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文榮,吳麗君,李文芳,陳 達,曾麗芳
(1.福建省國有來舟林業(yè)試驗場,福建 南平 353004; 2.福建省林業(yè)科學研究院,福建 福州 350012; 3.福建省洋口國有林場,福建 順昌 353211)
目前世界上已知金花茶組[1](Sect.GhrysanthaChang)植物42種5變種,其中10多種產自越南北部,其余都產自我國,廣西南部和西南部有29種5變種,云南、貴州、四川各產1種[2-3],自然分布地理位置約為北緯20°52′—23°30′、東經105°16′—108°40′[4],南北相距不到3個緯度,東西相距不到5個經度。是分布范圍極為狹窄的植物種群。
20世紀80年代,福州植物園、龍巖永福、南平來舟林業(yè)試驗場相繼引種過普通金花茶(Camelliachrysantha)[5]、長柱金花茶(C.nitidinssima)、小花金花茶(C.micrantha)等[6],引進物種單調,且良莠不齊,觀賞價值和商業(yè)開發(fā)價值參差不齊。由于對金花茶種質適應性栽培研究甚少,早期民間引種成活率低,或成活后長勢差,落葉不開花,或花期延遲,或開花稀少,或只開花不結實等問題,制約了福建金花茶觀賞、食用和藥用產業(yè)的發(fā)展。
引種馴化是直接豐富物種種類和育種原始材料的捷徑[7]?;谠缙诮鸹ú枰N狀況及生長情況,福建省于2014—2016年,從云南大圍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貴州省林科院、廣西金花茶公園、廣西林科院等地引種收集了23種觀賞性強、經濟價值高及抗逆性(抗寒、抗旱)強的金花茶組植物,通過扦插、嫁接技術手段進行苗木快速繁殖,引種馴化獲得成功,首次完成原生種質跨省份引種和異地保存,為福建省保存和利用金花茶種質資源做了開創(chuàng)性工作,為金花茶育種研究奠定了基礎。
種源地1:云南省紅河州個舊市(云南大圍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位于云南省東南部,地理位置103°20′—104°03′ E、22°35′—23°07′ N,地跨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屏邊、河口、蒙自、個舊4縣(市),屬森林生態(tài)系統(tǒng)類型的自然保護區(qū)。自然保護區(qū)屬華中亞熱帶濕潤地區(qū),南亞熱帶季風氣候,年均溫16.4 ℃,年均降水量890 mm左右。土壤為高原紅壤,植被屬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帶,主要植物有三尖杉、福建柏、水松、竹柏、雞毛松、龍眼、欖仁桫欏、長蕊木蘭、云南穗花杉、蓮座蕨、伯樂樹等。
種源地2:貴州省貴陽市(貴州省林科院珍稀樹木園),原產地貴州省冊亨縣路雄村,地理位置106°00′E、24°40′ N,海拔620~720 m。氣候屬亞熱帶溫暖濕潤季風氣候,年均氣溫19.7 ℃,極端最高氣溫36.5 ℃,極端最低氣溫為-4 ℃,多年平均無霜期為345 d,年均降水量1035 mm。主要特點是冬無嚴寒,夏季炎熱,夏濕春干,雨熱同季,春暖早、秋涼遲。全年日照時間1514.6 h。
