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兒童國學記誦教學法運用淺思

2018-11-07 11:42楊薪李軍靠
課程教育研究 2018年28期

楊薪 李軍靠

【摘要】記誦教學法適用于當下兒童國學的學習。記誦教學法要取得理想效果必須做到:創(chuàng)設自由寬松的學習環(huán)境;提高兒童國學興趣,設法調動兒童內部機制;選取適宜兒童學習的國學內容和方法;兒童國學記誦可不求甚解,明白大意即可;避免“兒童本位論”,給予兒童必要的引導。

【關鍵詞】兒童國學 記誦教學法 機械記憶 兒童本位論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28-0002-02

近年來,兒童國學教育盛行,各學校和培訓機構讀經、吟詩等教學形式方興未艾。雖然關于兒童國學學習方法的研究和運用層出不窮,但由中國傳統(tǒng)教學演變而來的記誦教學法在實際教學中仍是主要方法之一。記誦教學法最基本理念為“讀書百遍,其義自見”,即先不需深度理解知識內容,兒童在教師的示范下反復朗讀并背誦所學內容,待以后隨著學習者知識和閱歷的增加逐漸理解,從而達到深度“懂”的境界。然而在教學實踐過程中,由于對記誦教學法目標定位不同、解讀角度不同、運用方法不同導致兒童國學學習效果不理想。那么,記誦教學法如何適應當下兒童國學教學?在授課過程中需要注意哪些問題?認真思考這些問題,顯然有利于記誦教學法在兒童國學教學中能更加科學有效地運用。

一、為兒童國學記誦創(chuàng)設自由寬松的環(huán)境

“從個體整體學習和有序學習發(fā)展意義上講,……自由性表征學習的起點和支點”。[1]自由寬松的學習環(huán)境是自主學習的起點和支點,在兒童教學中更為明顯。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下,森嚴的師徒等級制度和枯燥的教學氛圍不利于兒童自由學習。兒童由低級情感主導情緒,這在一定程度上會導致兒童性格大多內向敏感且不喜歡陌生環(huán)境。兒童學習初期,首先要營造自由寬松的環(huán)境,讓兒童放松身心;其次教師要注意授課方法的藝術性,應以兒童喜歡的故事導入學習,或以兒童感興趣的動畫引入學習,亦可以兒童喜聞樂見的兒歌音樂展開學習。兒童在自由寬松的學習環(huán)境中能敞開心扉接受,集中精神記憶,從而輕松學習、快樂學習、自由學習。當然,學習環(huán)境的自由并非完全意義上的絕對自由,學習者也并非無原則的無拘無束,在教學過程中,制度化的教學規(guī)章制度和教師適宜的訓導是必不可少的,否則學習便失去了應有的導向性。

二、提高兒童國學興趣,設法調動內部動機

1.提高兒童學習國學興趣,培養(yǎng)兒童良好的學習習慣

兒童學習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目的是培養(yǎng)國學興趣和人文素養(yǎng),并在學習國學過程中豐富兒童內心世界,陶冶情操促使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就目前而言,許多培訓機構在培養(yǎng)興趣習慣和考查學習結果方面本末倒置,在實際教學中過度關注兒童學到了什么,即獲得知識的數量,而忽視了他們在學習過程中心理的變化,即學習興趣是否強烈、學習習慣是否良好?!梆B(yǎng)成良好的習慣,最好要合乎其愿、內外統(tǒng)一、發(fā)自內心”。[2]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濃厚的學習興趣是學習的精神支柱,決定了學習者未來的學習深度和精度。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論語·雍也》)。兒童國學學習的正確打開方式應該是先由教師傳輸知識的“知之”逐漸轉變?yōu)橐耘d趣為主導的“好之”,進而養(yǎng)成良好學習習慣的“樂之”。

2.適當激發(fā)兒童學習欲望,注重兒童個體差異性

“好的學習不是來自教師找到了一種好的教學方法,而是來自給學習者更好的機會去建構。我沒想要教,而他們卻學會了”。[3]兒童與成人一樣具有強烈的學習欲望和潛能,兒童只有在學習過程中收獲與自身生命相關的體驗和歡愉,才能在此基礎上配合教育者及時的正強化以獲得學習滿足感和成就感,進而更好地激發(fā)學習欲望。需要特別指出的是過渡激發(fā)兒童學習欲望可能出現(xiàn)“厭學”情緒。因為厭學的根本原因是兒童處于“非學”即不是真正身心合一的學習狀態(tài)——表象上兒童都在學習,但實際上學習者的思考和認知方式、心智、情緒等未與知識緊密聯(lián)系?!皡拰W”的實質并非是厭惡學習,而是厭惡與學習者“最近發(fā)展區(qū)”需求無甚關聯(lián)的學習任務。網上有篇“學校未必一定是快樂的”的文章,以中國古代“頭懸梁,錐刺股”、“學海無涯苦作舟”等名言警句強調學習過程的艱辛。必須指出的是,學習需要付出恒久的努力和毅力,就這一點而言此論斷是完全正確的,因為學習過程中肯定存在苦學之意,但是痛苦肯定不是學習的本源,學習不一定是快樂的,但也未必是痛苦的。大多數的“苦學”最后往往偏離了學習的本真意義,最后走向了機械、僵化的“死學”,這種學習才是可怕的,因此說,“苦學”本身就不是正確的學習方法。

社會上部分兒童國學培訓機構功利性和指向性太強。在兒童學習國學初期不能準確理解兒童個體差異。在授課過程中量化教學目標,加大學習量、延長學習時間,使兒童在初學階段壓力沉重,導致在興趣形成期出現(xiàn)反感甚至抵觸,置于與學習初衷背道而馳。在評價兒童學習結果時要偏重個體縱向對比,弱化集體橫向對比,慎用同一標準量化考核。兒童國學教學評價的應然取向必然是:讓每位兒童多和“昨天”的自己相比,使每位兒童都能學有所獲并感到進步的喜悅。

