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括(1031—1095),字存中,浙江錢塘(今杭州市)人。北宋天圣九年,沈括出生于一個下層官吏家庭,家境并不富裕,所以沈括常說自己“出自寒門”。沈括學識淵博,他研究的領域極其廣闊,取得的成就也是多方面的。他寫出了聞名中外的科學巨著——《夢溪筆談》,這是一部涉及我國古代自然科學、工藝技術及社會歷史現(xiàn)象的綜合性筆記體著作,因寫于潤州(今江蘇鎮(zhèn)江)夢溪園而得名。
《宋史·沈括傳》提到,沈括“博學善文,于天文、方志、律歷、音樂、醫(yī)藥、卜算無所不通,皆有所論著”。
英國著名科技史家李約瑟認為沈括是“中國科學史上最奇特的人物”,《夢溪筆談》是“中國科學史上的坐標”。
“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年幼的沈括讀到這句詩句時,他的眉毛擰在了一起:為什么我們這里的花兒都凋謝了,山上的桃花才盛開呢?為了解開這個謎,沈括約了幾個小伙伴上山考察。四月的山上,乍暖還寒,涼風襲來,凍得人瑟瑟發(fā)抖。沈括茅塞頓開,因為山上的氣溫比山下低很多,所以山上的花季來得比山下晚。憑借這種求索精神和實證方法,長大后的沈括寫出了聞名中外的《夢溪筆談》。
除了我們熟知的大禹治水之外,沈括也治水。沈括十分重視發(fā)展農業(yè)生產和興修水利。他青年時期在沭陽縣任主簿的時候,就攬了治理沭水的工程。他組織幾萬民工修筑渠堰,不僅解除了當?shù)氐乃疄耐{,還開墾出許多良田,改變了沭陽縣的面貌。
有一次,沈括在一本書中看到“高奴縣出脂水,可然”這句話時,覺得不可思議,“水”怎么可以燃燒呢?他決定考察一番。在考察中,沈括發(fā)現(xiàn)了一種褐色的液體,當?shù)厝私兴笆帷被颉笆保藗冇盟鼰鹱鲲?、點燈和取暖。沈括弄清楚這種褐色液體的性質和用途后,便給它起了一個新名字——石油,并動員老百姓使用,從而減少砍伐樹木。沈括在《夢溪筆談》中寫道:“鄜、延境內有石油……頗似淳漆,然之如麻,但煙甚濃,所沾幄幕皆黑……此物后必大行于世,自余始為之。蓋石油至多,生于地中無窮,不若松木有時而竭?!鄙蚶òl(fā)現(xiàn)了石油,并在老百姓中推廣使用,“石油”一詞也由此沿用至今。
沈括非常注重環(huán)保,很早就提出不得隨意砍伐樹木這一想法。他發(fā)現(xiàn)石油后,就提倡老百姓用石油代替松木作燃料。他提議,不到萬不得已的時候絕對不能砍伐樹木,尤其是古林,更不能破壞!今天看來,他的觀點是正確的,可當時他的這一想法并未得到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