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大樸
【摘? 要】目的:觀察腹腔引流管在臨床腹腔引流中的療效。方法:對120例普外科腹腔引流病人,予以腹腔引流管腹腔引流并觀察臨床效果。結果:120例病人中,其中 115例病人拔管順利,成功引流,5例病人出現(xiàn)病情發(fā)現(xiàn)不及時、延長拔管、切口感染等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為4.34%。結論:腹腔引流管在術后腹腔引流患者中的應用效果比較明顯,具有較高的臨床應用價值。?【關鍵詞】腹腔引流管;腹腔引流;普外;療效
為滿足臨床治療需要,病人通常需要采取各種引流管進行引流治療,一些患者因手術需要將胃管、留置導尿管等在術前置入體內,并將引流管留置在術后切口,用于將切口的血膿性分泌物引出,使術后感染發(fā)生率明顯降低,使手術切口早日愈合。因普外科病人具有疾病種類多、應用引流管率高、發(fā)病率高、手術量大等特點,使腹腔引流引發(fā)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也明顯升高,使醫(yī)護人員工作量及難度都明顯增加,在一定程度上也影響患者的療效。為研究腹腔引流管在臨床腹腔引流中的應用效果,我院對2015年1月-2018年10月期間外科收治120例采用腹腔引流管進行腹腔引流的病人資料進行療效分析,現(xiàn)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120例腹腔引流患者均為我院2015年1月-2018年10月期間外科收治的住院病人,其中男性81例,女性39例,年齡23-67歲,平均年齡(48.7±1.6)歲。疾病種類:腹部槍傷或刀傷4例,外傷脾破裂13例,外傷肝破裂3例,腸梗阻22例,腹膜炎合并胃腸穿孔23例,壞疽闌尾炎穿孔55例。
1.2方法? 120例普外科患者均采取常規(guī)手術方法進行治療,認真做好術前準備,其中置多根引流管3例,置雙引流管15 例,置單根引流管25例,采取安全觀察引流33例,采取治療性腹腔引流44例?;加惺改c胰外傷、多發(fā)性腹腔囊腫及復合外傷的病人需留置多根腹腔引流管,其中,實施脾窩引流5例,實施小網(wǎng)膜囊引流12 例,實施陶氏腔引流12例,實施右結腸旁溝引流有22 例。引流管在病人體內留置最長時間為半個月,最短為36小時,外傷性胰瘺患者置管時間最長。
2 結果
在120例患者中,共有115例病人達到預期引流效果,在腹腔引流過程中,有5例患者產生臨床并發(fā)癥,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為4.34%。
3 討論
腹腔引流管這一技術的主要目的在于引流出患者腹腔內存積的滲液與血水,繼而幫助醫(yī)護人員及時發(fā)現(xiàn)患者是否出現(xiàn)腹腔出血及術后吻合口瘺等并發(fā)癥
3.1放置腹腔引流指征。在臨床實際工作中,一般可將腹腔引流按照不同目的分為預防性與治療性兩種引流情況,壞死組織、異物與瘺、積膿、積氣、積血、積液等需要進行治療性引流,監(jiān)測患者腹腔膽道、內胰、胃漏或活動性出血等情況需要進行預防性引流。預防性引流的早期預測比較困難,所以在術后較容易發(fā)生并發(fā)癥。盡管在實施腹部手術后是否需要留置預防性引流管具有較大的爭議,但一般要結合腹腔情況、術后效果、疾病及手術方法等方面予以考慮。若在術中發(fā)現(xiàn)任何異常情況,要考慮實施腹腔引流進行放置引流管,以體現(xiàn)預防性引流的作用。
3.2選擇腹腔引流管及引流分類。腹腔引流包括主動性與被動性兩種引流,主動引流是指利用外源負壓裝置吸引作用將體內液體吸除,而被動性引流是指在重力及腹腔流體壓力差作用下,通過引流管將腹腔內液體引出。當前,引流裝置被動性吸除液體方法在臨床上比較常用。而咳嗽、嘔吐等因素都會影響被動性腹腔引流效果,有效引流管要具備以下條件:①不能被X 線穿透,通常在臨床上常采用硅橡膠管與乳膠管作為引流管,硅橡膠管應用較多;②對組織不具有刺激性或只具有較小的刺激性;③不易發(fā)生堵塞、變質、斷裂、受壓等情況;④具有光滑的表面,質軟并可隨意彎曲。
3.3腹腔引流管放置方法。①引流管放置要符合低位、捷徑原則,盡可能將引流置于盆腔、結腸旁溝等需引流的鄰近或較低位置,確?;颊咛幵诎肱P或平臥姿勢的最低位;②引流保持通暢,避免引流管扭曲或受到壓迫。腹腔感染且積液嚴重的患者,一般不能利用單一引流管得到理想引流效果,應采用三腔管或雙套進行引流,嚴重者實施多管灌洗引流方式;③戳孔引流時要確保最低位,使引流保持通暢,若在胃手術后進行引流,不能從前腹壁引出,而要在側腹壁的腋中線部位引出。
3.4腹腔引流并發(fā)癥。術后加強管理,嚴密觀察,降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腹腔引流并發(fā)癥通常有以下幾種類型:①腹腔感染;②引流管落入腹腔或脫出;③腸粘連;④消化道瘺;⑤由其它原因造成的引流管位置不當?shù)取?/p>
3.5腹腔引流的觀察。在術后實施腹腔引流過程中,要保持引流通暢,避免打折、扭曲、脫管等。同時觀察顏色、性質、量,看有無異常。防止逆行感染,保持引流袋低于引流口位置。每周更換1-2次引流袋,更換時注意無菌操作。及時拔管。
本組治療結果顯示,120例普外病人術后采取腹腔引流方法進行治療,顯著改善了臨床癥狀,在腹腔引流過程中有5例患者產生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為4.34%,其中病情發(fā)現(xiàn)不及時3例,切口發(fā)生感染及延長拔管各1例,臨床效果滿意。
綜上述,腹腔引流管應用于術后腹腔引流病人,可有效鞏固療效,減輕患者痛苦,但在臨床中應用中,如不規(guī)范操作也會產生一些并發(fā)癥,使患者康復時間延長,增加患者的痛苦。因此,采用腹腔引流管實施腹腔引流前,要認真進行權衡,才會使引流滿意的效果。
參考文獻
[1]王紅光.淺談腹腔引流管在普外手術中的應用[J],醫(yī)藥前沿,2012,16(2):116-118.
[2]劉慧.3種固定腹腔引流管方法在肝膽外科護理應用中的效果研究[J].航空軍醫(yī),2017,21(29):161-162.
[3]張雅玲,鐘小英.胸腹部術后引流管固定方法的改良與應用[J].護理學報,2015,22(03):77-78.
[4]王光揚.改良引流管固定在外科手術引流中的效果觀察[J].當代醫(yī)學,2014,20(09):58-59.
[5]靳玉萍,范小寧,劉萍,李晶晶,項張平.腰大池引流術后引流管不同固定方法的護理效果比較[J].安徽醫(yī)藥,2014,18(10):2015-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