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畫成
話題:正義感、初心、堅持自我。
互聯(lián)互通的時代,保持正義感將是一種考驗。網(wǎng)上時常洪波涌起,熱點一個接一個,輿情一輪接一輪。在這個月的熱點、輿情里放聲吶喊的人,可能已不記得上個月、上半年或者更往前,曾為哪個熱點吶喊。再往后,有一天碰到新的,恍惚想起曾經(jīng)遇過類似的,漸漸就沒有當(dāng)初的熱力了。麻木,時常是疲憊的孿生姊妹。
這種狀況,唐代劉叉有首詩恰好可以形容:“日出扶桑一丈高,人間萬事細(xì)如毛。野夫怒見不平處,磨損胸中萬古刀?!薄靶刂腥f古刀”,并不是把刀,見不平而憤的正義感而已。正義感是萬古流傳的,雖然慨嘆“磨損”,卻并不會輕易磨滅。他在《答孟東野》中袒露了堅定的意念:“酸寒孟夫子,苦愛老叉詩。生澀有百篇,謂是瓊瑤辭。百篇非所長,憂來豁窮悲。唯有剛腸鐵,百煉不柔虧……”
持守正義感而力不竭,經(jīng)世事滄桑百煉而不柔虧,當(dāng)然并不是光靠喊就能做到的。劉叉在另一首詩《姚秀才愛予小劍因贈》里“解說”了其中要點:“一條古時水,向我手心流。臨行瀉贈君,勿薄細(xì)碎仇?!?/p>
友人姚秀才喜愛他的劍,他把劍送了,順便寫上一篇“使用說明”:這劍,就是從古到今那道不曾斷的流水—在《偶書》里,它是“胸中萬古刀”的“刀”。要怎樣保持它的鋒芒,“百煉不柔虧”呢?請“勿薄細(xì)碎仇”—不要把它用于細(xì)碎的私仇,磨損它萬古的光芒。言外之意自在公義。
素材分析:“胸中萬古刀”“勿薄細(xì)碎仇”“百煉不柔虧”,這副剛腸,或許就是時間留給我們的經(jīng)過考驗的鑰匙,何嘗不是一種“愿你走出半生,歸來仍是少年”的期望呢?愿你不被歲月磨平棱角,路遇不平,還可以拔刀相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