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莊在皇太極五位正妃中排名最末,卻憑借才能智謀為朝廷招賢納才,得到了皇太極的敬重。但皇太極絕對想不到,他死后孝莊能成功將年僅6歲的兒子推上帝位,她成為太后之后,甚至將清朝推向了盛世。孝莊臨事沉靜,睿智果斷,一生輔佐了三位帝王,對清朝的興盛有著極大的貢獻(xiàn),一身榮耀的她于75歲病逝于慈寧宮。按理說孝莊應(yīng)在葬禮后葬入昭陵,但她去世前給康熙出了道難題,讓康熙為難了37年也沒有解決。
那么,孝莊出的是什么樣的難題呢?孝莊太后離世前對康熙說:“太宗文皇帝梓宮安奉已久,不可為我輕動,況我心戀汝皇父及汝,不忍遠(yuǎn)去,務(wù)于孝陵近地?fù)窦藏?,則我心無憾矣!”于是,康熙遵照她的吩咐,沒有將棺槨運往盛京與皇太極合葬,但是將一國太后葬在遵化清東陵又不合祖制??滴踝笥覟殡y,思來想去,決定先在東陵風(fēng)水墻外,大紅門東側(cè)建造一個“暫安奉殿”,暫時停放孝莊棺槨,之后再想個既能完成祖母遺愿又符合祖制的兩全對策。沒想到的是,這一個“暫時”就過去了37個年頭,直到康熙去世,孝莊的棺槨仍沒能下葬。作為康熙生命中最重要最尊重的人,這樣的拖延似乎是怠慢了,不像他的風(fēng)格。一時間眾說紛紜,探其原因,其中有三種說法流傳甚廣。
第一種說法來自于野史,說孝莊當(dāng)初為了讓兒子坐穩(wěn)皇位而下嫁多爾袞,孝莊深感自己沒有顏面和皇太極合葬,不如葬在皇陵的門口,守護(hù)后世子孫。我們翻看清朝正史,并沒有孝莊太后下嫁多爾袞的記錄。朝廷官方追尊她是皇太極的皇后,認(rèn)同她的一生是個正直的女政治家。第二種是民間傳說的“托夢定陵址”,說孝莊死后,康熙本來想把孝莊葬入清東陵,但經(jīng)過東陵時孝莊的棺槨突然沉重?zé)o比,128個抬棺槨的人都感覺寸步難行,只得先把棺木放下歇歇。再次要將棺槨抬起時,那棺木卻像是長在了地上怎么也抬不動??滴踔篮螽?dāng)天夜里就夢見了祖母,夢中,孝莊慈祥地對他講:“如今棺木所在之地不錯,就在那里將我安葬吧?!庇谑潜阌辛恕皶喊卜畹睢?。只是托夢的說法明顯有些玄乎,如果真的托夢了,康熙何必要下旨先建“暫安奉殿”,故而這個說法不能當(dāng)真。第三種說法是講孝莊的賢德。在康熙以前清朝流行火葬,就連順治最寵愛的董鄂妃死后也是火葬,康熙在任時為了與漢文化融和,頒布過滿人也實行土葬的詔令。為了支持孫子的工作,孝莊同意土葬。但是皇家土葬是個勞民傷財?shù)氖?,何況還得大老遠(yuǎn)地把棺槨抬到盛京去,孝莊注重勤儉節(jié)約,不樂意朝廷因她的離世而興師動眾。
康熙駕崩,雍正即位,立馬開始想辦法解決這個難題。雍正想:老爸多子多福又長壽,如今又是國泰民安的盛世,定是孝莊太后保佑著,這樣看來暫安奉殿定是塊寶地,不如干脆將暫安奉殿改建為陵寢。這個決議得到了諸王大臣、九卿會議的認(rèn)可?;侍珮O的陵墓叫昭陵,孝莊陵墓位于昭陵西,因此名為昭西陵。昭陵和昭西陵遠(yuǎn)隔千里,卻是一個體系。這樣既不違背祖宗規(guī)矩,也符合孝莊遺愿。就這樣,孝莊的陵寢成為清朝首個獨立的皇后陵寢。
據(jù)搜狐歷史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