代治療方法。中國的腎臟替代治療患者以每年以11%以上的速率增長,血液透析的患者占所有透析治療患者的90%左右。血液透析作為一種常規(guī)治療手段已經非常普及和成熟,可以成功延長患者的生存期,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單純依賴血液透析治療的患者最長存活時間也已超過30年。但是血液透析仍存在較多并發(fā)癥,使患者長期生存率和生活質量還達不到預期目標。
癥狀性低血壓是血液透析治療過程中常見的嚴重的急性并發(fā)癥之一。最常見原因是體液超濾過多過快引起有效循環(huán)血容量不足。研究表明:癥狀性低血壓是血液透析患者死亡率增高的預測因子??蓪е滦呐K在舒張期灌注不足發(fā)生心肌缺血,久之心肌纖維化;動靜脈瘺血流滯緩,發(fā)生凝血堵塞發(fā)生。若癥狀性低血壓反復發(fā)作,則血液透析患者的死亡率增高。對于癥狀性低血壓,醫(yī)護人員以往均采取給予低溫或高滲透析液、減慢超濾率等措施進行預防或治療。
間歇充氣壓力泵用了序列梯度壓力原理:氣泵以不同壓力從遠側氣囊開始向近側氣囊進行充氣加壓和放氣減壓,從而實現對下肢從遠心端向近心端擠壓的過程。使動脈供血迅速增強,有效緩解肢體缺血狀態(tài)。這種周期性的充氣及排氣,促使肢體產生搏動性血流,使下肢回心血流速度提高。
小腿肌肉,尤其是腓腸肌和比目魚肌是主要的“肌肉泵”,幾乎包容了所有的小腿靜脈血,總容量相當于心贓的容量。加壓時使加壓部位靜脈血管盡量排空,加速血液回流或流向周圍毛細血管,驟然減壓時使靜脈血迅速自動充盈,從而顯著地增大血流速度;血流速度增加確保血流速度穩(wěn)定在一個較高水平。提高患者下肢回心血量和自主神經興奮性,從而降低血液透析患者的癥狀性低血壓發(fā)生頻率,提高透析充分性。
間歇充氣壓力泵促進下肢靜脈血回流的工作原理提示其可作為一種被動運動的干預方法,運動使血液透析患者癥狀性低血壓發(fā)生頻率下降的原因包括:①運動時,骨豁肌擠壓靜脈血管,回心血流量增高;②運動刺激神經系統(tǒng),提高了自主神經活動的平衡性和靈活性。目前在國內,廣泛應用于外科術后患者和神經科長期臥床的患者,可有效地防止患者深靜脈血栓的形成。周染云等研究結論示間歇充氣壓力泵使用時無論是收縮壓還是舒張壓均顯著比治療前提高。
本研究運用了間歇充氣壓力泵這一作用,使動脈供血迅速增強,有效緩解肢體缺血狀態(tài)。這種周期性的充氣及排氣,促使肢體產生搏動性血流,使下肢回心血流速度提高,有助于血壓的平穩(wěn),從而減少血液透析中低血壓的發(fā)生,使患者順利完成治療,透析的充分性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