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宗芬
摘 要:小學語文教學與班級管理具有相輔相成的作用,本文針對小學語文教學與班級管理的二者關系進行相關分析,進而對二者融合展開論述,希望可以為實現(xiàn)良好的班級管理起到促進作用。
關鍵詞:小學語文;班級管理;教學;融合
小學語文教學與班級管理相融合,對于仍處于小學語文學習起步階段的小學生來說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但在當前小學教育階段,老師大部分仍保留著應試教育的思維模式,在教學中只重視課本知識的講解。這種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已經(jīng)無法適應當前教育形勢。因此,小學語文老師在重視課本知識講解的同時,更要將課堂內(nèi)容拓展至課外,這樣才可以拓寬學生的眼界,更好地達到德育教育的目的,引導學生增強自律意識。
1小學語文教學與班級管理的關系
1.1倡導以人為本的基本原則
小學語文教學與班級管理從內(nèi)容方面看具有很多相似之處,擁有相似性特征,二者均倡導“以人為本”的基本原則。事實上,“以人為本”的思想是現(xiàn)今時代素質教育的核心教學理念,當代小學教學一定要遵從“以人為本”的基本原則。由于“以人為本”把對人的教育放置在了首要位置,班級管理也應實現(xiàn)“以人為本”,在小學語文的許多課文當中,也時常提及到“以人為本”,兩者不謀而合。小學語文教育教學內(nèi)容,不單單是為了加強學生的語文基礎,同時更是為了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觀念,讓學生在平日的生活與學習過程中,保持積極向上的態(tài)度,可以不斷努力進取,并且能嚴格要求自己,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思考的習慣。班級管理不但要求學生恪守紀律,同時也要在管理過程中,使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自我管理意識,學會進行自我約束和自我管理,建立理想信念,在學習過程中嚴格要求自己,成為班級中自律的好學生。
1.2相互促進達到理想教育效果
小學生年紀比較小,學習能力上還具有很大的不足,有些時候,對于事物的認知和理解只是片面性的,還未擁有正確判斷事物的能力。所以,在班級管理工作中,小學生還無法意識到班級管理工作的重要之處,致使班級管理工作時常出現(xiàn)問題,對整個的課堂教學效果產(chǎn)生了很大的影響。換句話說,小學班級管理工作做得是否到位,對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有著非常大的影響。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重要目標,就是要為學生奠定良好的語文知識基礎,進而不斷增強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但是在實際的教學環(huán)節(jié)中,如果只是向學生講解課文內(nèi)容,強制性地灌輸理論知識,學生對此就會難以理解。想要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還需要將理論與實踐有效地融合到一起,課堂教學不能太過刻板,否則學生就很難通過課堂教學真正體會教學內(nèi)容,所以,把課本知識和教學管理相互融合,將語文知識滲透到班級管理工作中,這樣就能有效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生活學習習慣,學生把班級管理視為語文學習的實踐基地,在班級管理過程中展現(xiàn)語文知識,對兩者的有效融合更加有利,能夠達到理想的教學管理效果。
2小學語文教學與班級管理的融合
2.1分組討論,拓展教學,語文課與班會課有效融合
在小學語文教學環(huán)節(jié)中,想要增強教學效果,把語文教學和班級管理有效融合,可以借助分組討論的方式來開展教學。這樣的教學模式,不但能夠幫助老師更好地了解學生,并讓學生之間增進感情,而且還能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他們主動去思考,從而提高教學效果。在借助分組討論學習方法的基礎上,不但能夠在班級管理的過程中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同時也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與同學交往和溝通,并提升其協(xié)作能力,讓學生可以互相幫助和學習,在小組討論中共同進步。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環(huán)節(jié)中,老師要倡導傳統(tǒng)美德,贊揚優(yōu)良品質,如此才能夠凈化孩子們的心靈,讓學生朝著美好的事物看齊,學會怎么做人、怎么做事,為加強班級管理打下良好的基礎。例如,在《我的伯父魯迅先生》和《狼牙山五壯士》,以及《木蘭從軍》等很多的課文中,都是可以讓學生由人物和景物,以及事件等當中,來體會親情的溫暖,并體會大自然之恩,通過朗誦課文感受恩情,感受祖國的燦爛文化,缺少了情感體驗,感恩教育就難以收獲好的效果。所以,只有加強學生的感恩記憶,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才能夠幫助學生提高感恩意識,更好地感悟恩情。
2.2以人為本,故事引導,充分發(fā)揮教學引領性作用
在小學語文教學環(huán)節(jié)中,引入一些小故事,不但對培養(yǎng)學生的思想覺悟有很大的幫助,而且還能夠引發(fā)學生感悟,在小故事當中體會它深刻的含義。例如,愚公移山的故事,能夠引發(fā)學生培養(yǎng)其持之以恒、堅持不懈的精神。司馬光砸缸的故事,能夠引發(fā)學生體會到遇事要沉著冷靜,并充分運用自己的智慧,才能幫助他人擺脫險境。小學語文有許多的小故事,老師應該引導學生與自己的生活實際相結合,體會故事的深刻意義。例如,在《背影》這一課的學習中,以“四次背影描寫”作為切入點,引導學生體會文中父與子之間的感情。這篇課文,不但對父親的形象刻畫深刻,而且也抓住了父親這一角色的人物特征進行了情感渲染。學生通過體會這種父子情感,從而學會珍惜親情,學會感恩。
3結語
在小學語文學習過程中,有很多是宣揚好人好事,給學生樹立一種正面的形象,使學生可以去學習和模仿,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為班級管理有效性奠定基礎。所以,無論是在課堂教學環(huán)節(jié),還是在班級管理中,老師要多運用有教育性的小故事,來促進學生的健康發(fā)展,同時為班級管理質量奠定良好的基礎保障。
參考文獻
[1]龍宏艷.淺談小學語文教學與班級管理的有效結合[J].教育,2015(38):9-9.
[2]孫忠.小學班級管理與語文教學的相互作用[J].教育,2015(1):192-192.
[3]郭志英.小學語文教學與班級管理的統(tǒng)一[J].軟件:電子版,2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