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飛龍在天

2018-11-15 02:30:50朱英貴
文史雜志 2018年6期
關(guān)鍵詞:何物圖騰甲骨文

朱英貴

“飛龍在天”這個成語見于《周易·乾卦》:“九五,飛龍在天,利見大人?!笨追f達(dá)疏:“謂有圣德之人得居王位?!苯枰员扔鞯弁踉谖弧H魡桚垶楹挝??何以會飛?既然會飛,也定有落地之時,那么,天上地上為什么看不見龍?“龍”字是個象形字,它究竟是象何物之形?這一直是個千古之謎。

一、“龍”(龍)字形象眾說紛紜

“龍”(龍)字的各種古文字字形都很豐富,僅《甲骨文編》中就有40多個不同的形體,如果再加上它的金文字形、大篆字形、小篆字形、簡帛文或簡牘文的字形以及各種傳抄的古文字字形,總數(shù)應(yīng)該有近百個之多。

“龍”(龍)字是一個象形字,“龍”是龍的簡化字,不足為據(jù),關(guān)于“龍”(龍)的甲骨文字形所包含的構(gòu)字理據(jù),應(yīng)以正體字 “龍”作為解讀對象。

然而,恰恰就是對這個“龍”字的解說,歷來存在很多分岐。也許有人會說“龍”字象龍之形,這話完全正確但是等于沒說。人們需要知道的是“龍”究竟是一種什么東西。

“龍”究為何物?從20世紀(jì)初到現(xiàn)在的100多年時間里,面世的有關(guān)龍的起源和本質(zhì)的論著、論文已超過百余種,觀點五花八門,莫衷一是。專家學(xué)者們各自從考古學(xué)、文化學(xué)、社會學(xué)、歷史學(xué)、生物學(xué)等不同側(cè)面來解讀“龍”究為何物,“龍”是真有其物還是虛擬的形象。如果忽略一些虛假的看見真龍的報道或者偽造的真龍圖片,那么可以說,至今還沒有找到真龍的實體存在證據(jù)。

對于“龍”字的甲骨文字形所描摹物象以及根據(jù)民間虛擬描繪的推測,目前至少有“蟒蛇”說、“鱷魚”說、“恐龍”說、“龍卷風(fēng)”說、“圖騰”說……諸多說法。但各種說法都未能做出圓滿的解釋從而讓人信服——“巨蟒”說,不能解釋“龍”字頭上的符號“辛”;何新先生著有《談龍說鳳》一書,認(rèn)為龍的原型是鱷魚,然而“鱷魚”說不能解釋龍為什么沒有四足;“恐龍”說無法解釋人跟恐龍并未曾謀面,也就是說恐龍時代并沒有人類,人類何曾見過恐龍?更何況恐龍有近似鳥類的長腿而“龍”卻沒有;“龍卷風(fēng)”說不能解釋“龍”字頭上的大“口”和“辛”,如果古人要表達(dá)“龍卷風(fēng)”,應(yīng)該會加上表示天象的形象或符號;至于“圖騰”說認(rèn)為龍是一種神物,是華夏民族的圖騰,人世間本沒有“龍”,“龍”存活在中國人的意識與信念中。這倒是一種便捷的辯解,因為它無需提供實體的物證。

那么,究竟孰是孰非,事實究竟如何呢?愚以為“鱷魚”說和“龍卷風(fēng)”說可以忽視不論,因為中國人從來沒有把這兩樣?xùn)|西尊奉到“龍”的高度。至于“恐龍”說就更是不切實際,因為“恐龍”是近現(xiàn)代科學(xué)考古才認(rèn)知的物種,在漢字造字時代還不曾有恐龍這一概念。而且恐龍化石只有在現(xiàn)代的系統(tǒng)科學(xué)發(fā)掘的情況下,才會有完整復(fù)原的能目測得到的整體“恐龍”形態(tài)。如果沒有考古學(xué)家擺弄骸骨的過程,一般人很難看到幾塊散骨(因為肌腱沒有了,絕大多數(shù)恐龍化石不能保持原來相對位置)就能憑空想象出一條龍來。就算是古人偶爾發(fā)現(xiàn)幾塊恐龍化石,也是不可能悟出一條龍來的;而且作為漢字的重要部首的龍,如果沒有持續(xù)不斷的實物來強(qiáng)化傳承,是不可能流傳下來的。哪怕是人世間本無“鬼”字,從字源上看也是有原始人的怪臉作為實物依托的。

