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讀書是提高認知最快的捷徑,小學生的認知淺薄,對待事物充滿了好奇心,此時正是讀書填補認知空缺的好時機,同時也是讀書啟發(fā)思考的契機,閱讀是語文教學中的基礎環(huán)節(jié),讀與寫兩者本身就相輔相成,閱讀的累積增多,自然也就為寫作帶來了靈感,閱讀后的即興創(chuàng)作,還能夠強化閱讀的理解,鞏固閱讀的記憶,教師應找到語文讀與寫的銜接部分,并結合學生的性格喜好,導入學生喜聞樂見的元素,尤其避免閱讀教學中的任務壓迫,預留時間讓學生自主思考,并鼓勵學生將思維的反饋落實到書面上,雙向化促進閱讀與寫作的進步。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讀寫結合;教學模式;應用
一、 引言
小學語文蘊含著豐富的情感,不僅需要學生對文章的多層次內涵進行深化的探究理解,還應同步化以獨立的語言構造創(chuàng)造出完整的作文組織構架,這對于社會接觸層面狹隘,認知較為淺薄的小學生來說仍顯力不從心,一些學生的語文成績較為優(yōu)秀,對語文的理解也較為透徹,然而在創(chuàng)作時卻總是找不到靈感,只能東拼西湊,造成的作文銜接不協調,制約著語文的整體成績進步,小學語文教師應考量到學生的寫作基礎,在課內閱讀與課外延伸的同時,針對學生的閱讀與作文表達內容,對癥下藥予以修補,讓學生逐漸提高語文素養(yǎng)。
二、 指導學生養(yǎng)成寫日記的好習慣
傳統(tǒng)的日記書寫中,學生慣于寫流水賬,且日記是作文一種隨意化的表達形式,在日記中不必一板一眼地按照作文的指標書寫,給了學生較大的自由空間,但作文的任務較為繁重,學生在課后要完成多學科的作業(yè),也就顧此失彼地忽視了日記的描寫,新時期的日記教學中,教師可改變日記的書寫要求,不嚴格要求學生的日記數量,但循序地提高了日記的質量,每周只安排兩次日記任務,日記中可以描寫學生本周的一些新鮮感悟,也可以將閱讀后的感想隨意地寫下來,作為閱讀的隨筆留痕,前者需要學生觀察生活,教師可日常多指引學生“上學的路上有沒有看到某處的新建筑?我們家鄉(xiāng)的變化真快呀!”,據此就可以由所見所感,感嘆一番家鄉(xiāng)的變化,從而引發(fā)未來貢獻祖國的志愿,一片葉子、一聲鳥鳴都能引發(fā)聯想,使學生遷移情感獲得多重的感悟,學生能夠短時間引發(fā)情感共鳴,多是由于語文的詞匯積淀深厚,在缺乏文字、詞匯的累積,且對于周遭事物難以透過表面看本質的時候,是難以衍生閱讀聯想的,這些素材通??山柚沼浿械恼泚慝@得,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中,將日記與摘記分割開來,學生一方面要摘抄,一方面還要寫日記,實際上這兩種形式完全可以結合起來,有效地實現語文的減負。例如,學生閱讀到這樣一句描寫人物的內容“媽媽的銀絲爬上了鬢角,媽媽的眼角還留存著笑容的足跡”生動地描寫了媽媽的白發(fā)與皺紋,學生將這段話摘抄到日記中,這樣寫到“讀到這句話時,我想到了我的媽媽,回到家我與媽媽對話,媽媽微笑地看著我,我看著她眼角的幸福又增加了一層”教師在日記中指導,如果在一層后面加上“褶皺”就更好了,那么學生不但學會了新詞,還通過自主的閱讀學會了更加靈動的人物描寫手法,再比如。教學《一株紫丁香》后,學生聯想到家中的植物,路邊的野花,客廳的盆栽等,也仿照文中的描寫手法在日記中寫到“今天我學習了《一株紫丁香》,想起我家里也有一株我喜歡的植物,說起這個植物……”這樣的日記寫作,學生靈感迸發(fā),無論是課內閱讀還是課外積累,都能在日記中糅合自身的想法,潛移默化地激發(fā)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三、 增加小學生續(xù)寫訓練力度
小學生的思維天馬行空,正是由于學生的情感認知還較為單純,因此在語文的閱讀中,往往能夠衍生出意想不到的觀點,教師應預留自主的思考時間,讓學生能夠隨意地表述,暢所欲言地表達,語文課堂充滿奇妙色彩。例如,教學《回鄉(xiāng)偶書》時,就有學生提出了“兒童相見不相識”中的一些頑童可能就有作者的孫子,而且他離開家太久了,回到家中沒有被認出來……教師可趁機讓學生結合此情此景寫一篇隨想文,學生結合作者詩中情境編創(chuàng)了一個個有趣的小故事,而后教師讓學生回顧“你多久去見一次爺爺奶奶呢?若是你們長高了變樣了,爺爺奶奶還會認出你們嗎?”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通過已知的情境構思未知的事件,極大地喚起了學生的想象思維,拓展想象空間,使得讀寫更富韻味。
四、 滲透情感書寫讀后感悟
讀后感能夠在寫作中回顧文章,重復地閱讀文本鞏固閱讀基礎,寫作中以多層次的視角構建思路,更加深了學生的閱讀感悟,強化了閱讀理解,循環(huán)往復不僅寫作得到了鍛煉,閱讀也更為精細,教師應在課堂上激發(fā)學生的閱讀感悟,使得課后的讀后感“下筆如有神”,不成為學生的負擔。例如,教學《小英雄雨來》時,在提問環(huán)節(jié),學生紛紛發(fā)問并互相對答,心中已經充滿了對英雄的崇拜與向往,在讀后感中,學生可由彼及身,幻想自己是抗日小分隊的一員,也可以從其他的視角出發(fā),幻想自己是一名村民,打破傳統(tǒng)“我讀了……我的感想是……”固化模式,在讀后感中放飛自我,以角色代入強化閱讀思維發(fā)散。
五、 結束語
綜上所述,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可挖掘教材中的啟發(fā)性元素,并拓展課外的名篇佳句,隨著學生的累積不斷增多,教師可引導學生通過自主的聯想,激發(fā)學生的想象思維,靈活地利用文學智慧,以讀促寫,以寫憶讀,實現素質教育的目的。
參考文獻:
[1]陳壽宗.讀中學寫以寫促讀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讀寫結合指導策略[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15(12).
[2]蘭芳.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讀寫結合教學模式的應用[J].西部素質教育,2016(12).
[3]秦志紅.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讀寫結合的教學策略探究[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6(07).
[4]李艷平.電子白板在小學閱讀教學中的應用研究基于小學語文中高年級閱讀教學模式的探索[J].數字教育,2015(01).
作者簡介:
覃愛蘭,廣西壯族自治區(qū)河池市,廣西河池市宜州區(qū)慶遠鎮(zhèn)葉茂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