種源地3:廣西南寧(廣西金花茶公園和廣西林科院),地理位置107°45′—108°51′ E、22°13′—23°32′ N。地處亞熱帶季風氣候區(qū),年平均氣溫21.6 ℃ ,最冷月(1月)平均氣溫12.8 ℃ ,最熱月(7月)平均氣溫28.3 ℃ ,≥10 ℃年積溫達7870 ℃,年均降水量1450 mm。
漳平市永福鎮(zhèn)位于漳平市南部,位于北緯25°04′、東經117°18′,地處戴云山脈和博平嶺山脈,是福建省最南端的高山盆地,海拔755 m,四周環(huán)峙1000 m以上高山。屬高山盆地氣候,年均氣溫為17.4 ℃,絕對最高氣溫38.9 ℃ ,絕對最低氣溫-6 ℃,1年中有6~7個月月平均氣溫高于20 ℃;年均積溫在6400~7200 ℃之間;春季約75~121 d,夏季約102~132 d,秋季約72~84 d,冬季約58~86 d,年有霜日100~114 d,初霜日在11月中旬末至下旬初,終霜日在3月上旬至中旬初;常年雨量較充足,年均降水量1865 mm,年平均相對濕度為78%。
2014—2016年間,從云南、貴州、廣西等種源地引進觀賞性強、經濟價值高及抗逆性(抗寒、抗旱)強的金花茶組植物23種,其種源地、引種材料見表1。
在種源地直接引進袋苗或穗條,引種采穗時應選擇半木質化、葉芽飽滿、健壯的1年生枝條,穗條采集后,剪成50 cm左右長段,基部包裹紙巾噴濕,捆扎后裝入大塑料袋內放入0~5 ℃的保濕保溫箱內啟運。繁殖是種質(基因)保存的手段之一[8],金花茶繁殖技術有種子繁殖、扦插繁殖、嫁接繁殖等,為確保引種物種不變異,在引種地通過扦插、嫁接等無性技術手段擴大培育種質,其后代在遺傳上完全與親本相同,是植物的天然克隆[9]。
表1 金花茶組植物種源地、引種結果一覽表
2.2.1 扦插繁殖 扦插選用黃泥土+泥炭土(2∶1)作為基質,插前3 d基質淋透水。插條剪成長3~5 cm、保留1~2個芽的短穗,上端留1片葉,余下的葉從葉柄基部剪去,插條頂端在離芽0.5~1.0 cm處平剪,插條基部在近節(jié)間處斜剪,選用ABT 1號生根粉500 mg·L-1處理5 min。
2.2.2 嫁接繁殖 以烈香、紅露珍為砧木,采用劈接法。將砧木與近地面樹皮平滑處剪斷,從砧木中心縱劈一刀,深2~5 cm;接穗剪成長4~5 cm,上端需帶有1~2個芽?;肯鞒尚ㄐ?,有2個對稱的削面,削面長度比砧木的劈口深度短些或相同,然后將接穗插入砧木,對準雙方形成層,嚴密綁扎,接穗外露1~2芽。
2.2.3 管理方法 在大棚內進行扦插與嫁接,大棚系內外雙層遮陽網及薄膜覆蓋的密封大棚,棚內光照強度3000~4500 lx,溫度15~28 ℃,空氣濕度80%~95%。
各金花茶種質的穗條引種時間不同,扦插時間不同。從表1可見,23種金花茶扦插均能成活,成苗率差異極大,‘黃樽’薄葉、防城、菊芳(庫克芳)3種金花茶獲得較高的扦插成苗率,分別為94%、91.5%、84%;凹脈 、顯脈、薄葉、抱莖金花茶扦插成苗率在60%~80%之間;毛瓣和三島2個越南種源的金花茶扦插成苗率分別為50%和51%,其余14種金花茶的扦插成苗率均低于50%,尤以貴州金花茶、離蕊金花茶、小花金花茶扦插成苗率最低,成苗率僅10%。不同金花茶扦插成苗率與基質、扦插時間、植物生長調節(jié)劑等因素有關外,主要和物種個體的離體再生能力有較大關系[10]。但此次扦插成苗率較低的是貴州金花茶、離蕊金花茶、簇蕊金花茶、小花金花茶、無名金花茶等5個種,其主要原因可能與穗條長時間運輸有關,這5個種的穗條運輸時間均耗時3~4 d,穗條新鮮度差。
