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凝
越越小時候,我最喜歡為她買書。因為忙,書買回家就扔給她,我并沒多費心思。
之后越越上了一年級,每天放學,她放下書包的同時我會問:“有作業(yè)嗎?”
越越答:“老師說會了可以不寫。”
我就接著問:“會嗎?”
她每次都胸有成竹地回答我:“當然會?!?/p>
“那就玩吧!”我也不檢查,徑直放她自由。
于是越越就一頭扎進書堆里讀起了課外書。讀夠了,她折紙、捏泥巴、轉魔方,不亦樂乎。
越越三年級時開設了英語課,我為她報了一個補習班,那時她還小,也聽話,樂顛顛地去了。
這個英語班她堅持了3年。五年級暑假期間開始鬧著不肯去,她的理由是,補習班的課程很難,有揠苗助長之嫌。鬧了1個多月,最后她建議:“媽您不懂英語,咱們找我們英語老師評評理。”
老師認真了解情況之后支持了越越的想法與做法。至此,我也只好讓步。越越雀躍:“我就知道您是個好媽媽。”
如今想來,那是我第一次想對她施以控制權,末了以失敗而告終。
被越越稱為 “好媽媽”還有一個最重要的原因是,她看多了她的小閨蜜桐桐的“悲慘”生活。
桐桐是鄰居家孩子。從桐桐一年級開始,桐媽媽就為她報了課后作業(yè)班、英語班、奧數(shù)班,再加上先前已經學著的國畫班、鋼琴班以及跆拳道,桐桐每天都在媽媽周密的計劃中度過。
一天上學路上,桐桐哭紅了眼對越越說:“越越我真羨慕你,你在天堂里生活,我卻在地獄里?!?/p>
后來桐桐媽告訴我,越越一本正經地跟她談:“阿姨,我是我媽媽放養(yǎng)的孩子,桐桐是您圈養(yǎng)的孩子,可是我的成績比桐桐好,因為您圈養(yǎng)她是錯的。就像養(yǎng)雞場的雞是圈養(yǎng)的,可我媽媽買雞蛋都買草雞蛋,草雞快樂,想象力更豐富,下的蛋當然比圈養(yǎng)的雞蛋有營養(yǎng)。”
桐桐媽沒憋住,“撲哧”一聲笑了。她跟我說:“哎,我若是養(yǎng)了你們家這樣優(yōu)秀的孩子,肯定不會把她逼到這么累?!?/p>
我心里暗暗嘀咕,說什么聰明不聰明,無非是讓孩子按照自己的既定路線發(fā)展罷了。
越越初中順風順水,中考卻意外失利。幸虧是小城,招生劃片入學,并不影響她進入重點高中,然而我還是因此聯(lián)想到高考。焦慮,就被這不理想的中考成績徹頭徹尾地點燃。
我對越越說:“咱們也報個課外班預習高中課程吧?!?/p>
越越很認真地勸我:“媽,去補習班是被動學習,我自己預習是主動學習,我不想報班。”
看她不聽話,我急躁起來:“人家都去補習班呢,你在家能管住自己嗎?聽媽的,去!”
“人家是人家,我是我。每個人的能力都不一樣,我的自主學習能力和自控能力都很強?!笨次覒B(tài)度不好,越越也不買賬,她頭一甩,轉身回了自己房間。
細細想來,越越理由充足,說的也是實話,然而我還是覺得去課外班才保險。
那個暑假我與越越隔三岔五地鬧別扭,母女關系一度搞得很僵。
越越正式開始高中寄宿生活。第一個月,她一邊適應寄宿生活一邊適應高強度學習,月考成績不甚理想。
那一陣,我心中的不安膨脹到極點,可是沒多少日子,越越就進入了狀態(tài),成績一次比一次優(yōu)秀。我驀然明白過來。越越的學習一直在她的掌控之中。每一次落后與跌倒都會使她的臂膀更強壯,她應該被尊重,而不是唯媽媽是從。
寒假過去不久,越越的同學相繼選定了補習班,我又一次陷入焦慮。但思考良久,還是決定尊重她的意見:“媽不勉強你。媽就是怕咱跑得慢,別人超過咱。”
越越抱抱我的肩膀,說:“媽,新課預習會鍛煉我更強的自主學習能力,學過的部分我也會抽時間復習強化。我打算高二課程結束的時候,選擇一家課外班,意在拓寬視野,強化訓練,學習跟學校老師不一樣的思維與方法,您放心好了?!?/p>
到今天,我真真切切地懂得,良性的親子關系應該是平等的,是有彈性的,而真正優(yōu)秀的家長,他們不會強行改變孩子的每一個選擇,也不會將家長的權威凌駕于孩子的自我意識之上。
(若子摘自《分憂》2018年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