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莫高窟壁畫中的隋代華蓋圖

2018-11-12 11:13韓衛(wèi)盟
敦煌研究 2018年2期
關鍵詞:裝飾紋樣

內容摘要:敦煌石窟中的華蓋圖像,與須彌座、伎樂飛天、菩提神樹、摩尼寶珠、忍冬紋等圖文意象襯托著仙佛的神威,莊嚴著佛國樂土的大千世界。隋代時期的華蓋圖像,無論是內在的構成關系,還是外在的造型特征、裝飾紋樣、色彩等,都是極有藝術的張力,反映了這一時期的時代特征。

關鍵詞:幔蓋;傘蓋;裝飾紋樣;帷幔

中圖分類號:K879.2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0-4106(2018)02-0116-07

A Study on the Parasols in the Sui Dynasty Murals at Mogao

HAN Weimeng

(Fine Arts Department, Dunhuang Academy, Dunhuang, Gansu 736200)

Abstract: The images of parasols from Dunhuang cave paintings, together with motifs and graphics including the Sumeru-shaped Buddhas thrones, musician apsaras, bodhi trees, mani pearls, and honeysuckle, serve as a foil for the invincible power of Buddha and the gods and the boundless realm of Buddhist paradise. The intrinsic composition and external form, decorative motifs, and colors of these Sui dynasty parasol images create an artistic tension that perfectly represent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ge.

Keywords: curtain-like parasol; parasol; decorative motif; drapery

(Translated by WANG Pingxian)

本文是繼《北朝時期的敦煌石窟華蓋圖像》[1]一文論述隋代莫高窟壁畫中的華蓋圖案的。華蓋是壁畫中的裝飾圖案,同時也作為佛教莊嚴器具?!扒f嚴”二字在佛教藝術中意味著華麗、嚴肅裝飾,除了藝術上純粹的美化裝飾功能以外,還具有宗教上圣化空間的功能。這一抽象觀念在實際的藝術創(chuàng)作、造型、裝飾和用色手法中,則以更為概括和美化的形象出現。

一 莫高窟隋代華蓋的類型與分布

在隋代短短的38年歷史中,敦煌莫高窟就開鑿了81個洞窟{1}。經筆者實地調查,有華蓋的洞窟44個,華蓋共計300余個,比起北朝時期有華蓋的23個洞窟中共77個華蓋,數量有了明顯的增加,主要出現在洞窟四壁的說法圖中。主尊頭上的華蓋醒目華麗,層次較為繁復,使主尊更顯莊嚴。隋代華蓋的樣式變化百出,甚至單個洞窟中有上百個華蓋而無一相同。莫高窟第390窟中所繪115個華蓋,個個異彩紛呈。

隋代華蓋是北朝華蓋的延續(xù),但在表現形態(tài)上又有了隋代的新特征。對于華蓋的分類,有學者將敦煌華蓋分為懸掛型和支撐型[2],筆者主要是按照華蓋的造型將其分為幔蓋、傘蓋、雙重蓋三種類型{1}。

1. Ⅰ型 幔蓋

幔蓋在莫高窟早期洞窟中屬于最基本的華蓋類型,到了隋代依然存在,但是存在的比例隨著新增華蓋造型的遞增而開始減少。幔蓋在北朝圖像中已經有了固定的形式,到隋代也沒有超出北朝的形式范圍。

這時期的幔蓋可以簡易到蓋頂無裝飾,主要分布在洞窟窟頂故事畫和千佛當中,已經成為華蓋最簡易的符號,所在壁畫基本都是窟頂比較細密的部分或者是洞窟壁面的千佛部分,由于所飾華蓋的對象減小,因此華蓋也就比較簡單(圖1-1、1-2)。

仰蓮頂幔蓋依然承襲北朝的形式,主要以第405、419、423、425、389窟的華蓋為代表,這些華蓋有了新的變化和裝飾紋。華蓋的頂珠或顏題(華蓋頂部和下帷之間的裝飾帶)上用幡帶裝飾(圖2)。這種華蓋主要分布在經變畫和側壁說法圖中,多數懸掛于佛陀頭上,少數懸掛于主尊倚坐菩薩的頭頂。

2. Ⅱ型 傘蓋

傘蓋在隋代的發(fā)展有了非常大的突破,以下出現的四種類型,Ⅰ、Ⅱ式是北朝曾出現過的,而Ⅲ、Ⅳ式則是隋代新出現的。北朝的折傘蓋已經完全消失,出現了新的形式:覆蓮傘蓋和圓傘蓋。新出現的這兩種形式在這一時期變化出非常多的造型。

