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選自卡爾維諾的《宇宙連環(huán)畫》。這部作品是作者創(chuàng)造力的高度發(fā)揮,它獨特而引人入勝的宗旨是將宇宙進化的理論轉變成故事,并從數(shù)學公式和單細胞生物中創(chuàng)造角色。敘述者在沒有聲音沒有時間的真空里度過了他的童年。當一架梯子出現(xiàn)在他夢里的時候,他順著它爬到了月亮上;他觀察地球上的洪水,以及由此形成的地球大氣的第一道色彩。這些數(shù)學和詩化的想象力結合的結果讓人無比興奮,但更深的含義是,無限的時間和空間成為一個有限生命的瞬間記憶,讀者由此一瞥人,作為復雜巨大宇宙的一分子的極端渺小。
據(jù)喬治·H·達爾文先生所說,月亮曾經(jīng)離地球很近。是海潮一點一點把它推向遠方的:月亮在地球上引起的海潮使地球漸漸失去了自身的能量。
“我知道,”老QFWFQ喊道,“你們都無法記得,可我記得清清楚楚。那時月亮就在我們頭頂上,碩大無比。望月時,月光如晝,那是一種奶油色的光,巨大的月球似乎要把我們壓倒碾碎。新月時,它在空中滾動著,恰似風持著的一把黑傘。那蛾眉月的尖垂得那么低,好像要穿透礁石讓月亮拋錨停泊。那時候,什么都跟現(xiàn)在不同,和太陽的距離不同,運行軌道、傾斜角度都不同于今日。地球和月亮緊挨著,不難想象,這兩個大家伙怎么也找不出不互為對方陰影的辦法,結果隨時都會發(fā)生月食?!?/p>
你問運行軌道嗎?橢圓形的,當然是橢圓形的。一陣子壓在我們頭頂上,一陣子又旋轉著飛開。而海潮呢,月亮壓低時就漲潮,誰也攔不住。有些滿月之夜,天低低的,潮高高的,月亮只差一丁點就要被海水浸泡濕了,頂多也就差幾米吧。難道我們就沒有想過到月亮上去嗎?哪兒能呢!只需劃著小船到月亮下面,支上一架木梯就能爬上月亮。
月亮離地球最近的那一點是金礁灣。我們劃著舢板,就是一種圓身平底的軟木小船,到達那個海域。船上的人還不少,有我,武賀德船長和他的妻子,我的表弟聾子,有時還有小希恩息,她也就是12歲的樣子。那幾夜,海面極其平靜,銀光閃閃,如同一池水銀。那些經(jīng)受不住月球引力的小蟹、墨斗魚、透明的海帶、小珊瑚等,躍出海面,升空落到月亮上,吊掛在那抹了灰漿似的月亮表面上;還有的小東西懸浮在半空中,成為一群發(fā)光的流體,我們不斷用芭蕉葉撲打著驅趕它們。
我們的工作是這樣進行的:我們在船上帶了一架木梯,一個人扶著梯子,另一個則爬上去,還有人劃槳,把船劃到月下,所以需要幾個人的配合。爬在梯子頂部的人在小船靠近月亮時嚇得大叫:“快停?。】焱W?!月亮要撞破我的頭了!”那種感受真是難以言表:月球這龐然大物,表面上滿是尖尖的突起和深深的凹裂,好像就要壓到自己身上。我選擇一塊穩(wěn)固的鱗片,先用一只手抓緊它,另外一只手也抓住它,這時立刻感到腳下的梯子和船都逃掉了,而月亮的移動則使我得以擺脫地球的引力。是的,月亮有一種撕扯你的力量,當你從地球向月球過渡時會感到這種力量。你必須迅速抓住鱗片,像翻跟頭一樣,縱身一躥,兩腳就落到月亮上了。從地球上看,你是頭朝下倒掛著的,可你自己卻是和平時一樣正常站立著,唯一奇特的是眼前看到的是一汪海水波光閃閃,小船上的伙伴們都手足倒置,像是葡萄串倒掛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