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海霞
喵咪:心存善意的外婆從不避諱談生死,因為她把愛分給了家人,把自己看得很輕。向人間告別是需要儀式感的,更需要死生無畏的勇氣。
外婆80歲生日那天,自己悄悄跑到小鎮(zhèn)上的照相館拍了一張七寸彩照,沖洗了一摞,給每位子女發(fā)了一張,樂呵呵地說:“好好保留著,等我死了想我了,就拿出來看看?!?/p>
外婆從不避諱談死亡這事兒。
外婆的娘家想當年是大戶人家,祖上世代銀匠。外婆婚后的第二年,家里遭了搶劫,金銀細軟被洗劫一空,外婆的嫂子當場被嚇瘋,尚在懷中吃奶的孩子不久也夭折了。外婆的父親受不了打擊,次月上吊而亡。外婆的大哥也因被強盜打傷,半年后病重去世。那年,外婆家死了四口人。
這些都是從外公嘴里得知的,外婆從不提這些傷心往事。
雖然從小富貴,但印象中的外婆很節(jié)儉,對四鄰親朋卻大方慷慨。外婆常說,自己吃了填坑,別人吃了傳名。外婆沒上過學(xué),但嫁了當教書匠的外公,說話也變得文縐縐的,明事理,通人情世故,是位要強的女人。
外婆86歲那年得了腸癌,后期肚子疼得受不了便注射杜冷丁,兒女輪班照顧她。我家和外婆同住一個村,母親天天往外婆家跑。有一天外婆想吃南關(guān)橋上的餛飩,母親冒著大雪步行了十里路給外婆買了一份,可外婆只喝了一口湯。
那時我剛畢業(yè)參加工作,下了班就去外婆家看望,外婆見我去了便喊我給她按摩,從頭按摩到腳。母親說,外婆那么要強的一個人,臨了改了心腸,見不得別人在她面前休息一會兒。
外婆病了三個月,臨走的那幾天,囑咐母親,外孫女里面就我一個還沒結(jié)婚,外公發(fā)了一套新床罩被罩,放在床頭的柜子里,一會兒讓母親拿走,待我結(jié)婚時送給我。還有柜子里的東西是女兒的,這是習(xí)俗,到時三個女兒分。母親照顧她最多,袋子里的三百塊硬幣留給母親,最后她囑咐母親,人老了才知道子女的重要性,一定不要讓我遠嫁,好互相照應(yīng)。
外婆臨走的前一晚上,將子女孫輩都召集到床前,說:“我知道我余日不多,便不再在你們面前逞英雄了,難受就喊出來,想吃啥便要啥。這是想告誡你們,人死是一件極其不易的事情,希望你們珍惜健康的日子,有錢別不合得吃喝,等老了得病了,想吃也吃不下了?!?/p>
第二天一早,外婆再沒醒未,走得很平靜。
多年后,母親談起外婆時說,作為子女她盡力了,年輕時為了替外婆分擔家務(wù),她嫁給了本村的父親。外婆小腳,這么多年家里的重活累活母親都搶著替外婆干,外婆得病的三個月,母親天天守在身邊,母親至今還記得外婆想吃餛飩的那個大雪天。
提起去世的外婆,母親沒有遺憾。后來母親想起來,才明白外婆的良苦用心:外婆離開人間是有儀式感的,她的各種“作”都是讓兒女提前盡孝,在她死后能問心無愧。外婆得病時,我天天給外婆按摩,想起這些,就像在夕陽下展開一幅柔和的畫卷,溫暖溫馨。那些錯過的告別,都會成為人們綿延一生的遺憾和哀痛,而外婆和人生的告別從很早就開始了,這一切皆因她深藏心底的那塊不愿碰觸的傷疤,她不愿她的后人再留遺憾,她要讓他們學(xué)會告別,從而更加珍惜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