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亞琴
新課程改革下的高中語文課堂教學,注重體現(xiàn)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但是很多的語文老師無視新課改的要求,而喜歡運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進行授課,這樣的教學模式強調(diào)老師是課堂的授課主體,學生只是跟著老師的思維和教學步驟打轉(zhuǎn),參與程度弱化,而且對文本的理解較為膚淺,無法有效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新課改就是要摒棄“填鴨式”的教學模式,實施動態(tài)教學模式,強化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地位,注重老師和學生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的對話與交流。因此,在閱讀教學中利用對話式的教學模式進行授課,獲得了眾多一線老師的歡迎,因為這種教學模式激發(fā)了學生對課堂的參與興趣,增強了他們的閱讀動力,提高了閱讀的能動性和體驗性。
一、拓展閱讀問題,強化與文本對話
利用對話策略進行閱讀教學可以激發(fā)高中生對閱讀的興趣,可以提高學生閱讀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要想使對話策略教學模式起到應有的作用,就必須拓展對話的空間,打開對話的大門,讓對話落實到實處,就需要采取相關和合適的課堂閱讀的教學策略,以拓展對話的路徑和渠道。語文老師是閱讀課堂教學的設計者、引導者,在教學中要巧妙設計,根據(jù)實際的教學情況,給學生不斷提供合適的課堂閱讀的相關拓展問題,以拓展學生的思維,使他們形成比較完善的思維方式和比較豐富的閱讀思想。例如,在讓學生閱讀《合歡樹》的時候,為了增加學生對課文的情感體驗,使學生盡快融入到課文展示出的特定的情景中,增強閱讀課堂教學的活躍性,提高學生對閱讀課堂教學的參與性,我在課堂的導入環(huán)節(jié)引用了泰戈爾的《仿佛》中的片段作為引子:“我不記得我的母親,只是在游戲中間,有時仿佛有一段歌調(diào)……”然后,把學生進行分組,讓學生在小組中進行發(fā)言討論,試著對母親的性格進行分析與評價,剛開始的時候很多學生會出現(xiàn)詞不達意的情況,有的學生甚至會出現(xiàn)“詞窮”的情況,認真分析其中的原因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主要是這些學生缺乏真實的體驗,正所謂“巧婦難為無米之炊”。面對這樣的教學情況,在閱讀課的教學中可以采取符合實際的教學策略,打開學生對話的心扉,把文章中關于作者懷念母親的文字導入到課堂中,從而使學生在多次閱讀原文的情況下,對文章中表達出的母子深情進行更深層次的感悟與理解。學生深刻地理解了文章的內(nèi)容,就會對作者的寫作意圖有更加詳細的了解和掌握,從而啟發(fā)學生,促進學生與文本的對話。
二、增強對文本及作者的了解,縮小與文本對話的鴻溝
高中學生由于心理發(fā)展的不成熟,邏輯思維能力和抽象思維能力仍然處于發(fā)展階段,再加上他們沒有足夠的社會實踐經(jīng)歷,造成他們不能真正地理解文章內(nèi)容,特別是對于作品要表達出的思想感情不能準確把握;或者理解仍然停留在表層,不能從本質(zhì)上真切地感受到文章所表現(xiàn)出的藝術和精神的美感,這在一定程度上縮減了學生進行閱讀的張力。對于這樣的教學情況,要想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提高學生對閱讀材料的理解程度,就必須讓學生多閱讀,讓學生在閱讀的海洋中,感悟到作品的本質(zhì),領略到文本的藝術之美,從而有效避免“偽對話”或“淺層次對話”的出現(xiàn)。這就要求語文老師要做到:讓學生充分了解作品的創(chuàng)作背景、作者的性格與品性、作者所處的社會背景等,學生只有了解了這些才能更加詳細地了解文本的內(nèi)容,才能在情感上與作者產(chǎn)生共鳴,才能縮小與文本進行對話時產(chǎn)生的鴻溝。例如,在閱讀《合歡樹》的時候,首先要了解作者寫作的背景,了解作者史鐵生的生平事跡,了解作者與其母親的關系,從而真切地感受到作者與母親之間的愛,而把母愛作為對話的話題,是每個學生都有的切身體會,都有話可說,都有所感,這在一定程度上拉近了與作者的情感關系,縮短了學生與文本進行對話的鴻溝。
三、根據(jù)教學實際需要,應用多樣化的對話形式
根據(jù)實際的閱讀教學內(nèi)容,根據(jù)學生的語文閱讀基礎,根據(jù)每堂課的教學實際需要,在應用時要采用多樣化的對話方式。例如采用學生與文本之間的對話形式,采用老師和學生之間的對話形式,采用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對話形式等。對于高中的閱讀教學來說,學生和文本之間的對話是比較重要的形式,學生只有深刻地了解了文章的內(nèi)容,了解了文章的作者要表達出的思想感情,才能在深層次上了解作品,才能更深入地與文本和作者進行對話。因此,我們的高中語文老師在應用對話策略進行教學時,一定要根據(jù)實際的教學情況應用對話策略,并注意根據(jù)實際需要設計出符合教學實際的多樣化教學策略,從而提高對話教學的效率和質(zhì)量。
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就需要提高學生與作者、文本的對話能力,使學生在心靈上與作者進行思想上的對話和心靈上的碰撞。在高中語文的閱讀教學中,要重視動態(tài)化的教學過程,要不斷激發(fā)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積極性,要開展多樣化的閱讀課堂的對話教學形式,通過提高對話教學模式的效率,進而提高閱讀課堂的教學效率和質(zhì)量。
作者單位:江蘇如東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