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本文闡釋了中國古代維吾爾族的思想巨著《福樂智慧》?!陡分腔邸返膬热荩嘿|幸福,提倡一種適中的幸福觀;社會關系幸福,是指人在社會關系方面的需要得以實現(xiàn)而獲得的一種幸福;精神幸福,更多地表現(xiàn)在對于道德的極度重視。《福樂智慧》幸福觀的特點:兩面性,一方面極度重視精神世界的幸福,,另一方面也提倡物質幸福是必要的條件;變化性,物質幸福、精神幸福需要一生去追求;幸福觀同時也帶有一定宗教性的特點。探討了《福樂智慧》的理論意義及現(xiàn)實意義。
【關鍵詞】 福樂智慧;幸福觀;意義
《福樂智慧》是喀喇汗王朝時期的維吾爾族思想家優(yōu)素福·哈斯·哈吉甫創(chuàng)作出的一部巨型詩作。對于著作名稱,一方面我們可以理解為關于幸福和快樂的知識,另一方面又可以理解為實現(xiàn)幸福和快樂的方法。縱觀全書,對于幸福的追求體現(xiàn)在著作中的每一個章節(jié),在《福樂智慧》的序言中:“再說此書包含的內容,四樣珍品構成其基礎:一是‘正義,以誠為本,一是‘幸運,意味幸福,一是‘智慧,價值崇高,一是‘知足,伴隨著歡愉?!彼浴陡分腔邸吠瑯右彩且槐娟P于幸福觀的著作。下文將從其內容、特點及意義方面試對《福樂智慧》中的幸福觀做一簡單探索。
一、《福樂智慧》的幸福觀內容
幸福是一個內涵豐富、包容范圍廣、變化性強的范疇,因此《福樂智慧》這本著作中包含的幸福觀也是一種多維度的幸福觀,它涉及物質、社會關系以及精神等內容,需要從不同角度進行考察、認識,才能全面把握其內涵。
1、質幸福
物質幸福,是人憑借物質生活方面的需要、欲望、目的的實現(xiàn)從而獲得的一種幸福。關于物質幸福,《福樂智慧》中突出的表現(xiàn)為對于財富的追求。臣仆們?yōu)榫醴?,是在一定的利益需求基礎上進行的,作為統(tǒng)治者必須意識到滿足其基本的物質需求。不過物質幸福也分為禁欲式的、適中的、縱欲式的三個層次。《福樂智慧》提倡的物質幸福是一種適中的幸福觀,一方面重視物質生活的需求,另一方面又堅決的反對揮霍無度的享受。著作中也說“不好酒貪杯,虛度時光,不任意揮霍,浪費財物。不征歌逐舞,追歡逐樂,要品行端方,持身正直?!?/p>
2、社會關系幸福
社會關系幸福是指人在社會關系方面的需要得以實現(xiàn)而獲得的一種幸福。主要有歸屬和愛的需要得到滿足、權利和自尊的需要得到滿足等。不難看出《福樂智慧》中的闡述相當強調和諧,這受到了希臘古典哲學重視和諧的影響,通過對其內容的分析可知,《福樂智慧》中把社會關系分為兩個部分。一是從政治角度出發(fā),政治統(tǒng)治關系的和諧是社會關系和諧的最重要內容,國君必須憑借其能力和道德品行,以公平正義為原則、制定合理的政策和法律。正確地處理統(tǒng)治階級內部以及統(tǒng)治階級與人民之間的關系,只有這樣國家才能繁榮富強,統(tǒng)治才能和諧穩(wěn)固。二是從人民自身出發(fā),他們要有美好的德行,同時應該具有和諧的人際關系。這兩個因素是人民在國家和社會中的權利和義務得到實現(xiàn)從而更好生活的必要條件。
3、精神幸福
精神幸福就是精神生活層面的幸福,是一種認知需求和審美需求得到滿足之后獲得的幸福?!陡分腔邸分袑袷澜绲膹娬{是無處不在的,這一點突出的表現(xiàn)在重視智慧、知識以及道德的作用?!陡分腔邸分械男腋W鳛橐环N傳統(tǒng)倫理的范疇,更多地表現(xiàn)在對于道德的極度重視。只有合乎道德活動的生活才能帶給人幸福,這是靈魂的即精神上的快樂,也只有這樣的幸福才是合乎人本性的。“誰若有了智慧,誰就受到尊崇,誰若有了知識,就能獲得高位?!腔酆帽软\繩,誰若抓住了它,心愿都能實現(xiàn),萬事順遂?!