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敏
(寶雞市第二人民醫(yī)院內三科神經(jīng)內科 陜西 寶雞 721000)
壓瘡的發(fā)生主要是由于局部長期受壓,影響血液循環(huán),不能為組織提供足夠的營養(yǎng),從而造成組織破損、壞死所致。壓瘡不易治愈,可延長住院時間,對患者的身心健康都有明顯的影響。壓瘡曾被認為是20世紀醫(yī)療支出最高的一種身體衰弱并發(fā)癥。國外報道顯示,壓瘡會明顯增加患者住院期間和出院后的死亡率,壓瘡患者的院內死亡率是無壓瘡者的3.48倍,出院后4周的死亡率是無壓瘡者的1.28倍[1]。在我國,壓瘡是衡量護理質量的指標之一,患者發(fā)生了壓瘡則表示護理人員未盡到符合標準的護理行為,影響醫(yī)院質量年檢和等級評審。本研究探討了水膠體敷料對高危壓瘡腦卒中患者的預防作用,報道如下。
選擇2017年7月—2018年7月150例腦卒中患者,納入標準:根據(jù)Braden量表評估發(fā)生壓瘡的危險度,提示為高度危險(10~12分)與極度危險(<9分)。排除標準:(1)有嚴重的皮膚疾??;(2)有壓瘡或壓瘡史;(3)合并低蛋白血癥、糖尿病等;(4)對所用的材料過敏。男85例,女65例,年齡51~81歲,平均年齡(67.15±8.19)歲。隨機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各75例,兩組的一般資料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
兩組均接受常規(guī)的壓瘡預防性護理,包括健康教育、定時翻身、局部減壓、皮膚護理、營養(yǎng)支持及常規(guī)的評估等,床邊張貼“防壓瘡”預警標識,密切觀察,加強護理,并做好記錄。對照組僅限于此,觀察組在其基礎上采用水膠體敷料預防壓瘡,即對患者的枕后、肩胛、腕部、耳廓、肘部、臀部、髖部、骶尾、髕骨、內外踝等容易受壓的部位清洗干凈后,覆蓋上水膠體敷料,按要求更換敷料,并檢查皮膚狀況,每隔3~4小時翻身。
參考2007年NPUAP壓瘡分期系統(tǒng):皮膚完整無損,受壓部位或突起處存在紅斑,可伴皮溫改變、僵硬、疼痛等癥狀為Ⅰ期;出現(xiàn)表淺的開放型潰瘍或水皰為Ⅱ期;皮膚破損,可見皮下脂肪層,也可能見皮膚瘺管或竇道,但尚未顯露骨、肌腱、筋膜為Ⅲ期;全層組織缺失,可見骨、肌腱、筋膜,創(chuàng)面可見壞死組織和焦痂為Ⅳ期。
觀察組總的壓瘡發(fā)生率為12.0%,對照組為33.3%,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
表 兩組壓瘡發(fā)生情況比較[n(%)]
壓瘡的發(fā)生是評價一個醫(yī)院護理質量的主要指標之一,篩選出壓瘡高危人群,加強預防護理,是防止壓瘡發(fā)生的有效途徑。壓瘡雖然可預防,但這并不輕松,它的發(fā)生與壓力、局部潮濕、坐臥位導致的剪切力、摩擦力及營養(yǎng)狀況等多個方面有關[2],所以要評估壓瘡的風險以及預防護理需要顧及到很多面。
壓瘡一旦發(fā)生,不易治愈,預防壓瘡顯得十分重要。Braden量表是目前常用的壓瘡危險因素評估量表,可比較敏感地判斷壓瘡的風險。水膠體敷料是目前預防壓瘡的常用材料,其內的成分主要包括羧基纖維素鈉、粘性材料與造彈性體,其中的羧基纖維素鈉是一種高分子特殊材料,具有局部潤滑與隔離的作用,能夠形成一層抗菌“屏障”。局部使用水膠體敷料保護,不僅能夠減少外界對皮膚的摩擦刺激,而且其密閉的半透膜還可使局部處在一種低氧張力的狀態(tài)下,可促進巨噬細胞、白細胞介素的釋放,有利于毛細血管的生成;并且還能促進纖維蛋白溶解,防止局部組織代謝異常[3]。腦卒中患者的大小便往往管理不當,而水膠體敷料表層的半透膜則能夠隔絕污染,可有效避免感染。既往研究表明,水膠體敷料預防壓瘡的效果顯著,而且能夠減少壓瘡的護理投入。一項Meta分析顯示,水膠體敷料可以預防壓瘡發(fā)生,且與泡沫敷料的效果相當[4]。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總的壓瘡發(fā)生率為12.0%,明顯對照組33.3%,再次證明,水膠體敷料預防壓瘡的確切效果。
壓瘡的發(fā)生與護士對壓瘡的重視程度以及防范意識直接相關。腦卒中患者年齡大,長期臥床,十分容易發(fā)生壓瘡。護士應做好壓瘡的評估工作,目前可用的壓瘡危險因素評估量表較多,但診斷效能不一,所以在參考評估量表的同時應結合本院實際情況制定壓瘡風險預警報告表,以減少遺漏。對于有壓瘡風險的患者,尤其是高度風險的患者,應予以高度重視,在床邊張貼“防壓瘡”預警標識,并從健康教育、翻身、皮膚護理、營養(yǎng)支持、保護貼膜等多個方面進行預防,以爭取做到零壓瘡,提高護理質量,贏得患者的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