(1)Ⅱ型Ⅰ式 帶柄傘蓋

帶柄傘蓋在這一時期非常少見,造型上也沒有大的變化,均為直柄傘蓋。與北朝時期所不同的是,所出現的位置主要是窟頂故事畫中帝王或太子的上空,而供養(yǎng)人中很少有撐傘蓋的例子。

(2)Ⅱ型Ⅱ式 折傘蓋

西魏第285窟中出現的比較特殊的一種折傘蓋在隋代也延續(xù)下來,集中出現在第420、436、244、390窟,主要分布在窟頂故事畫和壁面說法圖中(圖3)。

(3)Ⅱ型Ⅲ式 覆蓮傘蓋

覆蓮傘蓋是隋代新出現的一種形式,從外觀上來看,它像是一朵大蓮花倒懸在空中,實際上我們可以從覆蓮傘蓋上看出傘的具體結構(圖4),它表現出了漢代馬車車蓋中的具體部件,但是當具體造型在佛教圖像中出現時,更加增添了藝術上的夸張手法。平面圖像傘蓋的內部結構、蓋斗和蓋弓是看不到的。隋代的蓋弓帽多數表現的都是曲莖華蚤{1}。這類傘蓋主要分布在側壁的說法圖中,只有少數幾例出現在窟頂。

(4)Ⅱ型Ⅳ式 圓傘蓋

圓傘蓋在隋代首次出現,并且得到了充分的發(fā)展。圓傘蓋主要分布在洞窟壁面的說法圖中,與覆蓮傘蓋一樣懸掛于佛陀與倚坐菩薩的頭頂,甚至發(fā)展至第三期時連天王頭頂上亦有圓傘蓋。

圓傘蓋的表現形式有兩類:A類是先出現的,乃沿襲北周時期的帶柄傘蓋,且發(fā)揮至極致(圖5);B類是隋代第三期(如后詳述)最常出現的形式(圖6)。

3. Ⅲ型 雙重蓋

雙重蓋主要懸掛在龍鳳駕車{2}上,和北朝時期一樣。其中第420窟窟頂也有把雙重蓋作為車蓋用的(圖7)。雙重蓋的位置隨著龍鳳駕車位置的變化而變化:早期出現在窟頂南北側,隋代第一期時出現在平頂南北側和西壁龕上南北側,隋代第三期時則只出現在西壁龕內南北側。

以上幾種傘蓋形式從視角表現來看,覆蓮傘蓋要表現蓮心的形態(tài),因此從視角上也是以四分之三仰視的角度來表現的,多數可以看到覆蓮傘蓋后半部分的蓋弓帽。到隋代第三期,部分覆蓮傘蓋有將覆蓮內部的蓮心露出的趨勢(圖8)。圓傘蓋第一期為平視表現;到了第二期,隨著樣式的復雜化,視覺角度上也開始向半仰視的角度發(fā)展,并已表現出其內部的蓮心裝飾(圖9)。從隋代華蓋所懸的對象來看,俗人即洞窟中的供養(yǎng)人撐傘的現象減少了,佛經中每有帝王遇到佛陀時都要將其傘蓋除卻,如經文所述:“摩竭陀王頻鞞娑邏遙見世尊在林樹間……有五儀式:一者劍,二者蓋,三者天冠,四者珠柄拂,五者嚴飾屣,一切除卻?!盵3]類似的記載不少,大多數經典中,國王只要遇到佛陀,都會除卻五儀式(其中包括傘蓋),這是否會導致洞窟中俗人撐傘蓋的現象減少呢?

二 莫高窟隋代華蓋的演變趨勢

隋代消除了南北交通阻礙,中原與邊疆暢通無阻,華麗的中原風格和質樸的地方色彩相結合,形成了隋代壁畫藝術的特色。隋王朝經營絲綢之路,在張掖舉辦二十七國交易會,促進了中西文化的交流。隋代華蓋和壁畫的整體風格一樣,經過了兩百多年的發(fā)展,已經把外來藝術精華,作為創(chuàng)造中國民族藝術的營養(yǎng),逐漸融化于民族藝術中。

在檢視莫高窟隋代華蓋圖像的過程中,筆者看到了華蓋的演進變化規(guī)律。為了能更清楚地彰顯隋代華蓋的特征,以下以華蓋裝飾紋的繁衍、造型的演變以及視覺角度的遞進做分析:

1. 第一期洞窟(581—589)

隋代第一期的華蓋造型真正體現了“隋承周制”。這一期所出現的蓋頂無裝飾的幔蓋、仰蓮頂幔蓋、雙重蓋都承襲了北周的樣式,從紋飾上來看更加鞏固了從西魏以來的魚鱗紋與三角帷幔紋的結合,直到隋代第三期,幔蓋中的這種組合方式成了幔蓋裙幔部分的構成定式。

