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渡橋
河上的可渡橋,穩(wěn)控了江水的漲跌
舟楫已于民國六年停擺,放回到清朝
放回到三國,放回到諸葛亮的眼前
有船時,可渡就好
有橋后,通暢更快
在可渡河上,我看到可渡石橋
是保留下來的文物
如今只承載光陰,不再搭乘
如今的可渡河上,肩負出入滇黔使命的
是一九九一年修的單孔鋼筋混凝土大橋
便暢著可渡人家
聯(lián)通著現(xiàn)代社會生活
可渡驛道遺址
五尺寬,不規(guī)則的石板
蜿蜒在山坡上,之字彎又之字拐
像一條龍,把體內(nèi)的血脈命名為:
官員出差、調任與巡視的政務通道
商賈經(jīng)濟往來的通道
物資、糧草運輸?shù)耐ǖ?/p>
公文信息、軍令軍情傳遞的通道……
石板知道:曾經(jīng)石匠們的勞作,以及
鑿石的工人手上布滿的老繭
背馱肩扛石塊的工人的汗滴
精心鋪筑的工人頭上青絲變白發(fā)
可渡驛道遺址上,歷史見證
修道人用心血促進了生產(chǎn)力的發(fā)展
桃溪泛錦
春暖花開時,在山谷中、桃溪上
桃花隨風飄舞
溪中桃花瓣,瓣瓣惹眼睛
谷中山道上,紅艷最惹情
山水奇特,泛溪錦繡
花在水中飄,水在花中流
別有情趣
你看,遍植桃花的明代指揮李文龍
正在亭里邀賓宴會
你聽,明代地理學家徐霞客
正在吟誦:
“仁智之情,動靜之理
“桃花流水,出自人間
“云影苔痕,自成歲月”
你讀,清末民初的地方民族工業(yè)家浦在廷
正在作詩:
“仙景留何處,宛溫水月宮
“蟠桃栽哪里?花片泛溪中
“夾岸無紅樹,尋源有釣公
“我疑斯間底,怕與武陵通”
寶圓洞天
儒、釋、道三教合一
于峭壁懸崖中的張口洞
洞分三層
上層佛陀座
中層虔徒留
下層藏夢居
洞外的望江樓上可見可渡河
流逝人間物事
洞內(nèi)的三教,推陳出新
把最熟悉的東西調和了起來
那些善男信女們
在寶圓洞天寺廟里
唱讀的經(jīng)書
每一個字都是福音
可渡古炮臺
炮火硝煙已散盡
火炮已經(jīng)不復存在
只留下青石古炮臺
伴著綠樹青草
與風為伴,與雨相擁
見證著六百年來的塵埃起落
炮臺邊上的草木,極力地生長
長寬的是胸懷
長高的是安寧
長長的是幸福
摩崖石刻
“山高水長,水流云在”
西南境內(nèi)迄今最大的石刻
相對位置最高的石刻
在可渡河北岸
翠屏崖上,楊升庵所題
一崖石壁,壁立千仞
因石刻而璀璨
山是高的,水是蜿蜒流長的、清澈的
云是流動在天上和水里的
這些,都是在可渡最顯眼的
作者簡介:李章順,男,1987年9月出生,貴州威寧人。中國詩歌學會會員,有作品見于《詩選刊》《中國詩賦》《現(xiàn)代作家》《草?!贰堆雍印吩姼杼乜取?/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