三、選取適宜兒童學習的國學內容和教學方法

中國傳統(tǒng)文化浩如煙海,博大精深。宋代大儒朱熹認為“天命,非所宜教小兒,教小兒只說義理大概,只眼前事?;蛞詾邞獙χ愖龆巫?,亦可”。[4] 在選取兒童教學內容時要有的放矢,選擇簡單易懂、貼近生活的典籍。例如唐詩《村居》、啟蒙讀物《三字經》、《弟子規(guī)》等膾炙人口的名作。

教學方法上區(qū)別于成人教學方式。首先,講解內容要深入淺出,多讀淺解,還要運用兒童可以理解的“語言”使其心領神會。其次,兒童知識積累量少,理解能力有限,教學過程中不能僅依靠老師單純講解使兒童了解學習內容,還要利用現(xiàn)代多媒體教學技術、走進自然等方式創(chuàng)設適宜的教學情境,讓兒童在聽課過程中身臨其境,在自然情境中參與學習。再次,“吟誦對于記憶及理解都有幫助,是學習漢語行之有效的方法”。[5]中國漢字依據“觀物取象”創(chuàng)造,其音義相聯(lián)性、文字穩(wěn)定性及其承載的意義也相對穩(wěn)定。在記誦教學中,教師要依字行腔、依韻行調、平仄起伏地范讀,在范讀中將語義情感融入到語言環(huán)境中以制造中文語感,以便讓兒童凝神聚意、大聲朗讀、用心體會,這樣才有助于提高兒童記憶效果。

四、兒童國學記誦可不求甚解,明白大意即可

皮亞杰教授的同化和順應理論認為,認知過程是一個螺旋上升的過程,主要通過同化和順應來完成。同化即將外界的知識結構整合到現(xiàn)有圖式中,順應即同化后的圖式受到它所同化元素的影響而發(fā)生改變并創(chuàng)造新的同化結構,此時的同化屬于“質”發(fā)生改變后的同化,上升為更深層次的認知。王明陽提出學習有“記得”“曉得”“明得”三個層次。兒童國學的學習只需達到“記得”階段,為以后“曉得”和“明得”做好知識儲備即可。在運用記誦教學法時,我們要準確理解 “懂”的內涵,不能將“懂”與“全懂”混為一談,將“懂”絕對化為徹底會意,實際上,兒童淺顯的理解也是一種“懂”。學習深度如張潮所言“少年讀書,如隙中窺月;中年讀書,如庭中望月;老年讀書,如臺上玩月。皆以閱歷之深淺,為所得之深淺耳”。[6]唐詩宋詞中很多作品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兒童基于自身經驗是無法深度理解作者的內含與本意的。例如,劉禹錫《烏衣巷》是一首懷古詩,該詩借助烏衣巷之野草叢生、荒涼落寞對比昔年東晉時王、謝家族門庭顯赫,表達了作者對于人世興衰和世事無常的感慨。對于兒童沒有必要剖析如此深刻,只需要講解“野草”“夕陽”“王謝”的基本意思,簡要理解大概內容即可,但是必須要求兒童熟讀并記誦,待兒童長大后隨著生活閱歷的增多和知識層次的加深后去自行領悟作者的情感和寓意。

五、避免“兒童本位論”,給予兒童必要的引導

“兒童本位論”觀點認為:學習必須以兒童為中心,學習內容和方法必須服務于兒童的能力、興趣、需求等,杜絕兒童不感興趣的內容。這一理論本身有其狹隘性。“兒童必須或多或少地聽命于他們的長者,而不能使他們自己成為自己利益的保護人。在教育中權威在某中程度上是無可避免的,施教者必須找到按自由精神來行使權威的途徑”。在記誦教學中,我們要充分尊重和考慮兒童的心智發(fā)展和格性,但是不能認為略帶強制性的記誦教學就是對兒童的摧殘,只要兒童不感興趣的學習內容都要摒棄,如此兒童的學習和成長就會漫無目的甚至走向另一個極端。我們在解讀“兒童本位論”時要理性把握“度”的準則。

國學文化需要從兒童階段開始培養(yǎng),在教學實踐中已經證明記誦教學法有助于兒童記憶知識。教育者在運用記誦法時要把握“熟讀淺懂”的教學原則,具體是指:憑借兒童機械記憶力強的優(yōu)勢,在教師范讀及淺解下熟讀并記誦,在此過程中教育者利用適宜兒童的“語言”講解學習內容,使其大體理解字面意思即可,總體上讓兒童多讀不厭,多思淺解。

參考文獻:

[1]靖國平.論學習的本質屬性及其意蘊[J].課程·教材·教法,2017(3):12.

[2]郭弋,賽賓斯.快樂教育思想的一座豐碑[J].當代教育與文化,2010(5):23.

[3]布蘭思福特,等.人是如何學習的——大腦、心理、經驗及學校[M].程可拉等,譯.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3.

[4]朱熹.小學[M].朱子全書:第14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271.

[5]張潮.幽夢影[M].北京:中華書局,2008:53.

[6]羅素.自由之路(下)[M].許峰等,譯.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1998:350.

作者簡介:

楊薪(1987-),男,內蒙古鄂爾多斯市人,延安大學教育科學學院2016級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課程與教學論。

李軍靠(1968-),男,陜西武功人,延安大學教育科學學院教授,碩士學歷,主要研究方向為課程與教學論、教師教育與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