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寶忠·中國第一重型機械股份公司
大型鍛件的傳統(tǒng)制造方式是采用大型鋼錠開坯、自由鍛造成形。但隨著重大裝備的不斷發(fā)展,對大型鍛件的要求越來越高,不僅規(guī)格和截面越來越大,而且內在質量也不斷提高,傳統(tǒng)的制造方式已經難以滿足要求。為了適應高端裝備的需求,實現(xiàn)大型鍛件形質兼?zhèn)涞哪繕?,急需對制造方式進行變革。為此,以傳統(tǒng)鋼錠制造技術提升和新型增材制坯技術開發(fā)為代表的均質化制坯、一體化制造及模鍛化成形等極端制造方式應運而生。
大型鍛件是電力、冶金、石化、造船、礦山、航空航天、軍工等裝備(圖1)的基礎部件,其經濟帶動性強,涵蓋面廣,是裝備制造業(yè)產業(yè)鏈上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環(huán)。
大型鍛件傳統(tǒng)的制造方式是自由鍛造成形,“肥頭大耳”和“傻大黑粗”曾經是大型鍛件的代名詞。為了扭轉大型鍛件材料利用率低、成本高、質量不穩(wěn)定的被動局面,需要創(chuàng)新思路,向“不可能”發(fā)起挑戰(zhàn) ,進行大型鍛件的轉型升級。通過均質化、一體化、模鍛化,實現(xiàn)極端制造的目標。
大型鍛件的質量主要表現(xiàn)在純凈性、均勻性和致密性三方面,提高大型鍛件的質量、降低制造成本、實現(xiàn)極端制造,需要從鍛件的“三性”入手開展研制工作。熱加工不同工序與鍛件“三性”的關系如表1所示。
從表1可以看出,在大型鍛件的熱加工工序中,鑄錠/制坯是影響鍛件“三性”的關鍵重要環(huán)節(jié)。因此,國內外鍛件供應商越來越重視鍛件坯料的制備。為了獲得均質化的坯料,除了對傳統(tǒng)制坯過程(冶煉、鑄錠、開坯)進行集成創(chuàng)新,各種增材制坯方法也躍躍欲試。
表1 熱加工不同工序與鍛件“三性”的關系
圖1 大型鍛件的主要應用領域
為了提高大型、超大型鋼錠的均勻性與純凈性,中國一重集成創(chuàng)新發(fā)明了一系列冶煉及鑄錠技術。
⑴低硅控鋁鋼冶煉技術。
為了減少夾雜物并獲得本質細晶粒鋼,發(fā)明了低硅控鋁鋼制造技術。既提高了鋼液的純凈度、得到本質細晶粒鋼,還有效地控制了超大型鋼錠的成分偏析,降低鋼錠中的夾雜物和氣體含量。采用低硅控鋁鋼冶煉澆注方法生產出了成分均勻、夾雜物少的高質量鍛件。
⑵保護澆注。
1)新型中間包。
為了減少鋼錠澆注過程中鋼渣卷入鋼錠模內,借鑒了冶金行業(yè)連鑄過程中采用“擋墻”、“擋壩”的經驗,發(fā)明了帶有“擋墻”、“擋壩”的新型中間包。數(shù)值模擬和工程實踐證明,相比于傳統(tǒng)的圓形中間包,新型中間包澆注的超大型鋼錠中的夾雜物含量大幅度減少。
2)長水口保護澆注。
澆注過程中注流卷吸空氣是鋼液二次氧化的重要原因。鋼液二次氧化不僅會形成有害的氧化物夾雜導致鍛件報廢,而且還會使鋼錠中的氣體(H 、O 、N)含量增高。而氣體含量高又是導致超大型鍛件缺陷的主要原因之一。為了避免鋼液的二次氧化,在借鑒冶金行業(yè)經驗的基礎上,開發(fā)了長水口保護澆注技術,有效地避免了鋼液的二次氧化(圖2)。
3)二次補澆。
偏析是鋼液選分結晶和鋼錠凝固過程的必然結果,鋼錠越大,偏析及縮孔等缺陷越嚴重。中國一重在用平均C含量為0.62%的459t鋼錠研制支承輥時,曾在靠近冒口端的輥身部位發(fā)生斷裂。經對斷裂部位宏觀形貌分析,發(fā)現(xiàn)二次縮孔嚴重,冒口下部的C含量竟高達1.16%,接近標準值的2倍。為了解決這一難題,發(fā)明了鋼錠二次補澆技術,使冒口下部的C含量降至0.8%左右,成功制造出5m、5.5m支承輥用超大型鋼錠。
