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鳳萍,丁正江,李國華,薄軍委,初國棟
(1.山東省第三地質礦產勘查院,山東 煙臺 264004;2.山東省第八地質礦產勘查院,山東日照 276800; 3.山東省地質勘查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山東 濟南 250013)
礦床分類是礦床學研究的重要內容之一,同時又是一個十分復雜而難以取得統(tǒng)一認識的問題[1]。不同的礦床分類方案反映了研究目的的差異、礦床學的研究水平和找礦勘查的實際狀況[2]。按分類的原則差異,可以歸納為3種礦床分類:①應用分類:包括礦種分類和工業(yè)分類,即主要根據(jù)礦化類型、成礦地質特征和礦物共生組合等3個要素進行分類,適用于找礦勘查工作;②成因分類:主要根據(jù)成礦物理化學條件(成礦環(huán)境)、成礦作用和成礦物質來源等3個最基本的成因要素進行分類,適用于對礦床的研究工作;③自然分類:即成礦系列,以礦床在自然界共同形成的4個因素(時代、空間即地質構造環(huán)境、地質成礦作用和形成礦床組合自然體)進行自然分類[3], 是多因素的全面分析,是應用類型和成因類型的結合分類,適用于區(qū)域成礦規(guī)律的研究。
膠東金礦集區(qū)地處華北板塊與秦嶺-大別-蘇魯碰撞造山帶的拼合地帶[4],具有復雜、多期次的構造-巖漿活動和演化歷史,成礦環(huán)境獨特而復雜。區(qū)內已發(fā)現(xiàn)金礦床200余處(圖1),累計探明金礦資源儲量近5000t[5];在礦床應用分類方面,膠東的含金石英脈型(玲瓏式)和破碎帶蝕變巖型(焦家式)金礦在全國范圍內基本達成了共識。隨著膠東東部金礦勘查取得突破,發(fā)現(xiàn)了一批新的金礦床,提出了一些新的金礦化類型,比如角礫巖型、碳酸鹽脈型等,但限于研究程度,認識并不統(tǒng)一。對于礦床成因類型的研究,由于成礦時代、成礦物質來源、成礦流體、成礦機制等方面認識的差異,也存在不同的意見,目前對膠東金礦成因類型討論最多的是造山型金礦[6]和膠東型金礦[7]。自1979年程裕淇等[8]提出成礦系列概念以來,許多學者運用成礦系列的思想對膠東金礦各類型之間的成因聯(lián)系進行研究,劃分的成礦系列也不一致。但迄今為止膠東地區(qū)沒有出現(xiàn)一致公認的能正確反映礦床形成過程的分類方法。該文在總結研究國內外學者對膠東金礦的分類的基礎上,結合近年來膠東金礦研究取得的新認識,重新梳理膠東金礦的自然分類方案,以期能為深化膠東金礦床成礦理論研究和深部找礦勘查工作提供參考。
1—第四系;2—白堊系;3—古元古界和新元古界;4—含榴輝巖的新元古代花崗質片麻巖;5—太古宙花崗-綠巖帶;6—白堊紀嶗山型花崗巖;7—白堊紀偉德山型花崗巖;8—白堊紀郭家?guī)X型花崗巖;9—侏羅紀花崗巖類;10—三疊紀花崗巖類;11—整合/不整合地質界限;12—斷層;13—以往探明的淺部金礦床位置(圖中金礦符號大小依次代表資源儲量≥100 t的超大型金礦床、20 t≤資源儲量<100 t的大型金礦床、5 t≤資源儲量<20 t的中型金礦床和資源儲量<5 t的小型金礦床);14—新探明的深部金礦床位置(圖中金礦符號大小含義同圖例13);15—蝕變巖型和網脈型金礦/石英脈型和硫化物石英脈型金礦/蝕變角礫巖型、蝕變礫巖型和層間滑脫拆離帶型金礦圖1 膠東地區(qū)區(qū)域地質及金礦床分布圖
