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慶
從茵萊湖去往蒲甘,是一個由山地到平原,從陰雨綿綿到炎炎烈日的過程。太陽暴君一樣在世界中燃燒,水稻田越來越少,土壤的顏色也在改變。但這里依然是一片物產(chǎn)豐饒的土地,這得益于當?shù)爻錾乃喔取T缭谇暌郧?,孟族就在這一干燥地區(qū)建造了有“人類奇跡”之稱的皎克西水利灌溉系統(tǒng)。這使得該地區(qū)對此后相繼成為緬甸都城的蒲甘和阿瓦都是重大的戰(zhàn)略要地。哪個王朝得到了這里,就得到了一座取之不盡的糧倉。道路與田野走到盡頭之時,蒲甘出現(xiàn)了。那是一座又一座赭紅色的建筑,像是夕陽下的云朵停在了地上。也似乎是大地穿上了一件又一件僧袍。陽光下,伊洛瓦底江宛若金色的大魚自北方流過,蒲甘位于大魚的東邊。在緬甸,佛塔遍布各處,山頂上、小島中、某個街角、一汪水中的影子……一座佛塔剛從視線里消失,另一座又出現(xiàn)了。蒲甘則是緬甸眾塔的心臟、眾塔的數(shù)量與密度、眾塔的王、眾塔的極致。塔在這里成了軍隊、獸群、花叢。資料中說,在最巔峰的時期,這片土地上曾聳峙著13000多座佛塔。即便如今,經(jīng)過戰(zhàn)爭、地震、時間的黑夜,仍有2000多處佛塔,400多座寺廟在伊洛瓦底旁的大地上活著。
早晨九點剛過,太陽已將我曬得發(fā)昏。我騎著一輛破破爛爛的自行車前去參拜蒲甘的各處佛塔。風卷起一陣陣沙塵,在我臉上和汗水粘在一起。自行車無休無止、聲嘶力竭地“嘎吱”叫喚,仿佛也在喊熱。前方蒲甘的曠野一直延伸到遠山的腳下。這是一條沙土路,旅館工作人員告訴我,騎車的時候要小心,有蛇出沒。我現(xiàn)在不擔心蛇,只覺得熱,我感到熾熱的溫度幾乎要把自行車輪胎燒化了。到處是佛塔,熱的實在受不了了,我進入其中一座。世界瞬間涼快。巨大的拱門四面對開,塔內(nèi)刮著大風。一只松鼠坐在佛的一只手掌上睡覺,佛陀眼皮朝下耷拉著,似乎正看著這只松鼠,它在日頭下的寺廟中得到庇護。我進去,它慌慌忙忙跑掉了。不光是松鼠熱,任何時候都會有人在神像前、樹蔭下、水缸邊呼呼睡著大覺。在這里,躺下來,是最涼快的姿勢,自行車是給我這種患有多動癥的游客準備的。某些佛塔的大門用鐵柵欄鎖著,要進去,你先得叫醒睡覺的看門人。
蒲甘令人總會產(chǎn)生一個想法,不是眾多佛塔坐落于蒲甘平原上,而是蒲甘平原存在于各個佛塔的間隙中。佛塔多,著名的佛塔也多,達瑪央吉、蘇拉瑪尼、阿難陀、它冰瑜……這些個沒有十天半個月你都不可能看仔細,要想看完這里的塔,也許一年,也許兩年,也許一輩子都不夠。這取決于你用哪種方式來看。墻面上到處是殘缺不清的大象、牛、馬、佛陀之類的壁畫。鴿子、蝙蝠住在塔內(nèi),走廊里充斥著不知哪種動物的糞便氣味,所有人在塔內(nèi)必須赤腳行走,腳底板偶爾會感受到濕滑。壁畫有的被保護起來了,更多的仍在游客的手和快門下暴露。有一位西方游客熱衷于在壁畫上寫下“到此一游”之類的話,我在好幾處寺廟中發(fā)現(xiàn)了他的“大名”。他是在2012年寫上去的,那一年,緬甸剛剛開放。所有知名寺廟的外圍已被小攤小販占領(lǐng),即便旅游淡季,追著你賣明信片的小孩兒仍會絡繹不絕。許多小孩已經(jīng)學會不使用向游客直接討要這種低劣的手段得到錢財,而是一種更為聰明的空手套白狼的本領(lǐng)。其實不能算做“空手”,他們只是拿一些低面額的老撾、越南、柬埔寨、泰國、尼泊爾、印度的錢來換取美金,人民幣也湊合著行,英鎊更好。