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當代貴州全媒體記者 / 王琳 見習記者 / 劉詩雅
1.7米左右的個頭,一身綠制服,腳蹬解放鞋,記者在錦屏縣郵政局啟蒙支局初見54歲的張林昌時,他看起來比想象中更蒼老,常年累月的負重而行,使得他走起路來背部微駝。
1987年,23歲的張林昌剛從部隊退伍返鄉(xiāng),即將退休的鄉(xiāng)郵員楊伍安找到他。
“老楊跟我說,自己年紀大走不動了,我們這里山高路陡,外鄉(xiāng)人也不愿來。問我愿不愿意干?!绷募爱斈隇楹巫鲟l(xiāng)郵員,張林昌打趣說:“我當時覺得,走的地方多了對象也就好找了?!?/p>
接過老郵員肩上的郵包,張林昌這一做,便是風雨兼程的31年。
張林昌負責的錦屏縣河口片郵路,在大山深谷中起伏90余公里,途經(jīng)啟蒙、河口、固本、新民、裕和5個鄉(xiāng)鎮(zhèn),服務23個建制村,沿途覆蓋2.5萬余群眾。
通往村寨的山路坎坷,馬兒不能通行,張林昌只能靠雙腳前行?!暗谝淮巫呦聛恚_痛得站不住。”
“你遭過‘餓飯鬼’么?那滋味不好受??!”1988年的一天傍晚,張林昌到韶靄村送件,老鄉(xiāng)熱情邀他一同吃飯,但看到圍坐飯桌的七八個老人小孩和桌上不多的飯菜,饑腸轆轆的張林昌沒忍心吃一口米飯,匆匆喝了兩口酒,趕忙離開。然而沒走多遠,張林昌便感覺自己“快不行了”。全身無力的張林昌拖著發(fā)軟的雙腿,扶著田埂慢慢摸索到村支書家?!澳峭砦乙坏瓜?,就昏昏沉沉地睡到天亮?!弊阅且院螅瑥埩植偭晳T在兜里裝上一把米,或是幾顆糖。
山高路陡,張林昌走得很辛苦。他偶爾唱唱山歌,緩解身體的疲乏。
張林昌在郵路上常常是“兩頭黑”——天不亮便出門,天黑了就近住宿。“有次送完郵件后想趕路回家,差點把命給搭進去?!?/p>
1996年夏季的一天,臨近傍晚,送完郵件的張林昌為了趕快回家,選擇走近道。但暴雨剛過,平日的小溪因漲水變得湍急。在過河途中,同行的獸醫(yī)腳底踩滑,張林昌也跟著摔到水里。兩人在水里掙扎了許久,好不容易抓住岸邊樹枝才得以脫險。爬到岸上,看著不遠處的急湍和崖壁,張林昌愣了半天沒緩過神來?!澳菚r,大女兒才6歲,小兒子剛1歲。我心里怕得很,只能叫他小心再小心?!闭f及往事,妻子吳炳蘭至今仍是后怕。
腳步丈量過的每一寸土地,都在張林昌腦子里拼接成一張完整的圖像。地圖上尚未標識的山川河流與小路,全都印在他腦子里,沿途有哪些人家,哪條小路通達何處,他都一清二楚。
苗嶺里山高谷深,鄉(xiāng)親們出門一趟極為不便。在投遞郵件報刊的同時,張林昌還總為鄉(xiāng)親捎帶物資。除了幫助鄉(xiāng)親們解決日常生活需求,張林昌還主動調整時間,護送山里孩子上學和回家?!拔易x小學時,張叔在送郵件的路上總是護送我們,現(xiàn)在我都成家有孩子了,他還在送郵件,真的非常了不起?!痹:痛?0多歲的村民楊安英說。
“在我們這,人人都認識他,這么多年來一直辛辛苦苦地勞碌著。”河口鄉(xiāng)村民楊通炳感慨,“幾十年過去了,什么都在變,唯獨他那顆奉獻的心沒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