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靜
(貴州省凱里市第五小學,貴州凱里 556000)
我國實行素質教育的目的,就是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實踐能力,綜合技能和創(chuàng)新能力。小學作為學生一切教育的啟蒙階段,是培養(yǎng)學生一切能力的基礎。新一輪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要求,把語文教學作為深化學生素質教育的基石,利用課堂教學實踐,激發(fā)學生主動提問的積極性,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
我國很多地區(qū)的小學語文教育過于傳統,灌輸式的教育模式,常常使學生處于被動接受知識的狀態(tài),這就導致了學生在上課時積極性不高,不能夠積極主動地解決問題。新課改要求,小學語文的課堂教學要更加注重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通過學習實踐活動,能夠摒除傳統教學模式的阻礙,提高教學效率。
比如,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安排了整套的教學流程,只注重教學內容的灌輸,在教師教學內容敘述完之后,也差不多到了下課時間,學生絲毫沒有時間去提問,這對小學生更好地接受課堂內容造成了極大的阻礙。因此,教師在課堂上要注重理論實踐相結合,才能夠因材施教。
語文教學作為學生學習一切學科的基礎,是小學教育的重要課程。學生在學習語文課程能夠積極主動地提出問題,不僅能夠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還能夠使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小學生的思想行為還不夠成熟,在學習中遇到很多的問題,都不能夠獨立的解決,也因此,學會在教學課堂上主動提問,是小學生掌握知識的最快途徑。同時,在課上課后教學中,教師要做好學生的輔導工作,引導學生學會主動提問,并根據學生興趣愛好制定相應的教學計劃。
教師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要遵循新課改的要求,使小學語文課堂變成提升學生素質教育的基地。因此,教師首先應該正視小學生在小學語文課堂的主體地位,把以教師為主導的教學課堂轉化為充分拓展學生提問空間,培養(yǎng)學生綜合素質能力的課堂教育。其次,要順應新課改要求,改變傳統的枯燥的教學模式,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制定具有針對性的課堂教學方案,這樣學生才能夠有學習的欲望和興趣,對自己感興趣的事物和內容學習,能夠真正的主動去探索小學語文知識。只有主動的學習狀態(tài)下,小學生才能夠主動的提出自己想要知道的問題,這對學生自主探究問題有很大的幫助。最后,教師在設計課堂教學流程時,應該增加教師與學生之間的課堂互動,將教學內容劃分難易點,為學生課堂提問預留出充足的解答時間,根據學生的學習問題對教學課程做出及時的調整,使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具有靈活性。
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注重如何引導學生提出問題,使學生對語文的學習始終保持興趣。對學生提出的問題,不管與課堂內容有關與否,都要對學生提出問題進行耐心的解答和鼓勵。教師要對學生提出問題中正確的理解進行鼓勵,而不正確或者不是很貼合課堂內容的問題,耐心解答,避免學生走入誤區(qū)。
教師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時,為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和興趣,從學生的角度出發(fā),增加課堂實踐環(huán)節(jié)。在人教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下冊,第二組,第8課《將心比心》的教學時,教師根據課堂內容,先對學生進行提問,“當碰見老奶奶過馬路時,我們應該怎么辦”,“當我們去醫(yī)院打針,年輕的小護士因為緊張,導致自己被扎了幾針時,我們應該有什么樣的態(tài)度”。教師從故事的講解中,通過提問去引導學生思考,并提出自己的觀點。通過學生能夠感興趣的課堂實踐教學,逐步的引導學生養(yǎng)成主動提問的學習習慣。
通過對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分析,我們能夠知道,就目前階段來看,引導小學生在語文課堂上主動提問,是培養(yǎng)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要教學手段。教師是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引導者,在課堂教學中要以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質為目的,嚴格遵循新課改的要求,以學生為教學主體,積極開發(fā)多樣化的課堂教學模式,引導小學生主動提問的積極性,對學生的大膽提問進行鼓勵,使學生有興趣的學習,逐漸養(yǎng)成積極健康的人生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