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冬冬 楊柳 馮森
【摘 要】目的:探討疼痛護理用于乳腺腫瘤患者術后護理中的臨床效果。方法:選取于2016年5月至2017年10月在我院接受治療的84例乳腺腫瘤患者作為研究對象,以隨機分組法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42例患者。對照組患者使用常規(guī)的護理方案,觀察組患者則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加用疼痛護理方案。評價患者接受護理后的疼痛感和護理效果。結果:觀察組患者疼痛率低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患者QDL評分、護理質(zhì)量評分均高于對照組,SAS評分和SDS評分均低于對照組(P<0.05)。結論:將疼痛護理應用于乳腺腫瘤患者術后護理中,能夠有效的減輕患者的疼痛感,使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得到改善,提升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和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值得廣泛使用和推廣。
【關鍵詞】乳腺腫瘤;疼痛護理;應用;效果
【中圖分類號】R473.7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0019(2018)15--02
乳腺腫瘤是一種發(fā)病率較高的婦科疾病,大多呈現(xiàn)良性,主要通過手術進行治療[1]。患者在接受手術治療后,往往會感到疼痛,這是對患者術后傷口痊愈的一個重要干擾因素,并且還會造成患者出現(xiàn)情緒低落、抑郁、焦躁不安等狀況[2]。所以,需要通過有效的術后護理來減輕患者的痛苦,幫助患者盡快痊愈。此次研究探討將疼痛護理應用于乳腺腫瘤患者術后護理中臨床效果,結果如下。
1 材料和方法
1.1 一般材料 選取于2016年5月至2017年10月在我院接受治療的84例乳腺腫瘤患者作為研究對象,以隨機分組法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每組各42例患者。觀察組中男性患者22例,女性患者20例,年齡36-60歲,平均年齡(44.84±3.7)歲;對照組中男性患者21例,女性患者21例,年齡36-61歲,平均年齡(45.1±1.2)歲。組間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使用常規(guī)的護理方案。
觀察組患者則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加用疼痛護理方案。主要護理內(nèi)容包括:①對術后患者的疼痛感進行評估,并依照患者的實際狀況采取有針對性的護理措施。②對患者進行心理護理。患者在接受手術之后,會由于疼痛而導致心理承受嚴重的負擔,進而使得患者的情緒變得低落。護理人員可以通過觀察不同患者的性格特征和疼痛狀況,采取合適的溝通方式對患者進行心理疏通,幫助患者恢復愉快、樂觀的心態(tài),降低患者的抑郁、焦慮感。而且,盡量滿足患者提出的需求和意見,以此增強患者對于護理工作的配合性。③疼痛護理。除了需要對患者術后傷口進行一定的藥物治療之外,還需要多加鼓勵其通過物理的方法舒緩疼痛感。比如,使用身體松弛法,通過聽音樂來分散注意力,從而達到緩和患者疼痛的目的,同時也可以調(diào)節(jié)患者的情緒,使患者的心情得到放松,以此降低患者感到疼痛的閥值。
1.3 觀察指標
1.3.1 疼痛感評價 使用視覺模擬鎮(zhèn)痛評分法(VAS)對接受護理的患者的疼痛感進行評判[3],依照分值將結果劃分為無痛、輕度、中度以及重度疼痛四類。疼痛率為無痛率和輕度疼痛率的總和。
1.3.1 護理效果評價 ①通過生活質(zhì)量評分量表(QOL)來評價兩組患者護理(下轉(zhuǎn)第頁)
(上接第頁)
后的生活質(zhì)量;②將護理人員在護理期間的出錯概率、工作責任心、患者對于其接受的護理工作的滿意程度作為護理質(zhì)量的評價指標;③使用抑郁自評量表(SDS)以及焦慮自評量表(SAS)來評價兩組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使用軟件SPSS19.0來對收集得到的數(shù)據(jù)展開統(tǒng)計和分析工作,其中的計數(shù)/計量資料進行/t檢驗,當P<0.05時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疼痛感評分對比
對照組42例中無痛5例(11.90%)、輕度疼痛3例(7.14%)、中度疼痛19例(45.24%)、重度疼痛15例(35.71%)、疼痛率34例(80.95%);觀察組42例中無痛22例(52.38%)、輕度疼痛9例(21.43%)、中度疼痛8例(19.05%)、重度疼痛3例(7.14%)、疼痛率11例(26.19%)。觀察組的疼痛率26.19%明顯低于對照組的80.95%,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25.320,P<0.05)。
2.2 兩組患者護理效果評分對比 對照組QDL評分(48.91±3.47)分、護理質(zhì)量評分(89.79±4.48)分、SAS評分(51.78±3.67)分、SDS評分(52.14±2.86)分;觀察組QDL評分(51.98±3.68)分、護理質(zhì)量評分(97.85±6.12)分、SAS評分(40.35±3.58)分、SDS評分(42.21±3.52)分。觀察組QDL評分、護理質(zhì)量評分均高于對照組,SAS評分和SDS評分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乳腺腫瘤是一種較為常見的疾病,主要是由于乳腺增生或者乳腺纖維瘤發(fā)生良性的病變所致,臨床上大多使用手術進行治療[4]。由于手術的面積較大,術后患者需要承受巨大的疼痛。乳腺腫瘤患者在接受手術治療后,切口處會由于外界帶來的創(chuàng)傷而對患者的神經(jīng)帶來刺激,使得患者感到劇烈的疼痛。持續(xù)長期的痛感,會導致患者出現(xiàn)抑郁、焦慮等不良反應,造成患者術后的傷口愈合速度減慢。而使用疼痛護理,能夠有針對性的緩解患者的心理壓力,排解患者的不良情緒,對患者的手術傷口進行全面的護理,為患者生活質(zhì)量的改善帶來幫助。據(jù)此次研究結果表明,采取疼痛護理的觀察組患者的疼痛率明顯低于對照組,而且觀察組的護理效果各項指標也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
綜上可知,將疼痛護理應用于乳腺腫瘤患者術后護理中,能夠有效的減輕患者的疼痛感,使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得到改善,提升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和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值得廣泛使用和推廣。
參考文獻
唐穎.疼痛護理干預在乳腺腫瘤術后的應用[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8,11(02):123-124.
劉朝華.疼痛護理干預在乳腺腫瘤術后患者中的應用[J].中外醫(yī)學研究,2017,15(27):121-123.
李麗麗.乳腺癌患者疼痛護理滿意度及影響因素研究[J].護理學雜志,2016,31(08):24-26.
沈曉敏.疼痛護理干預在乳腺腫瘤術后患者中的應用效果[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5,8(21):155-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