薄吧频轮疄樯?,人人知曉,盡知它有益,愿把它得到?!薄皟?yōu)良的品行多么美好,它好似衣食養(yǎng)育世人?!边@些文字都表示了追求智慧、知識和美德的重要性,從側面強調了精神生活的幸福是最重要的。也正是因為人類對于精神世界的改造,才使得人類從自然界的萬事萬物中凸顯出來。由于他這種對于道德行為的強調方式,使之不同于部分理性主義幸福觀追求絕對的精神幸福,《福樂智慧》對于精神幸福的追求是體現(xiàn)在日常生活中的,正是在日常生活中進行的這些追求智慧、知識以及善德的過程,使得精神幸福得以實現(xiàn)。
這三方面的關系是相輔相成,缺一不可的。物質幸福作為最基礎的幸福,使人們生活富裕,滿足了生存所需的最基本條件。社會關系幸福則從兩個方面提升人民的幸福感,一方面從國家的統(tǒng)治角度講,國王要實行正義而有序的治理措施,制定合理的法律來統(tǒng)治人民滿足人民最基本的物質生活需求。另一方面從人與人之間的關系講,和諧的人際關系是幸福的條件之一。人們之間相互認可、相互尊重,才能更好地實現(xiàn)對幸福的追求。精神幸福是最高層次的幸福,《福樂智慧》中最強調的道德就是精神幸福的重要因素,對于善德、正義的追求,始終是精神幸福的核心內容。這三者之中,物質幸福是實現(xiàn)其它兩種幸福的基礎,社會關系幸福則有利于物質幸福和精神幸福的充分實現(xiàn),精神幸福作為最高層次的幸福,是物質幸福和社會關系幸福的目的。
二、《福樂智慧》幸福觀的特點
《福樂智慧》這本著作的思想內容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西方文化的影響,其中的幸福觀更接近古希臘時期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等人倡導的理性主義幸福觀。
1、兩面性
兩面性是《福樂智慧》幸福觀最鮮明特點,一方面極度重視精神世界的幸福,強調美德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也提倡物質幸福是必要的條件。精神幸福帶給人的幸福感無疑是最強烈的,人們都以精神幸福作為最高追求。國王憑借正義和道德治理人民,使百姓生活富裕,無憂無慮,從而獲得人民的擁護和尊重,受到百姓的愛戴和其他國家的認可,這很大程度上滿足了國王對于精神幸福的追求。同時它也強調物質幸福的重要性,書中提到“為著利益,人們才奔波不停,沒有利益,獵人會老死家中?!边@里的利益就是指人為維持生存所需要的物質資料,只有保證了生存,才有可能實現(xiàn)對其他需求的追求。
2、變化性
《福樂智慧》中認為幸福是變動的、易逝的,而不是恒久不變的。在大臣月圓在和日出王訴說幸福的實質時曾說到“生命好比清風,一閃而過,有誰能抓住它不讓它飛散?莫為幸運而得意,它有來有往,莫輕信你的幸福,它來而復返?!毙腋2⒉皇且坏┇@得就會永久存在的,幸福處于變動的狀態(tài)之中,作為幸福主體的人,是需要不斷努力才能持續(xù)地獲得。物質幸福作為最基礎的一種幸福,是最不穩(wěn)定的幸福,會受到各種各樣外界因素的影響而發(fā)生變化,同樣作為最高層次的幸福即精神世界的幸福也需要主體不斷的去追求,才能一直處于幸福的狀態(tài)之中。
3、宗教性
《福樂智慧》的幸福觀同時也帶有一定宗教性的特點?;浇烫岢男腋S^是否定物質的享樂和精神上的安寧,認為真正的幸福只能是人們對于信仰的不斷追求。幸福就是愛上帝,并寄希望于來世,追求彼岸世界的永恒幸福,這種幸福觀是一種宗教性的幸福觀。在福樂智慧中也有類似的內容。代表“來世”的覺醒是一個虔誠的信徒,他認為幸福只有在對真主虔誠的信奉中才能獲得?!暗檬Юθ烧嬷鞑脹Q,瞧,是真主主宰這一切。你瞧,上自皇天下至后土,天地萬物都有求于真主?!边@種禁欲式的幸福觀,在一定程度上反對物質和社會關系幸福,認為由物質和社會關系獲得的幸福感是不真實的。所以書中提到“今世的幸運并不美好,它使你遠離真主,把信仰毀掉。”