有鑒于此,我們再來看一下“蟒蛇”說與“圖騰”說。

先來看“蟒蛇”說。根據(jù)象形文字的造字特點應(yīng)該是這樣,甲骨文中幾乎所有與動物有關(guān)的文字都保留了所指動物身上的顯著特點,如虎、馬、象、鹿等等。那么最能跟龍做形象類比的則非蛇莫屬。因為幾乎所有的“龍”字都帶有蛇般的扭曲,而且比較可靠的推測可能是某種大蟒蛇,它的頭部可能特異化還長出肉冠之類的東西。古人一般會對特異的事物印象特別深刻,進(jìn)而用特定的文字來記錄下來,就像一些天象和奇特大型動物之類,都有與之相對應(yīng)的漢字。

再則,蛇在中國有小龍的稱說,那么把大蟒蛇另賦一個新名而稱做“龍”也屬正常,也就是說,“龍”字初文的象形之物乃兇猛的大蛇。我們不是自稱為“龍的傳人”嗎,那么這個“龍”,也許就是指戴著王冠的蛇(“龍”字古文字字形上邊類似“辛”字的符號可視為王冠)。

而戴有王冠的蛇就是神蛇。傳說伏羲女媧造人,而女媧伏羲傳說中都是人首蛇身,可見蛇在華夏文明中是非常重要的因素。而事實上蛇因素不僅在中國,從蘇美爾、古埃及到美洲的瑪雅,都有共同的鷹蛇文化,鷹加蛇就是會飛的蛇。這樣的會飛的蛇演變?yōu)槲覀兡X海中的中國龍形象也是可以理解的。

無獨有偶。另據(jù)《圣經(jīng)·創(chuàng)世記》記載有蛇引誘人類,神滅蛇救贖人類的救贖立約。其實這是夏娃受私欲引誘犯罪而偷吃禁果,為了推脫自己的罪責(zé)而在神面前說謊,說是蛇引誘她犯罪的。耶和華神對蛇說,你既作了這事,就必受咒詛,比一切的牲畜野獸更甚。你必用肚子行走,終身吃土。我又要叫你和女人彼此為仇。你的后裔和女人的后裔也彼此為仇。女人的后裔要傷你的頭,你要傷他的腳跟。那么把這一情形用符號表示不就是甲骨文的“龍”字嗎?甲骨文的“龍”字,下部為蛇的形象,上部的類似“辛”字的符號可以解釋為是砸向蛇頭的刑具?;蛟S可以認(rèn)為,甲骨文的“龍”字就是表示蛇被砸頭的形態(tài)。

果真是這樣嗎?龍是巨蟒?這也只不過是姑妄言之一類,其實是站不住腳的。甲骨文的“龍”字有40多種寫法,或獠牙龍須,或長尾盤旋,個個栩栩如生,曼妙無比,豈是巨蟒形制可比者?說“巨蟒”就是龍,有失根據(jù)。龍在甲骨文、金文時代,有時是“寵”的意思。有人解釋“鼎龍”就是“定寵”(于省吾《甲骨文字釋林》)。既然龍是寵物——數(shù)千年來中國人都崇拜至高無上的龍,那么問題就來了:人們會將巨蟒當(dāng)為寵物嗎?

再來看“圖騰”說。不錯,圖騰可是上古人類最為崇拜之物?!皥D騰”說將“龍”定義為:傳說中的神異動物,特征是有鱗、有須、能興云作雨的生物,后來成為中華民族的圖騰象征。

龍是中國古代傳說中的靈異神物,乃萬獸之首。據(jù)說它具有九種動物合而為一之“九不像”的形象,是一種兼?zhèn)涓鞣N動物之所長的異類。具體是哪九種動物尚有爭議:《爾雅翼》云:龍者鱗蟲之長。王符言其形有九似:頭似牛,角似鹿,眼似蝦,耳似象,項似蛇,腹似蛇,鱗似魚,爪似鳳,掌似虎,是也。其背有八十一鱗,具九九陽數(shù)。其聲如戛銅盤??谂杂许汍?,頷下有明珠,喉下有逆鱗。頭上有博山,又名尺木,龍無尺木不能升天。呵氣成云,既能變水,又能變火。另一說是:“嘴像馬、眼像蟹、須像羊、角像鹿、耳像牛、鬃像獅、鱗像鯉、身像蛇、爪像鷹……”;還有一說是:“頭似駝、眼似鬼、耳似牛、角似鹿、項似蛇、腹似蜃、鱗似鯉、爪似鷹、掌似虎”。傳說多言其能顯能隱,能細(xì)能巨,能短能長;春分登天,秋分潛淵,呼風(fēng)喚雨……而這些已經(jīng)是晚期發(fā)展而來的龍的形象,相比最初的龍而言更加復(fù)雜。