圓傘蓋比北朝時期多了魚鱗紋、三角帷幔紋,并且在傘蓋上面還有隋代常見的聯珠花瓣,但這種形式并不長久。到隋代第二期時,圓傘蓋開始出現了新的變化。覆蓮傘蓋是這一時期新出現的傘蓋造型,雛形期上部為平頂式,后來逐漸發(fā)展為單瓣覆蓮的形式,并一直沿襲到隋代末期,甚至到唐代也有所沿用。同時,覆蓮傘蓋的曲徑華蚤的蓋弓帽部分吊有吊墜以及幡帶,這種構造方式在后來各時期的華蓋表現上都得到了充分的發(fā)展。

隋代第一期所出現的覆蓮傘蓋和圓傘蓋成為了后期傘蓋的主要發(fā)展趨勢,這一期的華蓋造型上雖然也出現了新的樣式,但總體上來說,還是較多地沿襲了北周時期的特點。

2. 第二期洞窟(590—612)

真正的隋代特點在第二期開始出現,無論是洞窟形制、聯珠紋裝飾,還是塑像、壁畫都開始出現了許多新的特點,華蓋樣式也同樣出現了新的特征。這些特征都是第一期洞窟所不見或少見的,而且還延續(xù)至第三期甚至初唐時期的洞窟中。以下分述各種華蓋類型在第二期所出現的特征:

幔蓋的數量逐漸減少,尤其是蓋頂無裝飾的幔蓋僅有4例,且沒有新的變化;仰蓮頂幔蓋基本延續(xù)了在北周洞窟中帷幔上的魚鱗紋、三角帷幔紋的構成組合,且三角帷幔紋下面墜有露珠,夾角處或有綬帶,也有少數顏題下面直接是三角帷幔紋,這種構成一直發(fā)展到隋代第三期(圖10)。從仰蓮頂幔蓋的其他裝飾紋樣來看也出現了新的特征:蓋頂的仰蓮裝飾紋演變成為了隋代比較普遍的火珠紋,并且華蓋的吊墜部分使用了隋代比較常見的雜佩玉飾(圖10)。

傘蓋中,帶柄傘蓋在早期洞窟中都是出現在俗人上空或洞窟供養(yǎng)人由侍從所撐傘蓋的,到了隋代出現的例子非常少,僅第二期洞窟中有4例,形制上也沒有新的特征。

進入隋代第二期,覆蓮傘蓋的數量大幅度增加,包括折傘蓋的數目占到此時華蓋總數的近一半。覆蓮傘蓋的雛形期在此時繼續(xù)向復雜化發(fā)展,有些平頂上加有蓮花或火珠紋,然而單瓣覆蓮形式在這一時期屬于主流,發(fā)展趨勢更加成熟和程式化,除了吊幡與吊墜有所區(qū)別,其他形態(tài)上并沒有大的變化(圖11)。折傘蓋在這一期出現在窟頂,實際上是沒有安裝蓋弓帽的覆蓮傘蓋(圖12)。

第二期所出現的圓傘蓋雖然數量上并不多,但其造型直接發(fā)展成第三期圓傘蓋的基本造型。圓傘蓋在隋代的出現可以說是比較特殊的,基本上屬于敦煌石窟中特有的地域性的傘蓋造型。它的視角呈現主要是以半仰視的角度呈現給觀者的(圖13),且傘蓋內部的蓮花心也呈現出來了。

雙重蓋的數量隨著第二期洞窟中龍鳳駕車題材的減少而減少,僅在第404窟中出現了一對,且在第三期洞窟中已絕跡。

隨著隋代新特點的出現,第二期洞窟中的華蓋圖像增加了新的裝飾紋樣,火焰紋代替了原先的仰蓮紋。華蓋上的吊墜開始豐富,有龍銜雜玉佩羽葆、龍銜雜玉佩綬帶、鈴鐸、雜玉佩鈴鐸、羽葆、雙重羽葆、孔雀羽等。

3. 第三期洞窟(613—626)

莫高窟隋代華蓋的發(fā)展歷程中,第三期是華蓋的活躍時期。華蓋造型由質樸趨向華麗,其形制主要以覆蓮傘蓋、圓傘蓋為主流,第一、二期所延續(xù)的北朝華蓋類型到第三期完全消失,主流傘蓋的造型開始有向初唐過渡的趨勢。

蓋頂無裝飾的幔蓋第三期僅有一例,第394窟東壁門上尊像畫的覆缽形傘懸在主尊上空,蓋上無任何圖案及裝飾紋樣。仰蓮頂幔蓋在這一期有31例,帷幔部分直接在顏題下繪三角帷幔紋,并且三角帷幔紋夾角中間的綬帶紋也開始消失,這種構成已經成為了第三期幔蓋帷幔的構成趨勢(圖14)。仰蓮頂幔蓋的裝飾紋在這一時期增添了更加華麗的構件,尤其是頂部的裝飾是前期很少見的,也反映出了仰蓮頂幔蓋在消逝前的繁華(圖14)。