應用分類的目的在于突出有重要工業(yè)意義的礦床類型,為金礦勘查評價工作服務。應用分類的劃分原則是直觀、易識別、易掌握、方便應用。當人們發(fā)現(xiàn)礦床時,最先了解的是礦床的產出特征和規(guī)模,因此,應用分類是隨著地質找礦工作不斷深入而逐漸豐富的。膠東金礦的應用分類也遵循這一規(guī)律。
膠東金礦找礦工作,自20世紀50年代末正式開展勘查工作以來,陸續(xù)發(fā)現(xiàn)和提出了玲瓏式、焦家式、鄧格莊式(或金牛山式)、盤馬式、河西式、杜家崖式、蓬家夼式、發(fā)云夼式(或宋家溝式)郭城式、遼上式等類型礦床(表1)。其中,玲瓏式金礦,即石英脈型金礦[9],是發(fā)現(xiàn)最早的金礦類型,由單條石英脈或多條石英脈群組成,礦體一般規(guī)模較小,金品位較高但變化較大;與鄧格莊式、盤馬式金礦區(qū)別在于前者石英脈中金屬硫化物含量低,一般不超過5%,而后兩者多金屬硫化物發(fā)育,S含量一般超過18%[9],含金石英脈中鉛鋅含量占金屬硫化物總含量的70%以上[10],故后兩者也被稱為多金屬硫化物石英脈型金礦。
焦家式金礦,即破碎帶蝕變巖型[11-13],主要賦存于斷裂主斷面附近均勻破碎的碎粒巖、碎斑巖中的細粒浸染狀礦化類型,礦體呈似層狀、大脈狀產出,礦石金品位雖相對較低,但礦化連續(xù)均勻。目前已發(fā)現(xiàn)的金礦資源/儲量絕大多數(shù)產于此類礦床。
河西式金礦[9],是介于焦家式和玲瓏式的一種過渡類型,產出于主斷裂破碎帶蝕變巖型金礦下盤及離主斷面稍遠處,呈網脈狀分布于節(jié)理、裂隙之中,為細脈、網脈型金礦,礦體形態(tài)復雜,一般局部形成礦脈密集帶。
表1 膠東金礦床類型發(fā)現(xiàn)史及主要特征
杜家崖式金礦,產出于膠東地區(qū)元古宙粉子山群、蓬萊群中的微細浸染型金礦床[14],其主要特點是金礦床受控于層間滑脫拆離構造帶,層間滑脫帶是金礦化的導礦和儲礦構造。
蓬家夼式[9]、郭城式[15]、遼上式[16]、發(fā)云夼式(或宋家溝式)[9]金礦,賦存于中生代盆地邊緣成礦系統(tǒng)。蓬家夼式金礦受盆緣拆離斷裂控制,為層間滑動角礫巖型金礦;發(fā)云夼式金礦為盆內密集裂隙帶內蝕變礫巖型金礦;遼上式、郭城式金礦則產出于盆緣中生代花崗巖與粉子山群大理巖、片麻巖、變粒巖等巖性接觸帶上,遼上式金礦為含金黃鐵礦碳酸鹽脈充填方式成礦[16],圍巖主要為大理巖和花崗巖,礦化期未見明顯交代作用現(xiàn)象,顯示出該期金成礦作用缺乏中酸性流體參與;而郭城式金礦的礦石類型為各類巖性的蝕變巖石。
2000年以來,不同的研究者提出了不同的金礦類型劃分方案[9,17-22],代表性的金礦床類型劃分方案見表2。
從表2中可以看出,對于膠東金礦的應用分類,最少的劃分3種類型,最多劃分9種類型。膠東地區(qū)金礦應用分類的依據(jù)主要是控礦構造、礦化蝕變特征、圍巖類型和礦石的礦物和巖石組成等。據(jù)統(tǒng)計,破碎帶蝕變巖型、石英脈型、硫化物石英脈型金礦是膠東地區(qū)最主要的3種金礦類型。三者的礦床數(shù)量占比依次為64%,19%,11%;資源儲量占比則是88%,8%,3%[5]。
