尉一明 貴州省高級人民法院 貴州貴陽 550081
2017年1月,被告趙某駕駛小型轎車在高速公路上行駛,行至某處時,撞上道路中央隔離帶護欄,隨后駛來的由向某駕駛的輕型普通貨車、甘某駕駛的重型普通貨車,明某駕駛的輕型普通貨車,胡某駕駛的重型半掛牽引車及其牽引重型集裝箱半掛車,周某駕駛的無牌小型轎車,朱某駕駛的小型轎車,連環(huán)相撞并起火燃燒,造成周某車輛損毀。
經公安機關證明,因事故車輛及事故現場路面均已燒毀,對車輛碰撞痕跡及路面痕跡無法勘驗,無法查明事故中車輛間碰撞情況及燃燒產生于何次撞擊。此次道路交通事故成因無法查明,同時未能出具道路交通事故責任認定書。
裁判結果:合法財產受法律保護。原告周某作為受害者,有權要求侵權人予以賠償。本次交通事故因客觀原因責任無法定論,各被告又未證明自己無責任及責任大小,應推定平均承擔連帶賠償責任。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第六條第二款、第十一條、第十二條的規(guī)定,由各被告所投保的保險公司在交強險范圍內平均承擔原告各項損失。
公平原則是以一定社會的共同的價值觀念為基礎,其既是法律原則也是道德原則①。在道路交通事故責任糾紛中其表現為在責任面前要合理負擔即在他人權利受到損害時任何人都應對自己的行為負責。結合《侵權責任法》第二十四[①民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②《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第二十四條的表述極為簡練,并未準備表達出公平原則在侵權糾紛中如何適用,在審判實務中對造成法律條文的索引等問題,此處僅為表達公平原則在道路交通事故類案件中概念理解用)]條的表述②,可進一步理解為,在道路交通事故責任糾紛中如依據過錯責任無法確定賠償義務人即無法確定侵權人或侵權人不明確時,且不適宜適用無過錯責任原則,為保障被侵權人的權利,而適用的歸責原則。
需要說明的是,隨著經濟發(fā)展,發(fā)生道路交通事故往往會對被侵權人造成較大經濟損失,從上述案例中看,如單單從各被告角度出發(fā),對該判決結果是否公平進行評價,往往得到的結果是否定的,但從交強險的屬性及社會價值評判來看,是公平的。
審判實務中,在無法查明侵權主體的道路交通事故責任糾紛中,如何保障受害人的權益并兼顧公平,是考驗法官在社會快速發(fā)展的情況下合理運用法律的一道考題。從案例中看出,如果僅僅因道路交通事故承擔的是過錯責任,在無法查明侵權人的前提下,讓所有車輛承擔賠償責任,加重了非侵權人的責任,顯失公平,但由被侵權人自行承擔也不公平,在兩難境地中如何處理,筆者認為結合交強險的屬性適用公平責任原則能更為妥當的維護被侵權人的利益,理由如下:
交強險制度的設立,就是為了分攤在大量發(fā)生的交通事故中責任,由各被保險人平均承擔損害結果。而我國交強險制度的確立更加強調的是交強險的基本保障功能,更加注重的是對受害人損失的填補功能,這就形成了交強險在其責任限額范圍內與侵權責任在一定程度上互相分離,故為保障受害人的權益,可以按照公平原則,由各被告車輛的保險公司在交強險范圍內平均承擔賠償責任,同時,按照公平原則,由各車保險公司平均分擔責任,也更為恰當。
案例中,雖然未能明確造成損失的侵權人,但各機動車相互撞擊是事實,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未能出具責任認定的關鍵證據交通事故認定書,但以此為由,認為被侵權人舉證不能,則對舉證責任的理解過于片面。需要說明的是,審判實務中,當事人在證明責任方面多數情況下只能依據交通事故認定書,不可否認,交通事故認定書對事故現場的實際情況能作出一個真實的反映,但應根除交通事故認定書是認定事實、劃分責任的唯一依據的思想。應給予其他證據與交通事故認定書同樣的地位,在舉證質證環(huán)節(jié)中相互印證,充分發(fā)揮舉證質證環(huán)節(jié)的作用,去偽存真。
道路交通事故責任糾紛的歸責原則一般為過錯責任,同樣,公平原則的并不可隨意適用,應在一定條件下。
1.損害結果發(fā)生且當事人無過錯。損害結果的發(fā)生是適用歸責原則的起點,損害事實如未發(fā)生,則歸責原則無從談起。同時,損害結果并不為自身所為,應為他人侵權所致。
2.事故原因不明確。此條件為排除其他歸責原則適用,如能夠查明事實及侵權人繼而可以適用過錯原則確定賠償義務人并根據過錯責任大小確定賠償份額;如雙方均無過錯可根據無過錯原則,視實際情況劃分責任,公平原則只有在造成損害結果的事故原因及侵權人不能明確才能適用。
3.確定的賠償義務人應與損害結果存在“事實”因果關系。侵權行為與侵權結果具有因果關系是承擔侵權責任的基礎,因果關系具有客觀性、順序性、關聯性等,因公平原則適用在道路交通事故中的特殊性,如多車連環(huán)相撞,無法確定后車是否加重危害結果,順序性等并不能體現或體現不明顯,故此處的因果關系只為“事實”因果關系即被侵權人的損失與確定的賠償義務人的行為有客觀性、關聯性。
公平原則是道路交通事故責任糾紛中的補充性歸責原則,合理運用則會兼顧公平的處理實務中出現的個別案列,但公平原則的運用也不能一概而論,如筆者遇到的另一案例,一肇事車輛將行人撞到,在事故發(fā)生時共有十輛車駛過,因在攝像頭死角處,無法確定肇事車輛為哪一輛,這時如果按照公平原則來處理,則確為顯失公平。
公平原則不是萬能的,需張弛有度,如果隨意運用則會造成不公平及司法失信,只有根據個案的情況,合理運用公平原則能才能保障被侵權人的權益并兼顧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