在封建社會,龍是帝王的象征,也用來指至高的權(quán)力和帝王的東西:龍種、龍顏、龍廷、龍袍、龍宮等。龍在中國傳統(tǒng)的“四象”中以青龍之名與白虎、朱雀、玄武一起并稱為“四神獸”。

據(jù)此來回看甲骨文“龍”字的字形特征,則下部為龍身,上部類似“辛”字的符號不好解釋,于是有人參考帝王的“帝”字的甲骨文,其上部基本和“龍”字的左上部一致,認(rèn)為這兩個字的上部符號不會無緣無故巧合,于是認(rèn)為那個上部的符號不應(yīng)該是什么代表刑具的“辛”,而應(yīng)為龍頭上的王冠。既然中國人自稱為龍的傳人,那么龍在最初的形象肯定是類似帝王般的形象。

以上想象是十分豐富的,那么類似于王冠這種解釋是否合理呢?如果把數(shù)十個甲骨文的“龍”字一一加以比對,你就會發(fā)現(xiàn)真正象王冠的沒有幾個。更何況,所謂“龍的傳人”只是近現(xiàn)代的說法,更確切地說只是近二三十年來被一首歌曲所唱響的,不足為據(jù)。因為在數(shù)千年的古代文獻(xiàn)中,“龍”一直作為帝王的象征與跟帝王有關(guān)的稱謂,不曾有過“龍的傳人”的歷史記載。這樣看來,所謂“圖騰”說仍然沒有落到實處。

聞一多在《伏羲考》中認(rèn)為,龍“是一種圖騰龍文化,并且是只存在于圖騰中而不存在于生物界中的一種虛擬的生物,因為它是由許多不同的圖騰糅合成的一種綜合體”;是“蛇圖騰兼并與同化了許多弱小單位的結(jié)果”。中國社會科學(xué)院學(xué)部委員、中國社會科學(xué)院民族學(xué)與人類學(xué)研究所研究員何星亮先生亦認(rèn)為:“龍原是一種圖騰,但它又與其他圖騰有區(qū)別。它最初可能是一個部落的圖騰,后來演變?yōu)槌柯洹⒃矫褡宓纳?,成為了中華民族共同敬奉的、延續(xù)時間最長的圖騰神?!?/p>

不管怎么說,在上下數(shù)千年的時間里,“龍”的形象在廣義上一直是華夏民族所崇敬之神物的代表,是中國人心中的天帝象征與皇權(quán)象征。然而,這還是不能解釋“龍”究為何物。

二、判識“龍”(龍)字的幾條基本原則

在諸多漢字的構(gòu)字理據(jù)中,“龍”是難解字之一,多種觀點似乎都與正解有差距。目前對“龍”的本義解釋,似乎正在接近正解而尚需進(jìn)一步充實論據(jù)。愚以為,在解讀“龍”字的時候有一個前提是需要注意的,那就是甲骨文中的象形字都是古人對所觀察世界的精煉概括。既然“龍”字是一個象形字,那么它就一定是對有形可象的、可以訴諸感官的實體事物的具體概括。因此,“龍”字的甲骨文字形并非來源于遠(yuǎn)古神話傳說或者純粹理想化的思想意識虛構(gòu)。我們應(yīng)該相信,造字的先民確實見過某種形式的實物景象,而且是十分常見的很有懾服力的神奇景象;然后才能賦予它完美的寓意,以至于形成近乎圖騰的尊崇意識,并將其命名為“龍”。

既然有這樣的認(rèn)識前提與出發(fā)點,那么我們在具體確認(rèn)“龍”是什么之前,就有必要先明確幾條判識原則。這幾條判識原則大致如下:

其一,是“云龍”與“蒼龍”——飛龍在天

到哪里去找龍?龍在何處?“云龍”一詞告訴我們,龍跟云的關(guān)系密切;“蒼龍”一詞告訴我們,龍跟蒼天緊密相關(guān)。故要想尋龍,首先就要到天上去找。

五代·齊己《春雨》詩:“云龍相得起,風(fēng)電一時來。”