23個金花茶種質引種時間不同,嫁接時間不同,所用砧木也不同,嫁接在每年1—5月進行,嫁接成苗率以苗圃調查的數據為準。從表1可見,菊芳、‘黃樽’、 薄葉、防城4種金花茶獲得較高的嫁接成苗率,分別為97%、91%、90%、85%;其次為凹脈、小果、三島金花茶,嫁接成苗率在80%以上;同樣可能是穗條長時間運輸的原因,降低了貴州金花茶、離蕊金花茶、簇蕊金花茶、小花金花茶、無名金花茶嫁接的成苗率。金花茶成苗率與砧木種類的親和力[11-12]、嫁接時間、嫁接方法等因素有關外,主要和物種的離體再生能力有較大關系。
綜上可見,同種金花茶嫁接成苗率的高低與扦插成苗率高低較為一致,存在著正相關性,由此可見不同金花茶成苗率高低主要取決于物種個體離體再生能力,而此次扦插和嫁接成苗率較低的幾個物種可能與穗條長時間運輸有關。所引種的23種金花茶通過扦插和嫁接都能成活,引種馴化成功率100%,種質保存率100%。
在引種地,對23種金花茶的形態(tài)特征及生長習性進行定期觀察和描述,因大部分引種的金花茶物種均未達到開花結果樹齡,因此生物學特性多數只觀察生長習性。通過枝葉形態(tài)特征、花果性狀、生長習性反復調查比較,選育出一個新品種,命名“‘黃樽’薄葉金花茶”,2017年9月通過福建省良種認定。目前,在所引種的23種金花茶中,‘黃樽’薄葉金花茶、防城金花茶、凹脈金花茶能在野外正常生長并開花結果、安全越冬,其余種類能在簡易大棚內正常生長、安全越冬,各種金花茶主要特征及生物學特性如下。
1)‘黃樽’薄葉金花茶。植株緊湊美觀,側枝直立性強;新葉棕紅色,老葉深綠色,葉片蠟質多光亮,光澤度高,葉片小,互生,長橢圓形,先端銳尖,基部橢圓形至近圓形?;ɡ儆忻黠@的“眼點”,花徑4.0~4.6 cm,花瓣8~11片,無毛。1年2次梢。
2)防城金花茶。葉卵狀長橢圓形,先端鈍尖,基部楔形?;◤?~6 cm,蒴果扁球形。1年2~3次梢。
3)菊芳(庫克芳)金花茶。老葉亮綠色,近革質,長橢圓形,葉邊緣波浪起伏狀。1年2次梢。
4)凹脈金花茶。葉橢圓形,長9~16 cm,寬5.5~8.5 cm,葉脈多,側脈10~14對,與中脈及網脈在上面凹下,在下面突起。花較大,5~8 cm,花瓣12片,花瓣較薄,花淡黃;蒴果三角狀扁球形。1年2次梢。
5)顯脈金花茶。嫩枝紅褐色,無毛,嫩葉紅紫色,老葉橢圓形或長圓狀橢圓形,葉脈明顯。1年2次梢。
6)薄葉金花茶。嫩枝無毛,葉膜質,長圓形或倒披針形,先端漸尖或急短尖,基部楔形或狹窄而略鈍,上面干后灰褐色,暗晦,無毛,下面淺褐色,無毛,有黑腺點,側脈與中脈在上面凹陷,在下面突起,邊緣有細鋸齒,葉柄長約1 cm,無毛。1年2次梢。
7)抱莖金花茶。嫩枝紅褐色,無毛。老葉橢長圓形,葉脈明顯,有明顯凹陷,葉長達25~30 cm,濃綠,葉子和莖緊緊相抱。1年2~3次梢。
8)毛瓣金花茶。嫩枝、葉背、葉柄、苞片和萼片外面、花瓣外面、花絲、子房、花柱均密被柔毛。葉革質,長圓形至長橢圓形,邊緣有細鋸齒。1年2~3次梢。
9)三島金花茶。葉革質,長橢圓形,葉片光亮,網脈明顯。1年2~3次梢。
10)檸檬黃金花茶。小枝纖細,紅褐色至灰褐色,無毛。葉薄革質,橢圓形或長圓形,偶為倒卵形,先端尾狀漸尖,基部闊楔形,上面深綠色,下面無毛,有黑腺點,側脈在上面下陷,網脈不明顯,邊緣有細鋸齒。1年2次梢。
11)東興金花茶。葉小,薄革質,橢圓形,基部闊楔形,上面淡綠色,下面無毛,有黑腺點,網脈明顯,在下面突起,邊緣上半部有鈍鋸齒。1年2次梢。
12)扶綏金花茶。嫩枝淡紫紅色,無毛,葉橢圓形,先端急尖,基部寬楔形。1年2次梢。
