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娟
前幾天我從微信群里看到同學(xué)發(fā)的關(guān)于80后的回憶,思緒一下就被打開了,童年的記憶就如同一首舒緩的樂曲,絲絲縷縷地飄來,然后漸漸地鮮明起來。
80年代中期,我出生于北方的偏僻農(nóng)村,物質(zhì)相對貧乏的年代,但是我記憶中的童年卻是歡快明朗的,洋溢著香甜的味道。
小時候,無論是“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的清新,還是“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的勝景,于我都是司空見慣的事。讓我印象深刻的是“留得殘荷聽雨聲”的荷塘,因為那時就可以從“池塘”(其實就是雨水經(jīng)年積累聚集在地勢低洼處慢慢形成的大水池,在北方叫大嘮吧)里扒藕了。
長大以后,才知道藕是南方的特產(chǎn)。說起來,這個大嘮吧里的第一支荷花苗還是早些年南方的一位茶葉商帶來的。聽老人說,當(dāng)年這位茶葉商就在我們隊上租了一間臨街的房子賣茶葉,久而久之對街坊的一位漂亮姑娘心生愛慕,但苦于自己已有妻兒,最終不得不選擇離開。姑娘要求在他走的時候留下一朵永不凋零的花作為念想,于是我們家鄉(xiāng)的大嘮吧里就有了荷花。
蓮藕收獲的季節(jié)是我們大飽口福的時節(jié)。每到這時,隊里就組織年輕力壯的小伙子,穿著長筒靴子,在黑黝黝的淤泥里扒出來長長的藕,孩子們在旁邊歡快地東奔西竄,有時候能找到鴨子或者是鵝遺留下的蛋,或者是堅硬的蓮子。找到鴨蛋和鵝蛋的小伙伴們興奮得如同中了彩票一般,運氣爆棚得讓人嫉妒羨慕恨啊。而我木呆呆的,竟然連蓮子和羊糞蛋都分不清。后來,我終于摸到了竅門,看到黑色的橢圓狀的東西就用腳使勁去碾,如果碎了,就是羊糞蛋,而硌得腳疼的就撿起來,十有八九就是蓮子了。
冬天的小河更是熱鬧非凡。因為河面結(jié)了厚厚的冰,孩子們就在冰面上嬉鬧,場面非常熱烈。因為膽小,我不敢在冰面上瘋跑,弟弟就從家里拿了一個“馬杌子”,一種類似于方凳子的東西,但是比凳子的面要寬很多,然后把它反過來四腳朝天,讓光滑的凳子面貼著冰,而我則坐在馬杌子里面,任弟弟推著我在冰面上瘋跑。
最好玩的是在冰上抽陀螺。那時的陀螺不像現(xiàn)在的玩具塑料陀螺和金屬陀螺。陀螺都是自己用木頭削的,用長布條做發(fā)射器。長長的布條一圈又一圈纏住木頭陀螺,然后猛然松開,因為陀螺尖的部位嵌著一粒光滑的鋼珠,所以能在地面上旋轉(zhuǎn),男孩們通常大聲叫喊著,在冰面上蹦跳著,用布條不停地抽打著陀螺,陀螺瘋了一樣地飛轉(zhuǎn)。
等到孩子們在冰上瘋夠了,就會向著家的方向飛奔,村子里彌漫起烤洋芋(土豆)的香味,那是我和弟弟的最愛。母親把洋芋放在爐子上烤得熱乎乎的,等我們回家吃。弟弟總是火急火燎的,所以常常一邊埋怨洋芋太熱了,燙得嘴疼,一邊又“哎吆吆”叫嚷著往嘴里塞。
而我更喜歡的是洋芋湯。所謂的湯,并不是菜湯,而是稀飯的意思。洋芋湯有兩種做法,一種是用儲存的鮮洋芋做原料,另一種是用秋天就曬好的洋芋干做原料。
等到家里的糧食充裕之后,冬天就有了更多的美味。冬日暖陽天氣,我們會坐在門口,邊曬太陽邊啃青蘿卜,青蘿卜的辣意刺激著味蕾。弟弟會在院子里支起籮筐,逮麻雀,總會有幾只傻乎乎的麻雀跳到籮筐下面去吃糧食。我小時候吃過麻雀肉,很香。
冬天太陽下山早,夜幕降臨,晚飯會由洋芋換成白面。母親拿出曬好的豆腐干,放在油鍋里煸炒,放上干蔥花,加入水,開鍋以后,用筷子把和好的稀軟的面團(tuán),迅速地?fù)艿椒兴?,一大鍋香噴噴的疙瘩湯就出爐了。父親發(fā)工資的日子里,熱菜偶爾能換成豬肉白菜炒粉條。不過,小時候吃得最多的是雜糧煎餅卷入腌制的小菜,有時也會放上腌好的蘿卜片,嚼起來咯吱咯吱響,清爽可口。如果再把煮雞蛋用筷子壓碎,卷入粗糧煎餅,那就更是無上的美味了。