《福樂智慧》的幸福觀,并不像理性主義幸福觀那樣,單純地鄙視或放棄物質上的滿足和享受,而追求人類內在的精神完滿和精神幸福,也不像感性主義幸福觀那樣,過于強調追求感官的快樂,甚至把快樂完全等同于幸福。更不同于完全宗教式的幸福觀,把幸福的實現(xiàn)全部寄托在對真主的信仰之中?!陡分腔邸分姓J為幸福是出于一個變動的狀態(tài),它不是永恒不變的,需要我們持續(xù)的努力才能保持幸福的狀態(tài)。
三、《福樂智慧》幸福觀的意義
1、理論意義
《福樂智慧》是十一世紀中國維吾爾民族的思想結晶,它在吸收各種古老文化精華的基礎上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新維吾爾族文化。在這種背景下,當時的維吾爾民族剛剛完成從游牧文化向農耕文化的轉變,游牧民族向定居轉變就需要從政治制度、生活境域等各方面去調和,使之與當時的社會現(xiàn)狀相適應,這需要相應的幸福觀來引導統(tǒng)治者和人民,《福樂智慧》自然承擔起了這項任務,這樣的幸福觀在當時十分先進。它強調物質幸福、社會關系幸福、精神幸福的協(xié)調統(tǒng)一,在當時起到十分重要的指導作用,為人們樹立了行為標準和追求目標,引導人們?yōu)楂@得真正的幸福而努力。維吾爾族文化也是中華民族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陡分腔邸纷鳛榫S吾爾族文化的重要代表,對其思想內涵的探索,是研究中國古代傳統(tǒng)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對于其中包含的幸福觀的思考是對中國少數民族哲學的一次探索,同時也擴大了中國古代少數民族文化思想成果所包含的內容。
2、現(xiàn)實意義
現(xiàn)代社會物質財富的增長并不意味著人們幸福感的增強,很多人的幸福指數并沒有隨物質財富的增多而提升。究其原因是因為過分追求物質幸福,而忽視了精神幸福在提升人民幸福感方面的重要作用。隨著經濟生活水平的提高,幸福問題日益成為國民關注的重要內容。那么什么是真正的幸福?如何獲得真正的幸福?沒有一個正確的幸福觀來提升幸福感,真正的幸福是不可實現(xiàn)的?!陡分腔邸返男腋S^綜合了物質、人際關系、精神世界三方面內容,把三者聯(lián)系起來,對于解決個人幸福、國民幸福的問題具有積極的指導意義,是一種較為合理的幸福觀。從社會層面講,它有利于和諧人際關系的建立,為集體幸福的實現(xiàn)提供了借鑒內容。從個人層面講它為個人對于幸福生活的追求提供了指導方向。一定程度上這樣的幸福觀有利于加深人們對于幸福的正確認識,提高人民的幸福感。同時也能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構建提供一定指導和借鑒。
《福樂智慧》的幸福觀包含著古代維吾爾族人民對于幸福的認識和追求,對其思想的研究是對中國少數民族思想文化成果包含范圍的一次擴展,同時對于我們樹立科學的幸福觀發(fā)揮著重要的指導和借鑒作用。
【參考文獻】
[1] 優(yōu)素甫·哈斯·哈吉甫著,郝關中、張宏超、劉賓譯.福樂智慧[M].烏魯木齊:新疆科學技術出版社,2006.
[2] 吳冬梅,龐雅莉,中西方幸福觀探討[J].社會科學家.2012.6.153-157.
[3] 付文蓉.論科學的幸福觀[D].山東師范大學.2014.
【作者簡介】
王志民(1992—)男,甘肅蘭州人,碩士研究生,主要從事中國哲學、少數民族哲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