13)重瓣金花茶。葉橢圓形,較大,最大長度達20 cm,葉面有光澤,葉脈在上面微凹下。1年2次梢。
14)平果金花茶。嫩枝無毛,干后灰褐色。葉革質,卵形或長卵形,先端漸尖,基部闊楔形,有時近于圓形,常下延;上面深綠色,下面有黑腺點,側脈在下面稍突起,邊緣有小齒突。1年2次梢。
15)夏石金花茶。嫩枝圓柱形,皮紅褐色,老枝灰褐色或灰黃色,均無毛。嫩葉淡紅褐色,老葉近革質,長橢圓形,先端急尖或尾部漸尖,基部闊楔形或楔形,上面深綠色,下面淺綠色,具黑腺點,兩面無毛;側脈與中脈上面凹陷,下面突起,網脈在上面不明顯,邊緣有細鋸齒。1年2次梢。
16)武嗚金花茶。嫩枝暗紅色,無毛,嫩葉紅褐色,老葉橢圓形或長橢圓形,先端漸尖,基部寬楔形。1年1次梢。
17)小果金花茶。葉柄長0.5~1.2 cm,無毛;葉片革質,橢圓形至長圓狀橢圓形,先端急尖或尾狀漸尖,基部楔形或圓形,邊緣稍向背面反卷,具骨質小鋸齒,齒端有一黑色小腺點;側脈在下面凸起。1年2次梢。
18)無名金花茶。葉片巨大,淡綠色,葉脈明顯。1年2次梢。
19)簇蕊金花茶。嫩枝無毛。葉革質,橢圓形,長12~22 cm,寬6~9 cm,先端急銳尖,基部闊楔形或略圓;側脈8~9對,上面下陷,下面突起,網脈在兩面均明顯,邊緣有細鋸齒,葉柄長1~1.4 cm,無毛。1年2次梢。
20)毛籽金花茶(四季金花茶)。嫩枝紫紅色,無毛;老葉橢圓形,或長橢圓形,先端尾狀漸尖,基部寬楔形。1年2次梢。
21)貴州金花茶。當年生枝細,圓柱形。葉膜質橢圓形,先端鈍或驟尖,基部楔形,葉緣具稀疏鋸齒,葉上面綠色,背面淺綠色具疏散腺點,葉脈凸起,側脈在葉緣彎曲形成拱形。1年2次梢。
22)離蕊金花茶。嫩枝纖細,無毛。葉薄革質,橢圓形,先端尾狀漸尖,基部闊楔形,葉面有皺紋,上面深綠色,下面綠色,有細微黑腺點;側脈與網脈在上面能見,在下面稍突起,邊緣上部2/3有細鋸齒。1年1~2次梢。
23)小花金花茶。嫩枝無毛,葉革質,橢圓形或倒卵形,先端銳尖,基部鈍或略圓,上面干后黃綠色,下面無毛,邊緣具鋸齒。1年2次梢。
扦插和嫁接技術是金花茶引種的重要技術手段,也是種質資源異地保護、創(chuàng)新種質及加快金花茶種苗繁育進程的重要技術支撐。所引種的23種金花茶通過扦插和嫁接都能成活,引種馴化成功率100%,種質保存率100%。
不同種金花茶扦插及嫁接難易程度不一,同種金花茶扦插成苗率與嫁接成苗率存在正相關性。黃樽、防城、菊芳金花茶的扦插和嫁接成苗率均較高,而貴州金花茶、離蕊金花茶、簇蕊金花茶、小花金花茶和無名金花茶的扦插和嫁接成苗率均不理想。扦插及嫁接成苗率除受基質、生根促進劑、砧木種類等外因影響外,更取決于植物自身的離體再生能力,也與穗條長時間運輸有關,這5個種的穗條運輸時間均耗時3~4 d,穗條新鮮度差。為提高引種成功率,應盡可能縮短穗條運輸時間。
金花茶組植物種間形態(tài)特征各不相同,生長特性也不一樣,年抽梢次數不同?!S樽’ 薄葉金花茶與薄葉金花茶在枝葉形態(tài)特征以及生長特性上存在差異,是一個新品種。
金花茶組植物分布于北回歸線以南的北熱帶常綠季雨林中,為喜暖熱植物,對熱量要求較高,屬熱帶性樹種。2014年引種到中亞熱帶氣候的福建閩西地區(qū)種植的23種金花茶,至2017年‘黃樽’薄葉金花茶、防城金花茶和凹脈金花茶能在野外正常生長并開花結果,安全越冬;其余種類能在簡易遮蔭大棚內正常生長,安全越冬,生長發(fā)育未受影響;部分物種能否完成開花結實還有待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