前蜀·杜光庭《天冊巡官何文濟(jì)為東院生日齋詞》:“猶風(fēng)虎以相須,若云龍而感契。”

宋·陸游《太師魏國史公挽歌詞》:“云龍際千載,典冊冠三公。”

明·張居正《圣母圖贊·慶都毓圣》:“元云入戶,赤龍在宮,遂開景運,萬國時雍,濟(jì)濟(jì)岳牧,是謂云龍?!?/p>

清·趙翼《余簡稚存詩稚存答詩再簡奉酬》:“昔唐有韓孟,云龍兩連翩?!?/p>

這些詩文都表明龍跟云的關(guān)系密切。原來,“龍”乃天上之物,與云相伴,故《周易·乾卦》言“飛龍在天”。所以要到天上去找“龍”,而且不要在晴空麗日時找,而要在云雨襲來時找。云,既是龍的活動場所,也是龍的隱身之處。若龍不得云,則失其所憑依,無以神其靈,故《易》曰:“云從龍?!庇抟詾?,這是判識龍為何物的第一條原則。

其二,是“飛龍”與“游龍”——龍舞龍翔

既然“飛龍在天”,那么天上何物為“龍”?可以觀察龍在天空的運動姿態(tài),當(dāng)其動時龍舞龍翔,有“飛龍”與“游龍”二詞為證。

“飛龍”就是飛翔的龍,“游龍”就是游動的龍。其實“飛”也是“游”,在空中游動即為“飛”。可見龍的運動姿態(tài)是婀娜多姿的。

《古文苑·宋玉〈舞賦〉》:“體如游龍,袖如素蜺。”章樵注:“《神女賦》:‘婉若游龍。言其輕舉也?!?/p>

《文選·曹植〈洛神賦〉》:“其形也,翩若驚鴻,婉若游龍?!崩钌谱ⅲ骸棒骠嫒蝗豇櫻阒@,婉婉然如游龍之升。”

由此可見,運動而婀娜多姿也是“龍”之為物的一個顯著特征。愚以為,這是判識“龍”為何物的第二條原則。

其三,是“雨龍”與“潛龍”——神龍治水

飛龍在天,龍舞龍翔。然而“龍”又不是總在天上,動時飛天,靜時潛淵。“雨龍”一詞告訴我們,龍跟雨有密切關(guān)系,雨因龍而興;“潛龍”一詞告訴我們,龍并不是每天都要興風(fēng)作雨,當(dāng)其積蓄力量之時是潛藏著的。

《周易·乾卦》:“初九,潛龍勿用。”李鼎祚集解引馬融曰:“物莫大于龍,故借龍以喻天之陽氣也。初九,建子之月,陽氣始動于黃泉,既未萌芽,猶是潛伏,故曰潛龍也?!?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強(qiáng)不息。潛龍勿用,陽在下也。見龍在田,德施普也。終日乾乾,反復(fù)道也?;蜍S在淵,進(jìn)無咎也。飛龍在天,大人造也??糊堄谢?,盈不可久也。用九,天德不可為首也?!?/p>

綜上可知,“雨龍”不興風(fēng)作雨時就是“潛龍”,所謂“潛龍勿用”就是隱于世也,潛于何處?“見龍在田”,潛于廣漠田土;“或躍在淵”,潛于幽深淵水。但是別忘了,龍的職能就是治水,據(jù)傳說有四海龍王主其事:東海龍王蒼龍敖廣,為司雨之神;南海龍王赤龍敖欽,為主宰閃電之神;西海龍王烏龍敖閏,為司風(fēng)之神;北海龍王白龍敖順,為霜雪之神。龍就是神,神就是龍,神龍治水,乃其天命之責(zé)。既然龍與水的關(guān)系密切,那么尋龍就要到有水的地方去找。愚以為,這是判識龍為何物的第三條原則。

其四,是“乾龍”與“亢龍”——龍興天下

有“朗朗乾坤”一語,乾為天,坤為地,“乾龍”就是在天之龍;有“不卑不亢”一語,卑為低,亢為高,“亢龍”也就是在天之龍。

據(jù)說,一條真正的龍,要經(jīng)過長期的修煉。其過程如下:胚胎期:撒下龍種;成形期:龍種成形;潛伏期:潛龍勿用;靜養(yǎng)期:龍眠水底;蛻變期:龍鱗將蛻;蠕動期:龍形再變;爬行期:龍作蛇行;游水期:龍游于海;飛騰期:飛龍在天。