膠東金礦應用分類出現(xiàn)差異的主要原因是缺乏共同遵循的劃分原則,還有時代和區(qū)域上的局限性。作者認為采用簡化的方式進行礦床類型劃分,更能反映礦床最本質的特征。例如,以脈型充填和蝕變交代作為分類標準,膠東地區(qū)的各類礦化巖石可歸入2大類:脈型(包括玲瓏式含金石英脈型、金牛山式含金硫化物石英脈型、河西式石英網脈帶型、盤馬式多金屬硫化物石英脈型、遼上式含金碳酸鹽脈型等)和蝕變巖型(包括焦家式破碎帶蝕變巖型、蓬家夼式蝕變角礫巖型、宋家溝式蝕變礫巖型、杜家崖式微細浸染型等)。
膠東地區(qū)金礦床成因類型研究歷史悠久,與找礦勘查實踐同步進行。早期研究者主要考慮成礦時代、成礦流體、成礦物質等因素,近年來,研究者首要考慮區(qū)域構造背景,目前尚未形成一致的認識。
表2 膠東金礦床類型劃分
成礦時代方面,以往主要以與礦床成因有關的侵入體形成時代推論得出金礦形成時代,并據(jù)此分析金礦成因類型。主要有3種傾向意見:①太古宙成礦說,認為金礦床屬太古宙綠巖帶型金礦床[23];②元古宙成礦說,認為礦床形成與元古宙變質事件和花崗巖巖漿侵位有關[24];③多期成礦說,即除中生代外,太古宙末和古元古代末期也是重要的成礦期,由此認為礦床成因類型為綠巖帶型金礦并受到中生代構造運動的改造[25]。2000年以來, 研究者對膠東金礦成礦時代的認識漸趨一致,普遍認為金礦形成于中生代[26-28]。大批精確測年數(shù)據(jù)表明,膠東地區(qū)不同類型、不同成礦小區(qū)的金礦形成于同一成礦時代,其年齡范圍為110.6~128.17Ma,集中在115~122.5Ma之間[27]。
成礦物質、成礦流體方面,一直是有爭議的問題,以往代表性認識主要有4種:①金成礦物質來源于太古宙綠巖帶即新太古代膠東巖群變質巖, 成礦熱液為變質熱液[29]; ②成礦物質來源于燕山期花崗巖, 成礦熱液為巖漿期后熱液[30];③成礦物質來源于圍巖,包括花崗巖和變質巖,成礦熱液來源于大氣降水[31];④成礦物質主要來源于地?;蜥T椿桶邘r,成礦流體來源于與中基性脈巖有關的幔源流體[32-33]。歸納來看,主要有兩類觀點:深部巖漿來源和古老變質巖。近些年,許多學者強調了成礦物質的多元性和復雜性,既有來自控礦圍巖——花崗片麻巖和變質巖,又有來自于幔源的巖漿巖[7,27],以殼源物質為主,有幔源成分加入[27];成礦流體可能來源于與金礦床伴生的中基性巖漿脫水形成的巖漿水,但在地殼淺部與廣泛淋濾圍巖的大氣降水混合[7]。
綜合分析,膠東地區(qū)金礦床成因類型主要有以下幾種認識:①造山型金礦[6,33-44];②巖漿熱液金礦床(與侵入巖有關的金礦):地殼重熔花崗巖熱液型金礦床[30,45]、深源重熔巖漿期后熱液型金礦床[18]、與同熔深成巖漿有關的中低溫熱液交代型金礦床[46]、重熔巖漿期后熱液型金礦床[47]、中生代殼?;旌蠋r漿期后熱液金礦床[9]、燕山晚期花崗質巖漿-熱液型金礦床[28],這種分類方案一直沿用到現(xiàn)在;③變質熱液型金礦[47-48],主要針對盤馬式金礦;④花崗巖-綠巖帶型金礦[49-50],在早期占主流地位;⑤剪切帶型金礦床[51],流行一時的分類方案;⑥膠東型金礦[7,9,20,52-55];⑦幔枝成因說[56];⑧克拉通破壞型金礦[57];⑨與堿性巖漿活動有關的中低溫熱液脈型金礦[58],主要針對遼上式金礦。
上述礦床成因分類總體上表現(xiàn)為:分類方案越來越多,分類的科學性越來越高,礦床分類由單個礦床成因類型向區(qū)域尺度礦床組合的成因類型轉變,綜合性的分類方案越來越占據(jù)主導地位。2000年以來的關于膠東金礦成因類型的主流觀點有2個:造山型金礦和膠東型金礦。
