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培杰 陳創(chuàng)濤
有個管理酒的長官叫趙進道,經常腰痛,一年多了,四處求治都沒治好,不知吃了多少補藥。
趙進道久聞張從正之名,找到張從正說,大夫,你看我這腰痛該怎么治,是不是到你這里都要用瀉法?
張從正說,非也。
趙進道疑惑地說,你不用瀉法,用補法?我都補了一年多,也沒治好我的病。
張從正笑笑說,也不是用補法。
趙進道更疑惑了,既不用補,又不用瀉,那究竟怎么來治我的病呢?
張從正道,你兩手脈沉實有力,說明下焦有積,經絡堵塞,但你身體年老,體力不足,這樣蠻補則戀邪,蠻攻則傷正,皆非正道。
原來這是個虛實夾雜的腰痛,必須要邊攻邊補,邊養(yǎng)邊瀉。張從正開了通經散,逐濕通絡。
趙進道吃藥后,排泄了幾次,脈象松軟后,張從正又用杜仲打粉,把豬腰用鹽和辣椒腌后,去掉腥水,把杜仲藥粉摻在其中,用荷葉包裹,再用濕紙封住,放在火上烤熟,晚上睡覺時細嚼慢咽,以溫酒服下。白天就吃山藥丸或山藥粥。沒幾天趙進道的腰痛徹底好了。
整個息城上下,沒有不驚呼神醫(yī)的。
年余頑疾,數日而痊愈,不是神醫(yī)是什么呢?
原來,張從正是把藥攻和食療結合,讓病人六腑保持通暢的同時,又能得五谷精氣養(yǎng)五臟。這樣祛邪之余,又能補虛,這正是張從正攻邪而不傷正的獨到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