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可
“嗡嗡嗡,嗡嗡嗡,你是我的菜,最愛、最愛、最愛!”你說,蚊子專對你唱這首歌?
人有不同的血型——大多數(shù)人是Rh 陽性血型中的A型、B型、O型、AB型,還有一些屬于Rh陰性血型的,這都是根據(jù)紅細胞來劃分的;此外還有白細胞血型的分類。Rh陰性血型、白細胞血型大家可能比較陌生,本期我們要探究的事情,不提它們也問題不大。
探究什么呢?
蚊子有偏愛的血型,是指Rh 陽性血型中的A型、B型、O型、AB型。
A實驗、B實驗、C實驗……
曾經(jīng)有人做過這樣的實驗(先做好心理準備——聽起來有點頭皮麻麻的):
實驗員找來102個不同血型的人,讓他們把胳膊伸進密封箱里,里面裝著20只蚊子一一沒錯,就是讓這些志愿者挨蚊子咬!
找這么多人,是為了說明是普遍現(xiàn)象,而不是特殊例子。
難熬的10分鐘終于過去了,我們不問這些實驗者是否癢得發(fā)狂,只見研究人員抓起這些飽餐鮮血的蚊子檢測起來——不看別的,只看蚊子肚子里哪種血型最多。
只是一次實驗就得出結(jié)論似乎不夠謹慎,于是這樣的實驗又做了多次,最后的結(jié)論是:O型血最受蚊子歡迎。
為了便于說明,我們把這個實驗稱為A實驗。
結(jié)論真的可靠嗎?
有人指出,光看血型恐怕不嚴謹,或許蚊子叮咬與出汗、皮膚顏色、身體上的毛毛等也有關(guān)呢。于是有了B實驗。為了周全,B實驗不僅把血型列為實驗項目,還關(guān)注到了其他問題,包括二氧化碳。
我們知道,人呼吸的時候,吸進的是氧氣,呼出的是二氧化碳。為了讓實驗更有說服力,這次實驗不讓呼吸產(chǎn)生的二氧化碳影響到蚊子。
結(jié)論是:蚊子愛好與血型沒有一定的聯(lián)系,皮膚顏色、身體上的毛毛也不起決定性作用,倒是跟出汗很有關(guān)系。
那么,怎么來解釋人家做了那么多次實驗得出的結(jié)論:蚊子最喜歡O型血?
B實驗報告認為,A實驗沒有對蚊子屏蔽志愿者呼出的二氧化碳,而這很可能是吸引蚊子的重要因素。而且A實驗報告在統(tǒng)計數(shù)字的時候還出現(xiàn)錯誤,這更讓結(jié)論不可靠。
還有C實驗。在一部分捕蚊器里添加二氧化碳,另一部分保持原樣,結(jié)果添加二氧化碳的捕蚊器里抓到的蚊子,比不加的多了幾倍,甚至幾十倍。
與這個實驗相應的,是給人戴上面罩,讓呼出的二氧化碳濃度減弱,蚊子騷擾人的情況就大大減少。
這時,再設法減弱人身上的某些氣味,被蚊子叮咬的情況進一步減少。
所以,如果一個人大口喘氣、大汗淋漓,都容易招來蚊子。
后來又有人進行實驗,但也沒有肯定蚊子叮咬與血型有關(guān)。還有人說,蚊子有不同的品種,光對一種蚊子進行測試就下結(jié)論,也不嚴謹。
現(xiàn)在,人們對二氧化碳、汗味及其他體味、體溫等容易成為蚊子尋找目標的依據(jù),比較贊同。
汗味怎么來的
我們皮膚上有汗腺,1平方厘米的皮膚大約有80-200個汗腺,腳掌及手掌的汗腺更多,l平方厘米大約400個,全身大約有200多萬個。
汗腺由腺體、導管兩部分組成,在皮膚表面有口,叫做汗孔。汗腺通過汗孔排泄汗液,此外還能排泄廢物、毒素等。
汗腺分為大汗腺和小汗腺兩種。小汗腺除了個別地方,幾乎全身都有;大汗腺在腋窩、臍窩等處,大汗腺比較喜歡毛毛多的地方。
小汗腺長得比較小,分泌的汗液里,主要成分是水、鈣等,經(jīng)過細菌“加工”后會有臭味,比如腳臭。
大汗腺腺體比較大,分泌的是水、鐵等白色、黏稠、無臭的汗液,經(jīng)過細菌“加工”后會產(chǎn)生特殊的臭味,這就是狐臭。
平時我們在吃了大蒜、大蔥后,即使過了兩三天,身上仍會散發(fā)出很重的蒜味和蔥味,這是因為大蒜、大蔥把它們特殊的氣味通過汗液排泄出來的緣故。
蚊子挑茵
那么,你玩了一身汗,臟兮兮的蚊子就來跟臟兮兮的你做伴了,趕快去沖個澡,沐浴露、專用香皂多涂一點,蚊子就對你沒興趣了?