若問:飛龍在天,有何公干?答曰:龍興天下,利國利民。

如何利國利民?世界不能只有陽光,“陽”過盛則一片焦土;世界還需要雨露滋潤,陰天方能興風(fēng)作雨,“陰”“陽”結(jié)合才有萬物生成?!褒垺钡淖饔镁褪丘B(yǎng)陰濟(jì)陽,這便是“龍行天下”的含義。愚以為,這是判識龍為何物的第四條原則。

以上就是判識“龍”(龍)為何物的幾條基本原則。至此如果若問:到哪里尋龍?答曰:飛龍在天;若問:龍的姿態(tài)如何?答曰:龍舞龍翔;若問:龍的職責(zé)是什么?答曰:神龍治水;若問:龍的功績何在?答曰:龍興天下。這就是我們尋找“龍”究竟為何物的思路與線索。又要到天上去找,又要到有水的地方去尋,而“龍興天下”的手段就是興風(fēng)作雨,那么當(dāng)陰云密布興風(fēng)作雨之時,天空中游弋多姿的神奇形象是什么,這不是已經(jīng)不言自明了嗎?

三、“龍”(龍)字究竟象何物之形

“龍”究竟為何物?據(jù)說龍是一種神異動物。這是以《辭源》和《辭海》為代表的最普遍的一種觀點:《辭源》是這樣解說的:“龍是古代傳說中的一種善變化能興云雨利萬物的神異動物,為鱗蟲之長”;《辭?!肥沁@樣解說的:“龍是古代傳說中一種有鱗有須能興云作雨的神異動物”。相近的說法還有:“龍是具有很多神性、很神秘的動物神”,“是中國古人幻想出來的動物”(朱天順);“龍是出現(xiàn)于中國文化中的一種長身、大口、大多數(shù)有角和足的具有莫測變化的世間所沒有的神性動物”(劉志雄、楊靜榮)等等。然而,所謂“神異動物”畢竟也是可見的“動物”,可是有誰見過“龍”呢?至于這種“神異動物”又究竟是哪些動物通過“神異”技巧而變成“龍”的呢,哪怕是雞犬升天之類的神話也可以。對此,《辭源》和《辭海》都沒有講清楚。

學(xué)者們的探討則更是多種多樣。本文此前提到過的“蟒蛇說”“鱷魚說或蜥蜴說”“龍卷風(fēng)說”等說法,因為其不盡合理,這里暫且不論。愚以為,如下幾種說法或有道理,有些甚至有相當(dāng)多的合理因素:

其一,“云紋”說。當(dāng)代學(xué)者何新曾認(rèn)為“龍的真相和實體是云”,“龍就是云神的生命格”;“最初的龍形不過是抽象的旋卷狀的云紋。而后來逐漸趨于具體化、生物化,并且展開而接近于現(xiàn)實生物界中兩棲類和爬行類動物的形象?!保ā洱垼荷裨捙c真相》)

這種認(rèn)為是人們把本不是動物的天上的云紋想象成一種動物的思維,已經(jīng)向認(rèn)識“龍”的本來面目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其二,“閃電”說。廈門大學(xué)朱天順教授指出,“幻想龍這一動物神的契機(jī)或起點,可能不是因為古人看到了與龍相類似的動物,而是看到天空中閃電的現(xiàn)象引起的。因為,如果把閃電作為基礎(chǔ)來把它幻想成一種動物的話,它很容易被幻想是一條細(xì)長的、有四個腳的動物?!保ㄖ焯祉槨吨袊糯诮坛跆健?,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這種認(rèn)為“龍”不是因為天上的云紋而引起聯(lián)想,卻是因為天空的閃電而引起的神秘聯(lián)想,并將其幻化為一種長有四腳的動物的思維已經(jīng)切近“龍”的形成機(jī)理了。

其三,“虹龍”說。胡昌健先生認(rèn)為:“龍的原形來自春天的自然景觀——雷電的勾曲之狀、驚蟄蠢動的冬蟲、勾曲萌生的草木、三月始現(xiàn)的雨后彩虹。其中虹是龍的最直接原型,因為虹有美麗、具體的可視化形象化?!?/p>