(1)造山型金礦。Groves 等[6]和Goldfarb 等[35]依據(jù)金礦床產出的大地構造環(huán)境提出了一種新的金礦成因類型——造山型金礦,并在國際上盛行。不少研究者提出膠東金礦屬于造山型金礦[33-44]。Goldfarb 等[37]認為膠東地區(qū)造山型金礦床與太平洋板塊俯沖碰撞相關;毛景文等[39]認為膠東金礦是與華北陸塊和揚子陸塊的碰撞之后的伸展作用有關的造山型金礦;蔣少涌等[41]認為膠東金礦為侏羅紀-白堊紀時期古太平洋板塊俯沖(增生)過程中形成的造山型金礦;丁正江[42]認為膠東金礦可列為廣義的造山型金礦。
(2)膠東型金礦?!澳z東型金礦”的名稱最早見于翟明國等[7],認為膠東型金礦是在華北的基底和地幔的控制下,形成的單一金礦和少量其他礦種的成礦體系。李士先等[9]提出了 “膠東式金礦”的概念,將其定義為“膠東中生代,經殼幔混合巖漿作用形成的殼幔混合巖漿期后熱液礦床系列” 。宋明春等[20]明確提出“膠東型金礦”是一種獨特的金礦化類型,并用熱隆-伸展成礦理論解釋其成礦過程。楊立強等[52]認為,膠東中生代金成礦系統(tǒng)特征明顯區(qū)別于典型的“與侵入巖有關的金礦”和“造山型金礦”,也不同于全球其他已知的金礦床類型,不能被已有成礦模式所涵蓋,應屬于一種新的金礦成因類型——“膠東型”金礦。Li et al.[53]明確了膠東型金礦的含義,全面論證了膠東型金礦的地質學、年代學、地球化學和同位素特征,并分析了其在中國的分布,研究了其成因和找礦前景。李洪奎等[54]認為膠東型金礦是指產于膠東地區(qū),在同一大地構造背景控制下,由相同的熱液成礦作用在斷裂構造帶的不同部位、不同圍巖條件下形成的具有成因相同、形成時代相近的一系列金礦自然類型組合,它不是單一的礦床類型,而是反映構造環(huán)境、成礦背景、成礦物質來源與成礦規(guī)律的金礦成因系統(tǒng);也有人指出,膠東型金礦是與殼源重熔形成的層狀巖漿巖和殼?;旌闲突◢弾r有關的金礦床類型的統(tǒng)稱,涵蓋了膠東所有金礦成因類型[55]。
總體來看,目前對膠東金礦成因的認識爭議較大,基本取得共識的是:膠東金礦形成的區(qū)域構造背景是擠壓向伸展轉變體制,成礦與中生代燕山期構造-巖漿熱液活動有關,成礦物質來源多元、復雜,對圍巖沒有選擇性。
程裕淇[8]等首先提出了成礦系列的概念和劃分方案,之后五論礦床的成礦系列。陳毓川等[59]將成礦系列作為礦床的自然分類,劃分為5個序次:第一序次為礦床成礦系列組合、礦床成礦系列組合和礦床成礦系列類型, 第二序次為礦床成礦系列,第三序次為礦床成礦亞系列, 第四序次為礦床式, 第五序次為礦床。礦床的自然分類以成礦的時代、成礦的地質構造環(huán)境、地質成礦作用與所形成的礦床組合自然體這4個因素作為劃分原則[3]。礦床分類建立在對區(qū)域成礦規(guī)律深入研究的基礎上,研究對象是有成因聯(lián)系的礦床類型組合,著重研究成礦區(qū)帶中一個主導地質作用形成的諸礦床(類型)之間時、空、成因聯(lián)系。有關膠東金礦成礦系列的研究成果主要有:
(1)1995年,孫豐月等[33]首次提出了膠東地區(qū)金礦成礦系列劃分方案,共分為2大成礦系列3個成礦亞系列9個礦床式。
(2)1996年,楊敏之等[49]對膠東主要金礦床劃分了2個成礦系列(產于花崗巖—綠巖地體內的金礦成礦系列、產于強烈改造花崗巖—綠巖地體中的金礦成礦系列)、9種金礦床類型。