要不要和他們玩這個換錢“游戲”取決于你的意愿、善心和那小孩兒的高明程度。某位游客抱怨小攤小販小孩子打擾到自己的旅行了??墒窃捳f回來,誰又愿意每天屁顛屁顛跟在別人屁股后頭去打擾別人呢?大家無非都是為了生活,你過你的,他過他的。之所以會被打擾到,是因為首先你選擇來到了這里,人家才是這里真正的主人。其實根本沒人打擾到你,是你自己的心打擾到自己了。世界來自平衡,平衡來自心內(nèi)。大大小小幾乎每座塔內(nèi)都有一個被封閉起來的密室,不知道是不是藏有通往另外世界的秘密通道,或是幾部價值連城的經(jīng)書。這是一個魔幻現(xiàn)實主義的國家,密室里出現(xiàn)什么都有可能。
1975年,蒲甘發(fā)生里氏6.5級地震,許多壁畫、佛塔被毀,修復工作如今還在繼續(xù)。只是使用的方法有點兒觸目驚心,一些破損的地方直接用水泥填補起來,看著有點兒擔心。那不是修復,是另一場地震。
阿難陀,它冰瑜是蒲甘最著名的兩座寺廟。如今更像是新修不久、粉刷如同迪士尼樂園里的某個水晶宮殿。地上鋪了馬賽克瓷磚,壁畫蕩然無存,被新近生產(chǎn)的涂料、油漆遮蓋。只有在某個偏僻的角落,粗心的維修者遺漏掉的一個縫隙,古代依然在那里閃著光,可惜更像是整體這個嶄新世界中的一道傷口。這兩座建筑本是蒲甘最美的塔廟,它冰瑜高達63米,是蒲甘最高的一座。阿難陀的建造據(jù)說是和當時印度著名的烏達雅吉里洞窟一較高下。在另一座供有三尊大佛的塔內(nèi),門口的地板竟然用瓷磚拼出“welcome(歡迎)”字樣,真是“用心良苦”。那里面的大佛無比美麗,風從門洞走進塔中,供桌上的花朵飄出陣陣芬芳。我雙膝一軟,跪于佛前。仰頭,看見佛正低垂著眼眸。他的頭頂落著兩只鴿子。有一點不得不承認,地板磚、水泥、油漆、涂料,各種錯誤的修復方法,這一切并不影響蒲甘的偉大。蒲甘的偉大是信徒賦予的。他們建一座塔是修給自己、來生、世間,修給“業(yè)”的,不是為了在大地上建造一個景觀。景觀是大地被信仰填充后,無意間出來的。在瑞姑塔上,修這座塔的國王刻下了一首偉大的誦詩,其中一段寫道:“但是我將建造一道大堤,穿過那生死輪回的長河,讓眾生迅速渡過,以達到幸福之都。我自己將渡到彼岸,并將沉溺者也帶過此河……啊,我已克制了自己,將使任性的人也能克己;我自己得到安樂,將使膽怯的人得到慰藉;我自己已被喚醒,將喚醒別的沉睡的人;我自己已做到冷靜,將使內(nèi)心焦慮的人也變得冷靜;我已得到解放,要解除被束縛者的桎梏。我自身安靜,并將在美善的教旨指引下,使人間憎恨歸于平息?!?/p>
毫無疑問,蒲甘是一個奇跡。但如果單從壁畫的美學水準、某一建筑的宏偉程度來說,蒲甘的美是有限的。跟風的人喜歡把這里的壁畫描述的無比精美,世上第一。建筑神奇至極,足以媲美吳哥。我覺得不是他們說的那樣,敦煌的壁畫比這里好看,吳哥的建筑比這里厲害。吳哥現(xiàn)在已經(jīng)不是“建筑”了!這些人不僅沒有了解蒲甘的美,更未曾明白吳哥的偉大。蒲甘變成奇跡不是一天兩天的事,一代一代狂熱的信徒在大地上修了兩百多年,數(shù)萬座佛塔,才讓它變成了奇跡。蒲甘的雄偉是利用數(shù)量來達到,質(zhì)量乃其次。在緬甸民間有句說法:“多得像蒲甘的塔一樣數(shù)不清”。我們探討一座遺跡外貌的“新”與“舊”之時,我們已經(jīng)唯物了。大多信徒們或許更愿意獻給佛陀一個嶄新熠熠的世界。無知且囂張的家伙們往往把這種“意愿”稱為“盲目”。