我比較認(rèn)可這種龍為虹說(詳見筆者此前《虹銷雨霽——說“虹”》一文)。只不過,“虹”并非是單純的龍,而是兩條龍交配之狀——古人認(rèn)為其呈彩虹的形狀;而且,既然已有“虹”字,如果“虹”就是“龍”,那就沒必要再創(chuàng)造一個“龍”字。因此,“龍”與“虹”是有區(qū)別的:“虹”是雨后的彩虹,雖然美麗但不是“龍”的原型;“龍”是“雷電的勾曲之狀”,只有那“雷電的勾曲之狀”方能夠被遠(yuǎn)古先民認(rèn)為是“神異動物”。至于胡昌健先生所說的“蠢動的冬蟲”或者“勾曲萌生的草木”則不足以成為“龍”的構(gòu)形依據(jù)。

其四,“雷電龍三位一體”說。河南大學(xué)趙天吏教授在1983年發(fā)表的《說龍》一文中認(rèn)為雷、電、龍“三位一體”,龍就是雷電的形象:“龍之為物,果何指乎?曰:指天雷電之形象也?!保ā逗幽蠋煼洞髮W(xué)學(xué)報》1983年第2期)

筆者十分認(rèn)同趙天吏先生的觀點。愚以為,龍一定是跟雨和水有關(guān),有時飛騰在天,有時潛于水中,若隱若現(xiàn)。只有在天空雷電閃射之時方能觀其形。

四、“龍”(龍)字的構(gòu)字理據(jù)應(yīng)是由天空的閃電幻化而來的神異動物的幻象

龍是象形字,象閃電之形并伴以雷聲。至于它的字義,則完全是由遠(yuǎn)古先民的神秘聯(lián)想所決定。所以“龍”并不是一種客觀存在的實體動物,而是天空的自然景觀“雷電”在人們頭腦中產(chǎn)生的幻象生靈。

再回歸到前文談到的判識“龍”(龍)為何物的幾條基本原則:到哪里尋龍?答曰:飛龍在天;閃電在天,其形如龍。龍的姿態(tài)如何?答曰:龍舞龍翔——電閃光射,其姿如龍。龍的職責(zé)是什么?答曰:神龍治水——雷電交加,其勢如龍。龍的功績何在?答曰:龍興天下——雷電驚蟄,其功如龍。

許慎《說文解字》對“龍”字的解釋有兩點特別值得注意:

其一是“能幽能明,能細(xì)能巨,能短能長”,這些對“龍”的狀貌的描述,也只有閃電的形狀才符合這些特征。

其二是“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潛淵”,從中原地域來看,因為春分過后才會有雷雨天氣,故言“春分而登天”;過了秋分就很難再看到閃電了,故言“秋分而潛淵”,這不正是準(zhǔn)確無誤地告訴我們,古人所見的“龍”就是天上的閃電嗎?

另外,打雷時轟隆隆的聲音和“龍”字的發(fā)音又相同,這也印證了“龍”就是指由閃電幻化出來的“神異動物”。

龍乃神物,閃電為其形;“龍”者“隆”也,滾雷為其聲。請看下圖的甲骨文“電”字與“雷”字,不難看出各自都有“龍”的身影。

在上圖的“電”字與“雷”字中都可以看出對閃電白描的痕跡,只是“雷”字在“電”字的基礎(chǔ)上增加了表示雷聲、雨滴或者滾動意義的符號而已,兩個字的形體都含有一個簡筆的龍形。

讓我們再來看“龍”字的字形演變歷程:

甲骨文的“龍”字,是在一個大口曲身的動物頭上再加一個符號。有人說這個符號類似于表示刑具的“辛”字,也有人說這個符號表示“龍”頭上長著鋒利的角。因為“龍”字的構(gòu)形只是對閃電放射電光的一種幻象描摹,我情愿相信后一種說法:“龍”就是人們意念中的天空中一只大口、屈身、巨角的“神異動物”的幻象。

金文字形承繼甲骨文字形,沒有多少變化,只是將龍頭上邊的符號演變?yōu)轭愃啤靶痢弊值臉幼?,這難免讓一些人在解讀時因想入非非而不得要領(lǐng)。

小篆的字形干脆將金文字形龍頭上邊的符號直接寫成“辛”,將龍口龍須等訛變?yōu)轭愃啤霸隆弊值摹叭狻弊?,然后將龍首與龍身分離開來寫在右邊,并在身上加“匕”加“彡”,表示“龍”有利爪、背上長鰭。