圖2 保護澆注與傳統(tǒng)澆注方式對比
盡管國內外大型鍛件供應商不斷提高大型鋼錠的純凈性,但鋼錠固有的缺陷仍然不能根除。此外,傳統(tǒng)的鋼錠制備和開坯方式(圖3)導致了大型鍛件的材料利用率較低,鋼錠去除水、冒口及鐓粗與拔長的火耗后,坯料的鋼錠利用率在70%左右。
當前,世界各國紛紛將增材制造作為未來產業(yè)發(fā)展的新增長點,力爭搶占未來科技和產業(yè)制高點。我國增材制造產業(yè)的發(fā)展階段已從研發(fā)轉向產業(yè)化應用,新設備、新技術、新材料、新應用程序不斷推陳出新,越來越多的企業(yè)將增材制造作為產業(yè)升級和技術轉型的方向。
增材制造技術是采用材料逐漸累加的方法制造實體零件,相對于傳統(tǒng)的材料去除——切削加工技術,是一種“自下而上”的制造方法。關橋院士提出了“廣義”和“狹義”增材制造的概念,“狹義”的增材制造是指不同的能量源與CAD/CAM技術結合、分層累加材料的技術體系;而“廣義”增材制造則以材料累加為基本特征,以直接制造零件為目標的大范疇技術群。如果按照加工材料的類型和方式分類,又可以分為金屬成形、非金屬成形、生物材料成形等。
由于大型鍛件的純凈性和均勻性仍有提升的空間,所以一些與增材制造相關的金屬坯料制備技術進入了開發(fā)應用階段(圖4)。
⑴3D打印。
作為AM的一種應用形式,3D打印的特點是成形易而改性難。目前工業(yè)化應用的金屬3D打印熔覆制坯技術有激光熔覆沉積和電熔增材制造,其共同點是成形的金屬都是鑄態(tài)組織,與鍛件相比致密性較差,成形零件內部存在氣孔,氣孔形貌呈規(guī)則球形或類球形,分布具有隨機性(圖5)。因此,受制造成本、致密性等因素限制,3D打印目前僅適用于較薄截面金屬零件的直接成形。
圖3 大型鍛件坯料的制造流程
圖4 金屬坯料制備技術
圖5 EAM成形零件內部氣孔
⑵噴射成形。
噴射成形是用高壓惰性氣體將合金液流霧化成細小熔滴,在高速氣流下飛行并冷卻,在尚未完全凝固前沉積成坯件的一種工藝,現(xiàn)已成為世界新材料開發(fā)與應用的一個熱點。然而,受快速凝固、制造成本等條件的制約,噴射成形技術目前僅適用于小型且較薄截面坯料或零件的制造,無法應用于超大超厚截面的鋼錠/坯料的制造。
⑶“包覆式”鑄錠。
為了解決大型鋼錠偏析的難題,國外某研究所發(fā)明了“包覆式”制造ESR鋼錠技術。因為是逐層“包覆”,而且每一層又都是電渣重熔,故也稱為增材制造。
⑷“無痕構筑”。
“無痕構筑”的基礎是擴散連接。同種或異種金屬在高真空、高溫、高壓、大變形等諸多要素作用下,在結合面形成牢固的金屬鍵,少量顯微孔洞和結合層在擴散作用下進一步消失,使結合界面與基體在成分、組織及性能上完全一致。擴散連接技術已在復合板軋制等方面發(fā)揮了積極作用。由于同種材料間擴散連接后的接頭組織結構與母材基本相同,所以相同材料的“無痕構筑”制坯會更加容易。
雖然“無痕構筑”所制坯料的“面擴散”和“體擴散”可以通過鍛造(類似“揉面”)和鍛造過程中坯料的高溫保持(類似“醒面”)來解決,但大型坯料鐓粗過程中端部的難變形區(qū)及中部的拉應力區(qū)兩大難題需要認真對待。鐓粗時的難變形區(qū)可以通過上下增加隔熱墊加以改善(圖6),而拉應力區(qū)則可以通過提高應變速率或優(yōu)化鐓粗前的坯料形狀加以避免。
圖6 鐓粗時端部增加隔熱墊實際工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