夏天,過得也是快快樂樂的,好吃的東西就更多了。到河邊洗衣服,洗好的衣服晾曬在水草上,之后就可以去河里捉一種叫“土鼓拽”的小魚。我膽子小,所以去洞里摳“土鼓拽”的活兒都是由弟弟來完成,我用腳丫在水里慢慢把淤泥向兩邊推,一旦感覺腳底被東西硌著或者咬著,就趕緊彎下腰去,迅速用兩只手捧了腳底下的泥沙扔到河邊,可惜的是魚不多見,泥沙倒是不少。后來我漸漸把這個活兒也轉(zhuǎn)給了弟弟,自己去旁邊的小山坡上拔“龍胖”、“辣辣”去了。紅紅、白白的茅草根,嚼在嘴里甜甜的,幸福的感覺油然而生。
其實,童年關(guān)于夏天最美的記憶是那些蟬。蟬是成蟲,幼蟲叫知了。河邊有成片成片的樹林,那里就是蟬鳴叫的天地,也是知了鉆出地面的場所。只要夏天的第一場雨落地,孩子們對蟬的狩獵就拉開了帷幕。松軟的地上發(fā)現(xiàn)一個小小的洞,有豆粒大小,就可以蹲下去用手摳,摳到可以伸進(jìn)去兩個手指的程度,就停下來,然后伸進(jìn)去兩個手指,十有八九能拽出一只灰頭土臉的知了。倘若遇到一只具有反抗精神的知了,它會緊緊扒住土,死活不出來。孩子們會向洞里灌水,不一會,被灌得暈暈乎乎的知了就鉆出來了。更有調(diào)皮的男孩,直接解開褲子,尿到洞里,和灌水入洞異曲同工。
像我這種比較笨拙的孩子通常不能靈敏地發(fā)現(xiàn)洞口,別說摳知了。我就用守株待兔的笨辦法,夜晚跟著大人拿著燈照在樹上,照樣能捉到不少爬到樹干上的知了。
無論是蟬還是知了,都是令人口水直流的美味。它們在母親的手里,都會變成瘦瘦的肉,加點紅辣椒、綠蔥花,最后變成了飯桌上的葷菜,可以大快朵頤。
夏天是有素菜的。頻繁的雨水會讓腐爛的木頭生出密密麻麻的黑木耳,我通常會細(xì)心摘下來,交到母親手上。只要找到腐爛的木頭,就一定能尋到木耳,而且,幾場雨過后,被摘空的木頭仍會長出木耳,頗有“野火燒不盡,春風(fēng)吹又生”的感覺。
如果樹林里找不到木耳,我就會到嘮吧邊,尋找一種“地軟”菜。雨后,嘮吧的地上、潮濕的地里、山的背陰面、石頭上,會披上暗綠色的衣服,遠(yuǎn)看是一大片暗綠色,走近會發(fā)現(xiàn)那是一朵一朵的類似木耳的東西,只不過顏色不一樣。等我熟悉之后,發(fā)現(xiàn)除了顏色之外,兩者厚薄也不同,前者肉肥厚,后者是稀薄,前者吃起來有韌性,后者嚼起來較脆。但是無論如何,都能讓我們夏天的飯桌變得豐富多彩。
還有一種常年百吃不厭的漿水飯。做漿水飯首先是做好漿水。漿水的制作,并不復(fù)雜,但一定要干凈。其過程一定要避免其他細(xì)菌的感染。做漿水的盛具,最好用陶罐。漿水的主要原料是用蔬菜來漚制。一般用芹菜、蓮花菜、萵筍最佳。將蔬菜洗凈后,也可切絲切片或是大片放入罐中均可。然后澆入煮沸的清面湯,待其涼后,加入引子(酵母)。一般的做法是和鄰居家要點舊漿水,作為酵母。制作酵母,其實也很簡單。就是用玉米面或白面加水?dāng)嚢铻槊婧?,使它自然發(fā)酵成為酵母,一般倒入引子后,放置四、五天即可食用。不用密封,蓋上蓋即可。漿水和當(dāng)?shù)仉s糧面一起做,成一種特色飯。漿水可去熱清火,對某些疾病也有特殊療效,用芹菜做的漿水有降低和穩(wěn)定血壓的作用,用苦苣菜為原料的漿水有除濕利水,化淤消腫,健胃驅(qū)脹增加食欲之功效。用苜蓿芽為原料制作的漿水,有清熱利尿、止血定喘、和脾利腸等功能,漿水中的菜稱為酸菜。
由于我對漿水飯的鐘愛,雖然離家在外,但我從來沒有放棄過自己學(xué)做漿水的決心,我的這門“絕活”多虧了母親長途電話的指點,功夫不負(fù)有心人,現(xiàn)在我家里常年備有新鮮漿水。老鄉(xiāng)、親朋好友想吃漿水面了,我請客,還配大、小菜,絕不吝嗇。朋友品嘗后,不約而同地成了我的忠實“粉絲”,再見面后就親切地叫我“漿水面”。
秋天,更是五谷豐登,瓜果飄香,連空氣都變得香甜。
還有青黃不接的西北春天,也因為有了肥碩的榆錢和芬芳的槐花,酸甜的桑葚,而變得鮮美了。
長大后,我和弟弟都遠(yuǎn)離家鄉(xiāng)工作生活。提起小時的家鄉(xiāng)美食每每垂涎欲滴。
童年,在我的記憶里,芬芳宜人,香甜味美。我仿佛看到,那些熟悉的美食,帶著濃郁的香味,穿越時空,微笑著向我走來。
——選自中國西部散文學(xué)會微信公眾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