(3)2004年,劉玉強等[46]將膠東金礦劃分為1個成礦系列組合(巖漿作用組合)、1個礦床成礦系列(中生代燕山期魯東重熔巖漿熱液交代型金銀礦床成礦系列)和6個礦床亞系列、6個礦床式(焦家式、玲瓏式、鄧格莊式、發(fā)云夼式、蓬家夼式、杜家崖式)。
(4)2007年,李士先等[9]將膠東金礦劃分為1個成礦系列(膠東中生代經殼?;旌蠋r漿作用形成的殼?;旌蠋r漿期后熱液礦床系列)和7個礦床式(焦家式、河西式、玲瓏式、鄧格莊式、杜家崖式、發(fā)云夼式、蓬家夼式)。
(5)2014年,倪振平等[60]將膠東金礦劃分為1個成礦系列(魯東地區(qū)與燕山晚期中酸性巖漿有關的金、銀、銅、鉬、鉛、鋅礦床成礦系列)、1個成礦亞系列(金、銀、鐵、硫鐵礦床成礦亞系列)和5個礦床式(發(fā)云夼式、蓬家夼式、金牛山式、玲瓏式、焦家式)。
(6)2015年,丁正江等[21]將膠東地區(qū)貴金屬和有色金屬礦床劃分為1個礦床成礦系列組合(受中生代板塊邊緣碰撞造山及俯沖作用過程控制的、與殼幔相互作用有關的熱液脈型貴金屬有色金屬成礦系列組合)、6個系列9個亞系列16個礦床式,其中與膠東金礦相關的有2個成礦系列4個亞系列10個礦床式。
(7)2016年,于學峰等[28]對山東省礦床進行成礦系列劃分,涉及膠東金礦的有1個礦床成礦系列組合(膠東金礦巖漿成礦系列組合)、1個成礦系列(膠北隆起與燕山晚期花崗巖巖漿活動有關的金(銀-硫鐵礦)、銀、銅、鐵、鉛鋅、鉬礦床成礦系列)。
總體來看,膠東地區(qū)成礦系列的劃分,大多只劃分了5級序次體系的核心部分——成礦系列和礦床式,且劃分方案與陳毓川等闡述的自然分類方案內涵有不一致的地方。
陳毓川等[61]在論述關于一個地區(qū)的礦床成礦系列劃分時指出,“識別和劃分礦床成礦系列的基礎是在一個區(qū)域內, 某一時段的地質構造環(huán)境和已發(fā)現(xiàn)的各類礦床;在識別出同時段內成礦地質構造環(huán)境、成礦作用與有關礦床的內在聯(lián)系的基礎上, 按形成礦床成礦系列的四要素(時、空、作用、礦床組合)提出該區(qū)存在的礦床成礦系列”,該文嚴格按照陳毓川的礦床自然分類體系,按5個序次對膠東金礦床進行成礦系列劃分。
第一序次:礦床成礦系列組合,依據(jù)起主導作用的地質環(huán)境(巖漿、沉積、變質、表生和流體)因素劃分成礦系列組合[62]。膠東金礦的形成與中生代燕山期構造-巖漿熱液活動有密切關系,因此定為巖漿熱液成礦系列組合。
第二序次:礦床成礦系列,依據(jù)礦床形成的4個基本因素(時間即成礦時代、空間即成礦環(huán)境、成礦作用和形成的有成因聯(lián)系的礦床組合自然體)進行劃分[3]。每個礦床成礦系列至少由一個或一個以上礦床式所組成[59]。
(1)時間:礦床成礦系列形成的時間段應是成礦地質環(huán)境形成、演化過程中出現(xiàn)與成礦作用有關的地質作用活動時段。大多數(shù)學者都認為膠東地區(qū)金礦成礦時段為燕山期侏羅紀—白堊紀,丁正江等[21]總結了膠東中生代成巖成礦動力學演化時段為90~205Ma,李洪奎等[26]通過統(tǒng)計測年數(shù)據(jù)認為膠東地區(qū)的金礦成礦時間為81~141Ma,故成礦時代定為中生代燕山晚期,但遼上式金礦因為其成礦作用特征的特殊性,推測成礦時間要晚一些[58]。