現(xiàn)代楷書正體字的“龍”字誤將篆文的“辛”寫成“立”,又將下邊的“肉”寫成“月”。而簡化漢字則又省去正體楷書的“立”和“月”,并依據(jù)草書字形的態(tài)勢將右邊的構(gòu)件楷化成“龍”。

龍在傳統(tǒng)文化中一直扮演著天庭瑞獸的角色。據(jù)《竹書紀(jì)年》記載:伏羲氏各氏族中有飛龍氏、潛龍氏、居龍氏、降龍氏、土龍氏、水龍氏、青龍氏、赤龍氏、白龍氏、黑龍氏、黃龍氏。中國的龍不是西方所認(rèn)為的恐龍或者邪惡之龍。它以東方神秘主義的特有形式,通過復(fù)雜多變的藝術(shù)造型,涵養(yǎng)著中國人、中國文化中特有的龍的觀念。在中國龍的形象中蘊(yùn)涵著中國人所重視的天人合一的宇宙觀,陰陽交合的發(fā)展觀和兼容并包的多元文化觀。

五、“龍”(龍)字的字義演變源流

借助前文所述的“龍”字的構(gòu)字理據(jù)可知,“龍”就是古代先民意念中的具有興風(fēng)作雨之神力的祥瑞動物,它的構(gòu)字基礎(chǔ)取材于雷霆閃電的物象。雖然在現(xiàn)實中人們經(jīng)常聽到見到真實的雷霆閃電,但并未曾見過真實的“龍”,這就像人們一提到“鬼”“神”“妖”“魔”即知其為何物一樣,人們只要一提到“龍”,便無需指證。它的基本義已經(jīng)是家喻戶曉的客觀存在了。它就是傳說中的一種神異動物——身長,形如蛇,有鱗爪,能興云降雨,為水族之長。

下面是古籍文獻(xiàn)中的有關(guān)“龍”字基本義的一些用例:

1.“云從龍,風(fēng)從虎,圣人作而萬物睹。”(《周易·乾卦》)

2.“麟、鳳、龜、龍,謂之四靈。”(《禮記·禮運》)

3.“甲蟲三百有六十,而龍為之長?!保ā犊鬃蛹艺Z·執(zhí)轡》)

4.“深山大澤,實生龍蛇。”(《左傳·襄公二十一年》)

“龍”字在使用中意義有所泛化,于是本不屬于中國龍的一些動物也可以冠以龍的稱謂了,例如:鼉龍、恐龍、壁龍、魚龍、劍龍、翼龍等;乃至于一些類似龍的器物也可以冠以龍的稱謂了,例如:龍旗、龍幡、龍門、龍車、龍燈、龍?zhí)?、水龍頭等。

“龍”字還可以喻指人君,例如:

1.“晉文公反國,介子推不肯受賞,自為賦詩曰:‘有龍于飛,周遍天下,五蛇從之,為之丞輔。龍反其鄉(xiāng),得其處所,四蛇從之,得其露雨?!保ā秴问洗呵铩そ榱ⅰ罚└哒T注:“龍,君也,以喻文公?!?/p>

2.“祖龍死,謂始皇也。祖,人之本;龍,人君之象也?!保h·王充《論衡·紀(jì)妖》)

3.“豺狼在邑龍在野,王孫善保千金軀?!保ㄌ啤ざ鸥Α栋鯇O》詩)仇兆鰲注:“豺狼指祿山,龍指玄宗。”

“龍”字還可以喻才俊之士,例如:

1.“諸葛孔明者,臥龍也?!保ā度龂尽な裰尽ぶT葛亮傳》)

2.“荀使叔慈應(yīng)門,慈明行酒,余六龍下食?!保铣に巍⒘x慶《世說新語·德行》)

3.“淑有八子:儉、鯤、靖、燾、汪、爽、肅、敷。淑居西豪里,縣令苑康曰:‘昔高陽氏有才子八人,遂署其里為高陽里。時人號曰八龍?!保▌⑿?biāo)注引張璠《漢紀(jì)》)

4.“丞尉等并衣冠之龜龍,人物之標(biāo)準(zhǔn)?!保ㄌ啤だ畎住痘撬麓箸娿懶颉罚?/p>

“龍”字還可以用于其他各種指代性稱謂,例如:

