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冠中
包裝的本質(zhì)是偽裝。
為了美觀,略施裝飾,無可厚非,斥之為偽,有點刻薄。商品離不開包裝,離譜的包裝,豈止偽,簡直是存心欺蒙顧客。日本人很講究包裝,一個漂亮的大匣里面藏著精致的小匣,小匣里還有更小的匣,待你將一層層的包裝剝到底,最后裸露的往往只是一粒小小的糖果。
我們進入了包裝的時代,這恰好提醒我們進入了假冒偽劣的時代。包裝“豪華精美”的禮品滿天飛,送這種豪華禮品的人與被送者之間絕無真誠的友情,聰明的包裝者是明悟這一實際的,所以功夫用在禮品之外、包裝之上。外國也包裝,也走人情,也行賄,但以包裝做欺蒙之事在我們的傳統(tǒng)中早有提示:金玉其外,敗絮其中。
包裝歌星、包裝書畫家、包裝著作……包裝早已是堂而皇之的事業(yè),從業(yè)之人不再怕社會譏諷了。書籍裝幀應(yīng)讓著作的內(nèi)涵與品位一目了然,是極深奧的藝術(shù)創(chuàng)作工作,但今日書店和書攤上琳瑯滿目,一片花里胡哨,連書名都認不出來。印一張白底黑字的封面吧,在透著媚態(tài)的美女之林中只自道家門。
婦女愛逛百貨商店,主要選時裝。時裝滿街,好看的并不多。很少有人近看衣料質(zhì)地,美觀與否全憑整體形式。包裝的藝術(shù)在服裝上大顯身手,時裝表演只是一種娛樂,生活中的時裝時時困擾著愛美的婦女們。這種人體的包裝也運用偽裝,修飾個人的缺陷,予人錯覺,應(yīng)該說這屬于智慧的發(fā)揮、藝術(shù)的經(jīng)營。
偽裝是個人的野心,也適應(yīng)社會的需求。官吏的烏紗、皇帝的龍袍用以嚇唬老百姓,他們退堂、退朝后便恢復(fù)本來面目,無須衣冠沐猴了。西裝、革履、領(lǐng)帶,這種包裝在西方已定型幾百年,并早已成為全世界公認的正式服飾,在不斷更新的時裝流變中巋然不動。但休閑服的興起,不知是否會沖垮這端著架子的西裝傳統(tǒng),因人們最終要追求自在與舒適,一切架子與偽裝都將被拋棄。
包裝的本意是表揚自己,標新立異而引人注目。皇帝的新衣是童話,但非童話中以丑招徠人的鬧劇比比皆是。這種包裝已從物的包裝、肉的包裝,進入靈魂的包裝,徹底暴露了靈魂之丑,是真正的無法偽飾的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