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海博
“滿目悲生事,因人作遠游?!辈徽撋钤鯓涌?,也不論漂泊到什么地方,杜甫總關(guān)懷著國家的安危和人民的疾苦。
759年,華州及關(guān)中大旱的天災(zāi),昏暗的政治官場,都讓杜甫痛苦不已,因此,乾元二年杜甫棄官入川。他回溯歷史,于先賢的群像中汲取力量,他說:“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這時他已四十七歲,生活的困苦、仕途的多難,讓他怎能不“淚滿襟”呢?但他沒有被磨難壓倒,盡管他辭去了職務(wù),但他仍心系天下,在看到百姓流離失所、忠正之士黯然退場后,他憤慨而又真誠地發(fā)聲:“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一位流離失所、衣衫襤褸的詩人能飽含深情地說出這句話,他無疑是偉大的。
天下寒士“俱歡顏”無疑短期無法實現(xiàn),但為自己找一個暫時的棲身之所還是可以的,“流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杜甫很滿意周遭的環(huán)境與安定的生活。
但他畢竟是一個心懷天下的詩人,所以得知官軍收復(fù)失地后就會無比快樂:“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
此時的他終于得到了暫時的快樂,然而隨著嚴武的去世,他不得不再次踏上顛沛流離的路途,一路經(jīng)過嘉州、戎州、渝州、忠州、云安、夔州。路途的苦難并不能拘囿詩人的胸懷。
“星垂平野闊,月涌大江流?!薄芭P龍躍馬終黃土,人事音書漫寂寥?!倍鸥Φ囊暰€已不局限于一地一隅一人的苦難,而是放眼于整個歷史,從個人的苦難上升至民眾的苦難和國家的苦難。
他老了,回顧自己一生的坎坷與磨難,年邁的詩人嘆息:“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p>
768年,杜甫思鄉(xiāng)心切,因戰(zhàn)亂歸鄉(xiāng)未遂;770年,臧玠動亂,歸鄉(xiāng)未遂,至耒陽,江水暴漲,仍歸鄉(xiāng)未遂。在生命的最后,杜甫又發(fā)出了一聲吶喊,凝結(jié)了自己一生的坎坷與念想:“老病南征日,君恩北望心?!?/p>
大歷五年冬,潭州岳陽之間,江上孤舟中,杜甫卒。
杜甫在四川漂泊了八九年,在湖北、湖南漂泊了兩三年,770年冬,死在由長沙到岳陽的一條破船上?!皯?zhàn)血流依舊,軍聲動至今”,這是杜甫對國家和人民最后的懷念……
【作者系山西省太原市育英中學(xué)高1601班學(xué)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