1.借指飾以龍形之物:“鼓聲三下紅旗開,兩龍躍出浮水來?!保ㄌ啤ぱΨ辍队^競渡》詩)此指龍舟。

2.舊時堪輿家稱山脈的走勢為龍:“埋劍人空傳,鑿山龍已去?!保ㄌ啤⒂礤a《虎丘寺路宴》詩)

3.指山脈:“又辨三龍大勢,北龍夾河之北,南龍抱江之南,中龍中界之特短。”(清·錢謙益《徐霞客傳》)

4.俗稱龍卷風(fēng)。為一種猛烈的旋風(fēng),中心氣壓很低。經(jīng)過水面時,把水吸到空中,形成一條白色水柱,俗又稱白龍。行經(jīng)陸地時,可拔樹倒屋,并將塵土吸入空中,形成黑色柱狀物,俗又稱為黑龍。例如:“龍下便雨,主晴。凡見黑龍下,主無雨??v有亦不多。白龍下,雨必多?!保鳌ば旃鈫ⅰ掇r(nóng)政全書》卷十一)

5.上古書體的一種:“然十書之外,乃有龜蛇鱗虎云龍蟲鳥之書?!保ㄌ啤垜循彙稌鴶唷分校?/p>

6.指稱高大的馬,駿馬:“天子乘龍,載大旆?!保ā秲x禮·覲禮》)鄭玄注:“馬八尺以上為龍。”

7.龍泉寶劍的省稱。亦泛指精良的劍:“玉匣鎖龍鱗甲冷,金鈴襯鶻羽毛寒?!保ㄌ啤な┘缥帷顿涍厡ⅰ吩姡?/p>

8.又作水草名,在《詩經(jīng)》中指葒草:“山有喬松,隰有游龍?!保ā对姟む嶏L(fēng)·山有扶蘇》)毛傳:“龍,紅草也?!?/p>

9.指稱東方七宿(角、亢、氐、房、心、尾、箕)稱蒼龍,省稱作龍:“龍見而雩。”(《左傳·桓公五年》)孔穎達(dá)疏:“天官東方之星,盡為蒼龍之宿。”

10.星名。指歲星,太歲:“蛇乘龍?!保ā蹲髠鳌は骞四辍罚┒蓬A(yù)注:“龍,歲星?!?/p>

11.古代煉丹術(shù)士稱水或汞為龍:“龍,水者也,精也,血也?!保ㄋ巍ぬK軾《龍虎鉛汞論》)

12.傳說中的遠(yuǎn)古官名:“大皞氏以龍紀(jì),故為龍師而龍名。”(《左傳·昭公十七年》)杜預(yù)注:“大皞,伏犧氏,風(fēng)姓之祖也。有龍瑞,故以龍命官。”

13.十二生肖之一,與地支“辰”相配。

其他還有用作姓氏或地名的“龍”,這里就不贅述了。

根據(jù)上面對“龍”(龍)字的字義演變過程的梳理,現(xiàn)將“龍”(龍)字字義的發(fā)展脈絡(luò)簡示如下(示意圖中的橫直線表示字義之間的先后演變關(guān)系):

作者:四川省“中華文化城市傳承普及基地”教授

猜你喜歡
何物圖騰甲骨文
《這條比較傻》等
再來一瓶
關(guān)注食品安全
問世間性為何物
甲骨文“禍”字新證
三千年甲骨文
遵義(2017年24期)2017-12-22 06:10:48
最“萌”甲骨文——心
猜猜看
新妝又得水蒼梳人道秋風(fēng)何物不瓊琚
火花(2015年5期)2015-02-27 07:41:56
沐浴噴頭壞了怎么辦
仙居县| 襄樊市| 观塘区| 于都县| 呼伦贝尔市| 兴宁市| 利辛县| 玛多县| 罗山县| 关岭| 凤阳县| 宜章县| 万山特区| 辽阳县| 沭阳县| 四川省| 平安县| 南江县| 合川市| 兴山县| 闽清县| 长乐市| 武乡县| 阿瓦提县| 喀喇沁旗| 迁安市| 江油市| 禹城市| 酉阳| 兴宁市| 长宁区| 洛川县| 尉氏县| 白银市| 罗定市| 香格里拉县| 偃师市| 民县| 萝北县| 仁布县| 于都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