信徒們在舊的屋子里睡覺、做飯、生兒育女,他們修一個新的,才能把諸神的庭院和人間的煙火區(qū)分開來。信仰對于信徒而言是永恒的,是時間的整體。人類歷史、寺廟中古老的痕跡在做為整體的時間面前小到連九牛一毛、滄海一栗都不是。在東南亞,獻給諸神的殿堂使用的材料永遠是石頭、磚塊。越南的美山、柬埔寨的吳哥、老撾的瓦普、泰國的阿瑜陀耶、印尼的婆羅浮屠……因為這些材料最結(jié)實。而一般家庭住的屋子,幾千年來都是普通的木頭、茅草,家庭住房的建造水平開始便是結(jié)束,一開始的高腳屋已經(jīng)足夠適合這片土地的生活,這里的氣候了。也許信徒從來就沒關(guān)注“新”或者“舊”這樣形而下的問題,他們想的只是修一座神廟,期望神來到其中,然后人們在神的面前跪下。
蒲甘如今更像一個宗教與生活完美結(jié)合而達成的場,古老生活的現(xiàn)場。即便幾座塔已被修復的沒什么遺址的氛圍了,這片土地依舊如古代般荒茫。坐一艘船去伊洛瓦底江的對岸,對岸什么都沒有,只是對岸。對岸的草啊、山啊、風啊、云朵的影子啊、人們的生活啊……對岸只是對岸。渡口搭了個兩平方米左右的茅草棚,人們在此岸等船的時候,坐在里面矮矮的木頭板凳上乘涼。幾個人合伙把一輛摩托車抬上船,兩位身著紅袍的僧人坐于船中。過了河,男子從船上下來,騎著摩托車自曠野消失,身后卷起一陣塵土。大地太空曠了,摩托車在這個地方已經(jīng)沒有了在城里做為機器的那種生硬,好似一匹馬?!翱铡辟x予了它生命。另一處岸邊生長著許多高大的芒果樹,低處的果實已經(jīng)落下,也可能是鳥或者人把它取走了。高處的我無法夠著,用一塊石頭想把它砸下來。可惜每次扔出去的是石頭,掉下來的依然只有石頭。一位嚼著檳榔的男子出現(xiàn)在我身邊,他笑著,掏出一支已經(jīng)磨出包漿的彈弓,幫我射下來三顆芒果。然后像劫富濟貧的梁山好漢那般一言不語,揚長而去。一條濕漉漉的籠裙穿在他身上,想必這位好漢是剛從河里出來的吧。河邊永遠都有人泡在水中,男男女女、老老少少、日日夜夜,帶著小兒子的父親、挺著大肚子的妻子。幾條狗因為熱,也一路小跑急匆匆躍入水中。鴿子在這一切場景的邊沿安心地低頭飲水。伊洛瓦底江是緬甸的母親河。一下子明白了“母親河”的真正意味。所謂母親河,便是如果你渴了,就去水邊,母親在那里等著。伊洛瓦底是此地萬物、大地的母親,不僅僅是人的。作為母親的伊洛瓦底已經(jīng)老了,江面是她的臉。風吹過,她的臉上全是皺紋。皺紋之下,藏著她偉大的身體。那里面有一個巨型的懷抱,一切進入的,皆被抱住。我赤著腳,跟隨人們、木船、小狗、鴿子的嘴、岸邊搖晃的草木和他們一起走入水中。一直待到日落西山,牧牛的婦女趕著一群白色的牛打夕陽下歸來。她看我的礦泉水瓶子空了,就給我在牛身上擠下一些乳汁。她端過來,我便喝了。這牛奶帶著某種身體內(nèi)部的溫度,原始的乳汁。后來,我在岸邊躺下,聽見河水流動的聲音。風是涼的,傍晚的大地散出的熱氣傳到我的后背。低處的云朵從天空飄過的速度飛快,高處的則很緩慢。在我的頭頂,樹葉依然是綠的,但已經(jīng)被陽光染成了另外一種泛著金色的綠,宛若有誰在葉子上剛剛修了一座座小金塔。葉片的正上方,有一片藍色,那里是天空。
