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由中國自主研制,代表著中國航天的最尖端,承載著浩瀚星河的中國夢。它就是神舟飛船。
神舟飛船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每一個部分都需要精密又尖端的科技支持。今天帶大家看看,完成太空任務(wù)后,返回艙是如何在科技的幫助下,攜宇航員度過驚魂9分鐘返回地球的……
太上老君的煉丹爐
在這9分鐘里,返回艙面對的可比太上老君的爐火還要厲害。我們常見的防熱金屬和設(shè)備,要是身處返回艙的條件,分分鐘可就化為灰燼了!
三味真火:摩擦超高溫
返回艙返程時會與大氣劇烈摩擦,飛船表面的溫度會因為摩擦而超過2000oC,整個載入過程有530秒。如果不解決防熱問題,飛船還沒等落地就會燒成灰燼。
三味真火:減重方程式
重量決定了一艘航天飛船的運載能力、使用壽命等,而神舟飛船對重量的要求相當嚴苛,如果裹上太厚的外殼做防熱,那可就真成了一個只能在太空中燃燒的鍋爐了。
三味真火:高低溫交換
在驚魂9分鐘前,飛船還要在太空軌道上運行很久,而軌道的溫度上至120℃下至-120℃,每90分鐘,神舟飛船就要經(jīng)歷這樣一個高低溫的變化循環(huán)。材料都是會發(fā)生熱脹冷縮的,這種不斷變化的溫度,會讓普通防熱材料的防熱層開裂,還沒使用就成了廢品。
梆梆梆梆!在種種嚴苛要求下,我國科研人員付出十幾年心血的成果——低密度燒蝕防熱材料,閃亮登場。它就是神舟飛船的防熱衣,為宇航員生命中驚心動魄的9分鐘保駕護航!
首先,它可以承受2000℃的高溫,并在高溫的過程中發(fā)生分解、抗化、升華一系列的吸熱反應(yīng),從而帶走大量的熱量,保護內(nèi)部結(jié)構(gòu),就像蠟燭一樣,燃燒自己,照亮別人,保護神舟飛船平安回家。
其次,防熱材料占整個系統(tǒng)結(jié)構(gòu)重量的占比是45%,如果我們把它的密度降低10%,就可以節(jié)約出58公斤,相當于一個航天員的重量。
最后,面對高低溫循環(huán),它的防熱層直接粘接在承力層殼體上,結(jié)構(gòu)簡單,而且重量小。
蜂窩防熱衣
低密度燒蝕防熱材料看起來就像是蜜蜂窩,它是怎樣成型的呢?中美兩國可各有各的不同!
中美工藝大比拼
美國:單孔灌注技術(shù)。2010年的獵戶座大底,就是用這個方法。
獵戶座大底直徑5米,每一個蜂窩的內(nèi)徑只有6毫米,相當于大底上密布了33萬個蜂窩,成型的時候就需要工作人員一個一個進行灌注,需要差不多5個月的時間才完成。
中國:通過熱壓罐設(shè)備把材料整齊地碼放在蜂窩格子的上部,上面糊上一個真空帶,整個體系里面抽著真空,外面通過設(shè)備對它進行加壓,通過內(nèi)外壓差,就讓材料整體壓到了蜂窩里。
這個工藝非常簡單,還有一個好處:產(chǎn)品的尺寸有多大,就選用一個相應(yīng)尺寸的熱壓罐,可以一次成型,整個過程前后不會超過8個小時。
最終飛行前還要檢驗材料是否合格。直接放到高溫里試著燒一下?這種材料只能用一次,然后就沒用了。別急,科學(xué)家們早就想到了好辦法——隨爐。
用相同的原材料跟著這個即將上崗的材料一起制作,經(jīng)歷同樣的歷程、同樣的環(huán)境,有的干脆就是從一個爐子里燒出來的,所以它叫隨爐材料。
隨爐材料的性能就代表著產(chǎn)品的性能。我們檢驗時,檢驗這個隨爐材料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