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著名的科幻電影,威爾·史密斯主演的《黑衣人》(Men in Black)系列一定榜上有名。在這系列影片中,未來的地球并不只是人類的天下,還有大量外星人生活在我們之中。星際移民局負責處理與外星人有關的事情,威爾·史密斯扮演的黑衣人J就是其中一員,致力于阻止邪惡的外星人對地球的入侵和破壞。
該系列的第一部圍繞“銀河系”展開。某星球的王子在地球被蟲族外星人暗殺,王子隨身攜帶的宇宙能量的來源“銀河系”也失蹤了。蟲族外星人發(fā)出通告:如果地球人不能在一個小時之內(nèi)交出“銀河系”,他們就摧毀地球……
“銀河系”究竟在哪兒?
“銀河系”在“獵戶座”的脖子上。原來,“獵戶座”是一只貓,它脖子上系著的小珠子里裝著整個銀河系。
電影《黑衣人》中的“獵戶座”與“銀河系”
我們生活的地球存在于銀河系中,而銀河系又存在于地球上一只貓脖子上的鈴鐺里。這聽起來太不可思議了,更不可思議的是,這一構思竟源于阿根廷作家博爾赫斯的代表作《阿萊夫》。
在小說《阿萊夫》中,博爾赫斯寫道:“阿萊夫是空間的一個包羅萬象的點……世界各地都包羅在阿萊夫里面?!薄埃ò⑷R夫)就在餐廳下面的地下室里……(是)一個閃色的小圓球?!?/p>
在博爾赫斯的另一篇作品、入選高中語文教材《外國小說欣賞》的《沙之書》中,也有類似的描述:“我”因為機緣巧合,從陌生人手中得到了一本名為“沙之書”的神秘“圣書”,這本書“像沙一樣,無始無終”。
這本書的頁碼是無窮盡的。沒有首頁,也沒有末頁。我不明白為什么要用這種荒誕的編碼辦法。也許是想說明一個無窮大的系列允許任何數(shù)項的出現(xiàn)。
如果空間是無限的,我們就處在空間的任何一點。如果時間是無限的,我們就處在時間的任何一點。
《沙之書》節(jié)選
看到這兒,我們基本可以總結出博爾赫斯對空間的思考:空間的有限與無限是同時存在的矛盾體,它可以是有限的一個小圓球、一本書,也可以是無限的世界、無窮的書頁,它包含著一切,同時又被這一切所包含。
說完空間,來看時間。
曾經(jīng),一群青年學生去請愛因斯坦解釋什么是相對論,愛因斯坦生動而幽默地打了個比方:你和一個美麗的姑娘對坐兩小時,你會感到好像只過了一分鐘;但要是在熾熱的火爐上,哪怕只坐一分鐘,你卻感到好像過了兩小時,這就是相對論。
無獨有偶,博爾赫斯的小說中也有這種體現(xiàn)時間相對性的橋段。
在小說《秘密的奇跡》中,即將被納粹槍決的猶太作家為了完成自己的小說,向上帝祈求一年的性命,于是在士兵舉起槍時,時間凝固了,待他完成創(chuàng)作,子彈穿透了他的身體。而事實上,從走上刑場到被處決身亡,只過了兩分鐘,只不過在猶太作家的意識里,這短暫的兩分鐘被放大為漫長的一年。
為了完成手頭的工作,他請求上帝賜給他整整一年的時間,無所不能的上帝恩準了一年。上帝為他施展了一個神秘的奇跡:德國的槍彈本應在確定的時刻結束他的生命,但在他的思想里,發(fā)布命令和執(zhí)行命令的間隔持續(xù)了整整一年。先是困惑和驚愕,然后是忍受,最終是突然的感激。
《秘密的奇跡》節(jié)選
科幻電影是如何表現(xiàn)這種現(xiàn)實與思想中的時間差的呢?來看好萊塢著名導演克里斯托弗·諾蘭執(zhí)導的《盜夢空間》。
《盜夢空間》講述的是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扮演的造夢師,帶領了一支特工團隊,通過進入他人夢境,從他人的潛意識中盜取機密,并重塑他人夢境的故事。影片中,日本人齋藤被困在夢境里幾十年,垂垂老矣;但在現(xiàn)實中,不過是一場夢的時間,他依然年輕。
在夢中老去的齋藤與現(xiàn)實中一夢醒來的齋藤
“平行宇宙”是現(xiàn)下科幻作品中非常流行的元素,它經(jīng)常與“蝴蝶效應”組合在一起,告訴我們?nèi)松拿恳淮芜x擇都會分裂出截然不同的時空。
2004年上映的經(jīng)典影片《蝴蝶效應》,講述的便是不同的選擇可能造就的不同人生的故事:選擇童年時不與女主角相識的男主角,成年后與女主角在街頭擦肩而過;而選擇在童年時與女主角相識的男主角,成年后與女主角成了戀人。
其實這個概念,早在20世紀就已經(jīng)出現(xiàn)在了博爾赫斯的作品《小徑分岔的花園》中。
小說中,主人公的曾祖父彭口寫下的小說讓后世之人百思不得其解,因為故事中的人物總在上一章死去卻又在下一章活過來,總是干了一件事情同時卻沒有做這件事。對此,一位名叫艾伯特的漢學家給出了解釋:這只不過是對人物做出所有可能的選擇所造就的平行時空的描述。
在所有的虛構小說中,每逢一個人面臨幾個不同的選擇時,總是選擇一種可能,排除其他;在彭口的錯綜復雜的小說中,主人公卻選擇了所有的可能性。這一來,就產(chǎn)生了許多不同的后世,許多不同的時間,衍生不已,枝葉紛披。……在彭口的作品里,各種結局都有;每一種結局是另一些分岔的起點。有時候,迷宮的小徑匯合了:比如說,您來到這里,但是某一個可能的過去,您是我的敵人,在另一個過去的時期,您又是我的朋友。
《小徑分岔的花園》節(jié)選
博爾赫斯曾說:“我是神,是英雄,是哲學家,是魔鬼,是世界,換一種簡單明了的說法,我什么都不是?!彼麑ψ晕业脑u價也如同他的作品,矛盾統(tǒng)一著。而看了對博爾赫斯作品與科幻影片的梳理,你也許會想:博爾赫斯(1899—1986),阿根廷人,一個雙目失明的老頭,一個圖書管理員,或許,文學家會認為他是“叛徒”——他簡直可以算作一個科幻作家了。不管怎樣,在“粉絲”眼中,他堪稱通曉了語言與時間之謎的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