觀看落日的金光照亮伊洛瓦底江畔的萬千佛塔絕對是這個星球最壯闊的景色之一。許多游客來到蒲甘,是沖著國家地理雜志那種明信片式的日出日落而來。于是幾座角度極佳的觀景點迅速被旅行團的大軍和他們他們手里扛的、脖子上掛的、肩膀上背的,各種各樣型號不同的照相機占領(lǐng)。他們太熱衷于給這個世界“拍照”,常常忘了世界也在給他們“拍照”。在這個時代,許多人花巨款給自己的腦子修了一座監(jiān)獄,在廣袤無垠的世界中把自己的目光用一個或者照相機上的,或者心里的取景框給鎖起來。他們很容易“高潮”,只需聽到快門咔嚓、咔嚓、咔嚓的聲音已經(jīng)足夠,而不管得到的是什么。因為是快門,他們忘記了慢。他們還不懂“拍照”的真正意義,如果一定要拍,那應該去“拍”你自己的心。這需要勇氣。時間會在任何一張照片中產(chǎn)生或多或少的力量,你把照片拍好,你得等著。也許十年八載,也許一輩子都不夠。遠離快門聲的唯一辦法是,找一座尚未在旅行攻略中出名的佛塔,然后順著墻壁獨自爬上去。不要輕易聽信他人說此乃對神的不敬,這是為了更靠近。
此刻,疾風從曠野的那邊掠過高處的塔頂。一只鳥站在塔尖,風吹亂它的羽毛。塔上的鈴鐺響著,和鳥的叫聲混合后一起傳來。蒲甘萬千佛塔的遠處。一座座赭紅色的建筑,此刻像是燃燒了起來,大地上開滿了火焰的花。大火之中,每座塔都好似一枚方方正正的漢字,一首唐詩就這樣在大地上出現(xiàn)了,李白或是杜甫也許剛剛鉆進某座塔中。無數(shù)佛塔、樹木的影子在大地上縱橫交錯,影子在夕陽的余暉中不停變幻,如同大地張開了一個又一個正在咀嚼的嘴。一輛牛車在影子與影子間的灰塵里穿行。人類在時間里被吃掉。不知哪個地方的喇叭里傳出僧侶誦經(jīng)的聲音,馳過平原的摩托車上響著一首歌。我獨自坐于塔頂,閉住眼睛,眼前并沒有變?yōu)槠岷谝粓F。光穿過我的眼皮,我看見自己的眼皮是紅色的,如同心臟。夕陽在世界中閃爍,我感到它宛若跳動。
去蒲甘博物館。在緬甸,所有的寺廟都要脫鞋才能進去,博物館卻不用。盡管這個地方珍藏著幾百尊各個時期的珍貴佛像。缺少了信徒的供奉,這些塑像現(xiàn)在已經(jīng)不是神了。在世界各地的博物館中,它們作為文物來出現(xiàn)、存在。鴿子在博物館的天花板下面飛,不是為了制造某種“景觀”,是鴿子自己從窗戶飛了進來。可能是因為館里開著空調(diào),涼快。不知道這里是不是地球上唯一一座“收藏”著活體鴿子的博物館?許多大幅文字介紹是手寫的,這文字因沾染了書寫者的體溫、掌心的汗,而不再有打印體的呆滯、死板,看起來更親切生動了。小幅的介紹則是打印機印刷出來的,估計這個地方還沒有大型打印機。大廳放置著幾尊新鑄的老國王銅像,國王常常赤著腳,信徒一樣坐著、站著、指著什么地方??上囆g(shù)價值不怎么高,太寫實了,而且國王姿態(tài)不同,表情卻個個雷同。寫實,卻沒有了人真正活著的豐富。一間房子掛滿了表現(xiàn)蒲甘各座寺廟造型的油畫,像是西方人畫的,其實是一些緬甸畫師所作。另有一間屋內(nèi)放置著姿態(tài)各異的佛陀塑像。都是古代的能工巧匠雕出來的。他們是工匠,也是信徒。館內(nèi)收藏的年代最早的雕像大概是11世紀時期的,那時候的“佛”是一位高鼻子尖下巴的印度人。往后,12世紀的造像鼻子變低了一點兒。到13世紀,已經(jīng)是緬甸本土人的外貌特征了。許多美麗的文物在大廳內(nèi)隨意擺放著,走在里面,時刻得克制自己內(nèi)心幽暗的欲望。這是一個沒有安裝攝像頭的博物館。打掃衛(wèi)生的清潔工拿著巨大的拖把四處轉(zhuǎn)悠,沒有在拖地,似乎就是拿著拖把閑逛。整個博物館只有我一個參觀者,我們遇見的時候互相笑笑,問個好。忽然,她在空曠的博物館里唱起了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