(2)空間(成礦環(huán)境):三級構造單元以其相對獨立的地質構造環(huán)境及所包含的空間規(guī)模較適宜于作為礦床成礦系列的空間范圍[3],但礦床成礦系列空間范圍及其邊界是相對的, 與成礦作用涉及的范圍一致[61]。整個膠東地區(qū)的成礦作用是一致的,該次成礦空間定為整個膠東地區(qū)。
(3)成礦作用:可以分成5類(沉積、巖漿、變質、表生、流體), 不是單一的成礦作用的,以主要的成礦作用為準。膠東金礦形成與郭家?guī)X、玲瓏、偉德山等中酸性花崗巖侵入密切相關[20],膠東東部遼上金礦是與堿性巖漿活動有關的中低溫熱液脈型金礦[58]。因此,膠東金礦歸入巖漿成礦作用,與巖漿成礦作用有關的礦床在劃分成礦系列時,與成礦有密切關系的巖漿巖的酸堿度常具有首要的意義[62]。
(4)有成因聯(lián)系的礦床組合:指有一定時空分布規(guī)律的各種礦床所組成的礦床組合自然體[3]。膠東地區(qū)金礦床中往往有伴生銀,也伴生銅、鉛、鋅等有益元素,另外膠東東部存在金牛山式、盤馬式金多金屬共伴生礦床,且膠東東部的銅鉛鋅礦床與金礦形成于同一時代、同一構造背景。
綜上所述,該文將膠東地區(qū)絕大多數(shù)金礦劃為與中生代燕山晚期中酸性巖漿活動有關的金及多金屬成礦系列,而將作為特殊類型的遼上式金礦單獨劃分為與中生代燕山晚期堿性巖漿活動有關的金成礦系列。
第三序次:礦床成礦亞系列,成礦區(qū)內不同地段形成的地質構造條件有差異的礦床組合構成礦床成礦系列內的亞系列[59]。該文以膠北隆起、膠萊盆地、蘇魯超高壓變質帶3個次級構造單元、斷裂控礦性質、代表性礦化類型為依據(jù)劃分亞系列。劃分為3個亞系列:膠北隆起由脆-韌性斷裂控制的石英脈-蝕變巖型金成礦亞系列、膠萊盆地東北緣與盆地構造有關的蝕變礫巖型金成礦亞系列、蘇魯超高壓變質帶由脆性斷裂控制的硫化物石英脈型金成礦亞系列。
第四序次:礦床式,各亞系列包含的各個礦床類型的代表性礦床為礦床式。綜合以上對礦床應用類型的研究,保留常用的名稱,將膠東金礦劃分為9個礦床式:焦家式、玲瓏式、河西式、盤馬式、杜家崖式、蓬家夼式、發(fā)云夼式、遼上式、金牛山式。
第五序次:礦床,是礦床成礦系列最基礎的組成單元,指該礦床成礦系列所包含的礦床。
根據(jù)上述依據(jù)與認識,該文將膠東金礦自然類型劃分為:1個成礦系列組合、2個成礦系列、3個成礦亞系列,9個礦床式(表3)。
表3 膠東金礦自然分類
(1)地質勘查工作中主要根據(jù)礦化類型、成礦地質特征和礦物共生組合等,對膠東地區(qū)的金礦床進行了應用類型劃分。以往劃分的多種礦床應用類型總體可以歸為2大類:即脈型(包括玲瓏式含金石英脈型、金牛山式含金硫化物石英脈型、河西式石英網脈帶型、盤馬式多金屬硫化物石英脈型、遼上式含金黃鐵礦碳酸鹽脈型等)和蝕變巖型(包括焦家式破碎帶蝕變巖型、蓬家夼式蝕變角礫巖型、發(fā)云夼式蝕變礫巖型、杜家崖式微細浸染型等)。
(2)關于膠東金礦床成因類型的認識,以往占據(jù)過主流地位的有:花崗-綠巖帶型、巖漿熱液型(與侵入巖有關的金礦)。2000年以來的主流觀點有2個:造山型金礦和膠東型金礦。以往在探討礦床成因分類時主要考慮成礦時代、成礦流體、成礦物質等因素,目前首要考慮的是區(qū)域構造背景。
(3)該文按照陳毓川等的礦床自然分類體系將膠東金礦床劃分為1個成礦系列組合、2個成礦系列、3個成礦亞系列、9個礦床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