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秀蘭
大姨媽和我父親是原配夫妻。20世紀(jì)40年代初,她得了傷寒病,這在當(dāng)時屬不治之癥。生命垂危之際,大姨媽把自己一雙年幼的兒女托付給了她的妹妹(即后來我的生母),同時托付的還有她的丈夫(即我的父親)。大姨媽說,否則自己走得不放心。在這特殊的情況下,外婆做主,我的父母才生活在了一起。
后來,大姨媽的病竟奇跡般地好了!我父親1937年參加革命,后任蘇北地區(qū)武工隊隊長。共產(chǎn)黨實行一夫一妻制,于是,大姨媽主動提出和父親解除婚約,隨后悄然離家。
大姨媽在外漂泊數(shù)載杳無音訊,1949年后,父母四處尋找,才在安徽蕪湖找到給人家做幫傭的大姨媽。
1949年前,母親帶著大姨媽的兩個孩子一直追隨父親南征北戰(zhàn),直到1949年以后,才生下二姐、我和小妹。那些年,大姐大哥一直和父母住在城里接受良好教育,我們姐妹三人從小跟大姨媽生活在鄉(xiāng)下,到了上學(xué)的年齡才先后離開她。
我們雖非大姨媽親生,可她視我們?yōu)榧撼?。記得老宅前有條小河,夏天,看到一群群小魚兒在水里游來游去、碩大的螺螄蠕動在清澈的水底時,我們心里癢癢的,于是趁大姨媽不在意的時候就卷起褲腳管,想下到水邊逮些戰(zhàn)利品表表功。只是每次腳剛伸出,耳邊就聽到她急切地呼喊:“細(xì)丫頭,你們不要命啦!”奇怪,我們明明是避開她的呀,難道她后腦勺也長了眼睛?其實,這就是于無聲處的厚重母愛。
大姨媽不但對我們好,對外人亦是菩薩心腸。那時家門口常有討飯的人,她哪怕自己不吃不喝,也要把飯菜倒在討飯人碗里,還表情復(fù)雜地自言自語:“討飯難呀!”常聽父母說,大姨媽流落在外那幾年過得很苦,難不成也討過飯?想起這些,我就心酸不已。
最難忘我生母病重時,近90歲高齡的大姨媽常來探望。當(dāng)時母親已神志不清且不能言語,可一看到大姨媽,臉上立刻露出老人特有的天真笑容。兩人時而雙手緊牽,時而相對而泣,那同氣連枝之情讓我們晚輩看了止不住淚眼婆娑。
小時候,大姨媽常給我們講故事說戲文。聽她說到有錢人穿綾羅綢緞,窮苦人只能穿破衣爛衫時,我就說:“媽,長大后,我一定讓你穿上綾羅綢緞?!惫ぷ骱螅覟榇笠虌屬I過一塊綾羅的面料,她人前人后夸我,自裁自縫做了件旁邊鎖扣子的斜襟老式上衣,每年夏天都穿,竟一直穿到臨終。大姨媽晚年就剩三顆牙,我想為她裝一副假牙,終究未能如愿,一直遺憾在心。
可以告慰大姨媽的是,我們兄妹雖非一母所生,但相處和諧,尤其是大哥,只要相聚在一起,他總要說起我們原本不知道的一些特殊家史,說到動情處常潸然淚下。
大姨媽——我親愛的媽媽,女兒永遠(yuǎn)敬重您,懷念您。
(選自2018年5月24日《金陵晚報》)
鑒賞空間
本文回憶了大姨媽的諸多往事:主動解除和“我”父親的婚約;為了不給家庭增添壓力外出漂泊,受苦受累;視我們姐妹三人為己出,多年來一直細(xì)心照料;一副菩薩心腸,總把飯菜倒在討飯人碗里;“我”的生母重病時,她不顧近90歲高齡常常來探望;等等。
雖然全文以敘述為主,但情到深處,作者的情緒也自然噴涌。也就是說,在敘述之中,作者還自然而然地運(yùn)用抒情、議論,來評論自己心目中的母親形象。比如,“其實,這就是于無聲處的厚重母愛”,屬于議論性語句;而文章最后一段,則是抒情性語句。這些句子的運(yùn)用猶如畫龍點睛,既點染了情感,又深化了主題。
1.《回憶我的母親》中,朱德寫到母親同情窮苦農(nóng)民。本文亦有所涉及,請簡要概括事件。
2.文章結(jié)尾說:“大姨媽——我親愛的媽媽,女兒永遠(yuǎn)敬重您,懷念您?!闭埥Y(jié)合全文,談?wù)勀愕睦斫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