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郝景芳
遠方的光亮是什么呢?是一種“未來我的人生要像這樣”的模糊的感覺。
我在學業(yè)上一直有遠方的光亮。我的語文老師曾向我們推薦了《火與冰》,他鼓勵我們自由寫作。那時,我野心勃勃地想出版一本暢銷書,但后來一系列的閱讀讓我無法提筆。比如馬爾克斯的《百年孤獨》就讓我驚呆了:怎么還能有人寫得這么好!從那時起,我的寫作就謙卑多了,因為心里有了光,當少年作家的妄念也被打消了,我的全部愿望變成能寫一些和我偶像的作品相提并論的作品。
這是我文學上的遠方的光。為了離心中的光近一點,我一直笨拙而艱苦地嘗試著。因為心中有光存在,我從來沒有覺得自己成功,在心里仍然覺得自己和那遙遠的光芒差得太遠。
當時,我心里還有另一個更遠、更強烈的光芒在照亮。小學時,我從書中讀到宇宙里有一種奇特的星星:“中子星上面每一立方厘米的物質,都需要一萬艘萬噸巨輪才能推動。”我當時驚呆了。每個人一生中可能都會有一些暈眩的時刻,這就是讓我目瞪口呆的暈眩時刻。
后來,我偶然看到一些有關量子力學的科普作品,被它們深深吸引住了??稍俸髞?,我發(fā)現自己對物理現象的理解只是些皮毛,這時才知道那些物理學領域的偶像輕描淡寫的方程有多不容易。
我的成長就是這樣,永遠覺得自己還不夠好,心中的光很遙遠,只能做到期望的一小部分。如果目標是100,那么我的成就,無論是讀清華、出書,還是獲得雨果獎,它們加起來也到不了10。我的努力是因為心中有光。我從來沒覺得自己是“別人家的孩子”,因為我心中也有“別人家的孩子”,他們是真正值得追尋的光。
在這樣反反復復失落和憂傷的過程中,我卻有了意想不到的所得。如果你給自己設定的目標是100,最后哪怕只做到10,你也會驚訝地發(fā)現,自己很拿不出手的成績已經比環(huán)境的要求高一些了。
這是我近期才想明白的事:把夢做大一點沒壞處。夢做大了,現實中的挑戰(zhàn)都是小事。即使充滿失落和憂傷,在別人看來也已經挺成功了。
(田宇軒摘自 “笨鳥讀書”微信公眾號圖/瘋子馬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