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善福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歷來成為教師不斷探索和研究的主陣地,提高教學效果和教學質量成為當前乃至今后教研的方向和目標。誠然,在素質教育和新課改不斷深入推行的今天,現代教學理念正日漸取代以往而展現出新氣象,教師的教學觀念與時俱進正在更新之中,教學輔助手段越來越貼近實際、貼近教材、貼近學生,同時,“互聯(lián)網+”下的信息技術運用到課堂之中,讓課堂教學更為精彩紛呈。無論數學課堂如何變遷,最為關鍵的是學生的這一最重要的主體功能要獲得激發(fā),從而讓學生從被動走向主動,主體意識增強,綜合能力提升,這才是拯救數學課堂最為有效的手段。教師的教學理念要以學生為中心,圍繞學生做好文章,才能讓課堂充滿活力,也才能使得教學效果落到實處。
一、課堂教學前的預習變預演
預習作為課堂教學的前奏,是必不可少的部分和環(huán)節(jié)。順利進行課堂教學,預習的質量高低決定著課堂教學的質量和高低。教師在布置預習任務的時候,不能夠僅僅是提出簡單的要求,要讓學生一開始就要有主體意識,必須在預習時候,巧妙設計預習任務,讓學生充分發(fā)揮主體性,自主參與到預習之中,去閱讀、思考,根據學生認知水平分層次設計具有梯度的預習任務。學生可以分小組進行預習,當然,教師的預習設計任務也并不是一塵不變的,而是讓小組自行設計完成預習。如在教學簡單的乘法之前,讓學生想辦法理解兩位數與一位數相乘的算理,有一小組以表演的形式在課堂導入環(huán)節(jié)先行形象地揭示出來,兩名成員分別扮演了兩位數的個位和十位,另一學生扮演一位數,通過自述在算式中的角色以及三方順序依次的交叉互動,基本上對兩位數乘法與一位數乘法的算理有了理解基礎,這一表演不僅給觀看的學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讓參與表演的學生激情沸騰,愛上數學也就從此開始。與此同時,課堂教學就顯得更為融洽和有效。
二、課堂教學上的被動變主動
一上數學課,“同學們,我們先回顧一下上節(jié)課的內容”依然成為了老套的開場白,然后是冗長的講述,這樣的課堂久而久之會變成“一潭死水”,讓學生產生倦怠感,學習興趣難免減弱乃至產生厭煩心理。因此,在科技不斷發(fā)展、社會不斷進步的今天,小學生心理訴求變得復雜和多元起來,這就要求教師的課堂設計要體現實效性和科學性。在具體的實踐教學中,不少教師竭力尋求一些融合現代技術與傳統(tǒng)教學的方式方法,以期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調動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從以往的被動地位轉變?yōu)橹鲃拥匚唬n堂上教師的“一言堂”轉變?yōu)閷W生集思廣益的各方聲音的聚合,這些真正體現主體性的課堂設計,不僅能催發(fā)學生的自主獨立性,還能夠深層次挖掘學生的學習潛能,為其創(chuàng)新思維意識的培養(yǎng)和提高創(chuàng)造有利條件。目前,一些小學生課堂教學中教學內容融入益智游戲中,也有利用電子書包形成新穎的、科技的、現代的人機互動的教學模式,更有各種教學情境的創(chuàng)設,能夠讓小學生從模擬的真實教學情境中,更容易、快速進入到學習氛圍之中,也能夠在教師因人而異的問題引領下,觸摸到數學知識的內核,也觸摸到自我認知的不足以及如何彌補不足的途徑。如,在教學“解決問題”時,教學通過智力玩具七巧板作為加深學生對已知數學知識(平移、旋轉)的理解,從而發(fā)展學生的空間概念,并進一步感受數學知識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從而體會數學在生活中的實際意義和價值。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打造小組合作學習的平臺,明確任務,分工合作,期間用問題引領,讓學生大膽交流,敢于提出自己的疑問,展現主體個性,并體驗不同拼組方案,從而讓學生學會多角度分析、思考問題,培養(yǎng)優(yōu)化意識。
三、課堂教學中的評價變多元
小學生的身心特征決定了他們更樂意聽到肯定和鼓勵言語的激勵,從而有了學習的動力和方向。與此同時,教師恰如其分、掌握時機的評價可以成為學生持續(xù)興趣和學習熱情的催化劑。一句話可以改變一個人的命運,并不是一句戲言。對于小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態(tài)度、學習效果、合作學習、分析探究過程都滲透著教師的評價。評價語言既需要藝術性,還需要精準性,要能夠潛移默化引導學生的認知從模糊到清晰,學生的興趣從短暫到持久,學生學習數學的習慣從一般到良好。尤其是面對低年級的小學生,在課堂教學中,更要多方面、多維度讓評價“見縫插針”,同時去除成人化的語言評價,過于理性讓心智尚未成熟的小學生可能產生不了良好的心理效應,容易一聽而過,留不下智慧種子萌生的意識。教師需要變換下自己的用語,采取“兒化”語言,語言中蘊含著童真,也蘊含著數學元素,這樣,在小學生聽來能夠產生親切感和趣味感,隨著語言力量的“潤物無聲”,自然會讓學生心中綻放出數學之花,對數學學習不再有怕心,而是有進取心,有持久的探索欲望,從中感受成功解決數學問題的愉悅感和一種不斷充實自我、構建數學知識結構的喜悅感,從而漸次提高數學學習能力、思維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
總之,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作為教師的主陣地,無論是現在還是未來,都是一個不斷向前并不斷前進的研究課題。隨著課堂教學各種元素的融入,避免陷入圖形、走過程、為教而教的誤區(qū),也避免唯分數論來判斷學生的優(yōu)劣,要綜合觀察學生的數學學習狀態(tài),實施具有針對性、科學性、差異性的教學策略,從而推動學生既張揚個性又綜合發(fā)展,從而讓數學課堂教學取得實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