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
羅曼·羅蘭(1866—1944年),1866年生于法國克拉姆西,思想家,文學(xué)家,批判現(xiàn)實主義作家,音樂評論家,社會活動家,1915年諾貝爾文學(xué)獎得主,是20世紀(jì)上半葉法國著名的人道主義作家。他的小說特點被人們歸納為“用音樂寫小說”。另外,羅曼·羅蘭還一生為爭取人類自由、民主與光明進行不屈的斗爭,他積極投身進步的政治活動,聲援西班牙人民的反法西斯斗爭,并出席巴黎保衛(wèi)和平大會,對人類進步事業(yè)做出了一定的貢獻。
考點梳理
1.法國作家羅曼·羅蘭的《名人傳》包括《貝多芬傳》《托爾斯泰傳》《米開朗琪羅傳》三部傳記。其中,貝多芬飽受耳聾折磨。
2.法國文學(xué)大師羅曼·羅蘭憑借所著的《約翰·克里斯朵夫》獲得1915年諾貝爾文學(xué)獎。
3.貝多芬出生于德國,是18世紀(jì)后半夜以來世界最著名的音樂家。其代表作為《英雄交響曲》《命運交響曲》。
4.米開朗琪羅是文藝復(fù)興時期意大利著名的雕塑家,其代表作品為《大衛(wèi)》。
5.托爾斯泰是俄國作家、改革家和思想家,使他獲得不朽聲譽的兩部小說是《戰(zhàn)爭與和平》和《安娜·卡列尼娜》,除此之外他最重要的作品是《復(fù)活》。
文言文對比閱讀
【甲】虎之力,于人不啻倍也?;⒗渥ρ?,而人無之,又倍其力焉。則人之食于虎也,無怪矣。
然虎之食人不恒見,而虎之皮,人常寢處之,何哉?虎用力,人用智;虎自用其爪牙,而人用物。故力之用一,而智之用百;爪牙之用各一,而物之用百。以一敵百,雖猛必不勝。
故人之為虎食者,有智與物而不能用者也。是故天下之用力而不用智,與自用而不用人者,皆虎之類也。其為人獲而寢處其皮也,何足怪哉?
(劉基《說虎》)
【乙】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故雖有名馬,祗辱于奴隸人之手,駢死于槽櫪之間,不以千里稱也。
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馬也,雖有千里之能,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執(zhí)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嗚呼!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
(韓愈《馬說》)
【思考練習(xí)】
1.解釋下列句中加點詞語的含義。
(1)于人不啻倍也 ( )
(2)然虎之食人不恒見 ( )
(3)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 )
(4)執(zhí)策而臨之 ( )
2.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
(1)虎利其爪牙,而人無之,又倍其力焉。
(2)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3.【甲】文中作者認(rèn)為人被老虎吃掉不足為奇的原因是什么?而老虎的皮常被人拿來做坐臥的物品的原因是什么?
4.【乙】文中哪些句子可以體現(xiàn)千里馬不能日行千里的原因?
5.【乙】文中哪些語言能體現(xiàn)食馬者的無知和淺?。?/p>
6.讀了這兩篇短文之后,請你說說這兩篇短文在寫作上共同的特點是什么?
傳記概述
《名人傳》,又稱《巨人三傳》,它包括《貝多芬傳》《托爾斯泰傳》《米開朗琪羅傳》三部“英雄傳記”。三部傳記都著重記載偉大的天才,在人生憂患困頓的征途上,為尋求真理和正義,為創(chuàng)造能表現(xiàn)真、善、美的不朽杰作,獻出了畢生精力。
主要人物
貝多芬 德國音樂家,世界著名的音樂大師。他對音樂孜孜追求,在雙耳失聰、疾病纏身的情況下,創(chuàng)造了音樂史上的輝煌篇章。貝多芬是一個不幸的人,貧窮、殘疾、孤獨,世界不曾給予他歡樂,他卻創(chuàng)造歡樂給予世界!他個性極強。著名作品有:《英雄交響曲》《命運交響曲》《歡樂頌》等。
米開朗琪羅 意大利畫家、雕塑家、建筑家、詩人。自幼喪母,勤奮好學(xué),有藝術(shù)創(chuàng)作天賦,有極強的家庭榮譽感,但猜疑且孤獨。著名作品有:《酒神》《大衛(wèi)》《創(chuàng)世紀(jì)》等。
托爾斯泰 俄國偉大的文學(xué)家,身處逆境,面對磨難,不抱幻想,直面人生,敢于與苦難搏斗,經(jīng)受住殘酷命運的折磨,正是憂患造就了他的偉大。著名作品有:《復(fù)活》《安娜·卡列尼娜》《戰(zhàn)爭與和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