可是,要當心了,也有可能越洗蚊子越喜歡你!
剛才說過,蚊子對氣味很有興趣。人體氣味有多種“源頭”。比如你吃了大蒜,除了通過汗液,在呼氣時也會帶上大蒜那有點刺鼻的氣味;你吃巧克力,就會帶上巧克力有點香噴噴的氣味。
人體氣味的不同,還跟皮膚表面細菌有關(guān),因為如果沒有細菌,你的一身大汗是不會產(chǎn)生怪味的。蚊子特別喜歡皮膚上的一種氨氣味,這是某些細菌幫忙的結(jié)果。皮膚表面細菌種類少的人,容易招引蚊子,細菌種類多的人,對蚊子的“魅力”弱許多,因為可能“復雜”的氣味攪昏了蚊子的辨別力,讓它們“臭” “香”難辨。
剛才說的不洗澡是個玩笑,因為細菌種類不會越洗越少。而且,洗掉從外面沾染到身體上的有害細菌,對健康太重要了,雖然不是所有有害細菌都能洗掉,但比不洗要強上千萬倍。至于從防止蚊子叮咬角度來看,洗干凈了,少了蚊子喜歡的氣味,蚊子找你也就不那么容易了。
蚊子除了把氣味當目標,其實它們的眼睛也是有作用的。它們的眼睛對太亮、太暗都不喜歡,它們的視力最適應的是“陰暗”,特別是深色、溫暖、潮濕的物體——如果你穿著深色的衣服,不就是這樣一個“物體”嗎?身體有體溫,皮膚有排汗功能,所以有濕度。
驅(qū)蚊
再怎么“打掃”,也不可能讓蚊子乖乖地離你而去,驅(qū)蚊用品就這么被發(fā)明出來了。
最“老式”的蚊香,是殺蟲劑,讓蚊子在呼吸過程中逃跑或死去。
滅蚊燈是根據(jù)蚊子尋找叮咬目標的特點,模仿人體引誘蚊子種種特性,吸引蚊子落入燈中把它們消滅。
一些驅(qū)蚊花露水,里面放了避蚊胺。避蚊胺會在皮膚周圍形成屏障,讓蚊子對皮膚揮發(fā)出的氣味等失去尋找方向,使人避開蚊蟲的叮咬。
自相殘殺
其實,蚊子不僅咬人,它雖是動物界的,但也要咬動物。對人類來說,這可算是動物界的“自相殘殺”吧,哈哈。
沒有驅(qū)蚊用品,動物是怎么來對付蚊子的呢?
舉幾個例子吧。
大象居然也是蚊子叮咬的對象。大象的皮膚皺巴巴的,有些皺褶的縫隙間比較薄,蚊子那6根雖然很細,但很尖利的螫針就能插進大象皮膚飽餐一頓大象血了。大象的辦法是,如同涂抹驅(qū)蚊花露水那般,把泥沙、泥漿涂在身上,堵住皮膚褶縫,使得蚊子無從下嘴。
斑馬用的是很多動物都用的現(xiàn)成武器:甩動尾巴驅(qū)趕蚊子,與人搖扇子產(chǎn)生風趕蚊子是一個道理。此外,斑馬身上的“條紋衫”,有模糊敵人視線、隱蔽自己的保護色作用,對迷惑蚊子也有一定效果。
不過,也有動物用“驅(qū)蚊劑”的。
兇猛的老虎也怕蚊子的攻擊,它的辦法是自己制造驅(qū)蚊劑:它的唾沫氣味是蚊子無法忍受的,它就把唾沫不斷涂在身上。
河馬身上分泌出的紅色液體,也是一種驅(qū)蚊暗器呢。
你別以為蚊子在動物界屬于全攻擊選手,它的天敵也不少。
比如,蜘蛛會用網(wǎng)逮蚊子,然后用消化液殺死它,再把它吃掉。
青蛙利用自己綠色外衣躲在綠色植物里,蚊子飛過,就迅速伸出長舌把蚊子卷進嘴里,那場景是非常精彩的喲。
蝙蝠、壁虎、蜻蜓、燕子等,也是消滅蚊子的好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