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趙海峰
公元258年的深秋,建康城里一支提親隊伍招搖過市,引人注目。這已經(jīng)是他們第三次上門了。前兩次都以失敗告終,并非女方的家長不同意,而是壓根兒就沒和家長說上一句話,因為這位父親每次都是酩酊大醉,不能言語。
這位看上去“不靠譜”的父親便是阮籍,今天已經(jīng)是他連續(xù)醉酒的第60天。不過,他混混沌沌地過了兩個月,并非因嗜酒所致,而是因為另外兩個字——拒絕。他要拒絕的是當(dāng)時天下最有權(quán)勢的人物——司馬昭。
這位曹魏政權(quán)的實際掌控者為了拉攏名士,想與阮籍結(jié)為親家。這對常人而言,簡直是打著燈籠也找不到的好事。然而阮籍不是常人,他心里一萬個不愿意,但又擔(dān)心直接拒絕會惹上殺身之禍,只好每天拼命飲酒,奉命來提親的幾次上門都無法向他開口,就這樣一直持續(xù)了兩個月,阮籍用自己的堅持成了最后的勝利者。
喝酒成了一種拒絕手段,在這點上,阮籍頗有心得。司馬昭身邊的紅人鐘會對阮籍多有忌憚,想找機(jī)會與阮籍討論時政問題,意圖從中抓住把柄進(jìn)行陷害。阮籍每當(dāng)遇到鐘會,都先把自己喝倒絕不上鉤,搞得鐘會只能悻悻而歸。
當(dāng)時魏明帝曹叡駕崩,曹芳即位,兩個顧命大臣司馬懿和曹爽爭權(quán),一時間曹爽占據(jù)了上風(fēng)。阮籍37歲時,曹爽請阮籍出來做官,不少人看到曹爽得勢,排著隊去投靠,但阮籍保持了清醒的頭腦,他預(yù)感到曹爽不是司馬懿的對手,所以找了個借口謝絕,果不其然,很快曹爽變成了刀下之鬼。
現(xiàn)在該司馬懿出面了,在取得決定性勝利后,他立刻征召阮籍出來做官。
人生最難的就是這樣的抉擇,但再難也必須做出一個。在此狀況下,通常有兩條出路,一是積極投靠,忠誠賣命;另一條則是非暴力不合作。前者依阮籍的脾性實在做不來,后者又怕惹禍上身。最后阮籍選擇第三條道路——投靠但不賣命。
具體的操作方式還是老套路,一個字——喝。阮籍天天喝得五迷三道,少說話或者根本不說話,司馬懿本來也只想讓他出來撐門面,并沒有真心想重用他,所以雙方倒也相安無事。
司馬懿死后,司馬集團(tuán)的領(lǐng)頭人變?yōu)樗抉R師。阮籍換湯不換藥,他每個月按時領(lǐng)工資,但從不說任何人的壞話也不說任何人的好話,不缺銀子,又有空閑,因此阮籍把大部分時間用在喝酒和寫詩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