覆蓮傘蓋在第三期的數量是最多的,但是它的樣式上并沒有大的變化,主要是以第二期的單瓣覆蓮的形式發(fā)展來的,在傘蓋的蓋弓帽上程式化的吊有鈴鐸,少數吊有雜玉佩和羽葆。少數覆蓮傘蓋中心內部可以看到倒懸的蓮花,但是大多數覆蓮傘蓋還是以平視或者略微俯視的視角來繪制的(圖15)。覆蓮傘蓋的頂珠和仰蓮頂幔蓋的發(fā)展過程相同,由最初的平頂到仰蓮花再到最后的火焰珠,甚至第三期也出現了雙層、多層的覆蓮傘蓋形式。其吊墜除了程式化的鈴鐸以外,也有第二期出現過的雜玉佩、綬帶等。

圓傘蓋在這一時期已經形成了比較穩(wěn)定的造型模式,圓傘蓋的結構上是看不到有蓋弓的,主要是在傘蓋的邊緣鑲金華,在金華上掛上串珠,然后再在串珠上吊上豐富的吊墜。但是圓傘蓋在第三期中吊墜相對比較單一,主要是以雜玉佩和鈴鐸相間配吊的,少數也有綬帶和鈴鐸相間的。第390窟的圓傘蓋比較特殊,幾乎每個傘蓋都有綬帶。圓傘蓋的頂珠發(fā)展與覆蓮傘蓋比較相似,這里僅將前期少見的樣式列出來(圖16)。

三 結 論

關于仰蓮頂幔蓋火珠紋的演變過程:仰蓮頂幔蓋起源于北朝,發(fā)展于隋代第一、二期,最后消亡于隋末唐初,可以說其發(fā)展已經出現了完美的轉型,將寫實的仰蓮頂順勢轉型成為了火焰珠。其中仰蓮頂的中心也是由雛形期的花苞逐漸轉變成隋代盛行的火珠紋,完成了從蓮花紋到火珠紋的演變過程。

關于第390、244、314三窟華蓋的特殊性:第390、244、314窟的每個壁面上都繪制了大量的說法圖,僅在第390窟就繪制了115鋪說法圖,幾乎每鋪說法圖都有華蓋,畫工都有意從色彩、形式、構成等做出了華蓋對比,使各個華蓋都有所不同。很多華蓋的頂珠出現了仰月紋,但都集中在第390窟中。

關于華蓋的時代特征、地域性:從隋代華蓋構成的時代特征來看,首先,隋代華蓋承前啟后的特點很強,第一期仍然沿襲了南北朝時期的因素,南北朝與隋代的特點相互融合,有的因素甚至影響到唐初,而且到了隋代第二、三期還出現了新的因素,并一直沿續(xù)至初唐。之所以說隋代啟后的作用非常大,也是由于到了初唐時期,絕大部分華蓋造型都是由隋代的華蓋造型綜合構成的(圖17)。

其次,隋代華蓋造型仍然存在地域性,雖然莫高窟佛教藝術受兩京(長安、洛陽)的影響非常之大,但是從華蓋來看,很多單個類型的華蓋發(fā)展不僅不受其影響,反而有自己的發(fā)展特點,其中有些傘蓋也是莫高窟中所特有的。這些特點在唐代和中原文化發(fā)生了巨大的交匯、融合,產生了多彩絢爛的唐代藝術。

第三,華蓋造型越來越由寫意化發(fā)展為裝飾化,尤其是吊墜之類的裝飾紋樣,這種特點到了初唐演變得更加顯著(圖18)。

(本文配圖:范麗娟)

參考文獻:

[1]范麗娟,韓衛(wèi)盟.北朝時期的敦煌石窟華蓋圖案[C]//敦煌壁畫藝術繼承與創(chuàng)新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8.

[2]王樂,趙豐.敦煌傘蓋的材料和形制研究[J].敦煌學輯刊,2009(2).

[3]中阿含經:第11卷[M/CD].CBETA電子佛典集成.CBETA中華電子佛典協會,2014:497.

猜你喜歡
裝飾紋樣
明代官民窯青花瓷裝飾紋樣刻畫表現對比分析
淺析哈薩克族民族服飾裝飾紋樣的形式特征
以紋樣觀西南民間蠟染藝術之審美
梅山傳統民居裝飾紋樣的審美及文化內涵
中國萬字紋的藝術美
清代后妃氅衣植物裝飾紋樣探微
中國明清家具裝飾紋樣的研究
彝族“耶瑪”的形式美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