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琳 李合敏
◇1919年5月,湖南省立第一師范湘潭學友會合影,二排左三為毛澤東
張干(1884-1967),字次崙,湖南新化(今新邵縣坪上鎮(zhèn))人。1908年從湖南中路師范學堂畢業(yè)后,留校任教。1912年,該校更名為湖南公立第一師范學校。1914年春,湖南公立第一師范、省立第四師范合并為湖南省立第一師范學校,張干任校長。
因學校合并,1913年春考入四師預科的毛澤東被編入一師預科第三班,重讀半年預科后,編入本科第八班。自此,毛澤東和張干開始了長達50余年的交往。
1915年6月,湖南省議會頒布了一項新規(guī)定:從秋期開始,每個學生須繳納10元學雜費。這首先遭到那些家境貧寒或因其他原因得不到家庭接濟的學生強烈反對,尤其是從四師預科轉來而要多讀半年書、多交半年學雜費的學生呼聲更高。有人說,這是校長張干為“討好當局而主動建議的”,于是,學校掀起了一場驅逐張干的學潮。
同學們印發(fā)《驅張宣言》傳單,揭露張干“不忠、不孝、不仁、不悌”等“劣跡”,企圖通過輿論搞垮張干。毛澤東看后,卻不以為然,認為這沒有擊中張干的要害。他指出,我們要想趕走校長,就要批評他如何辦學不力。他很快擬出一份新的《驅張宣言》,尖銳地抨擊張干對上逢迎,對下專橫,辦學無方,貽誤青年的弊政,并組織同學連夜趕印,次日清晨在學校廣為散發(fā)。同時,學生們還向省府派來調處的督學提出“張干一日不出校,我們一日不上課”的口號,督學只好答應下學期撤換張干的校長職務。
張干聞聽此訊,羞憤交加。他得知《驅張宣言》是毛澤東所為時,當即決定要掛牌開除毛澤東等17名帶頭“鬧事”的學生,但遭到教員楊昌濟的堅決反對。
楊昌濟先后聯(lián)絡王季范、袁仲謙等先生仗義執(zhí)言,據理力爭,并專門召開全校教職員工會議,為學生鳴不平,迫使張干收回成命。另一方面,學生們繼續(xù)發(fā)動罷課,重申“張干一日不出校,我們一日不上課”的誓言。迫于壓力,張干同意不再開除毛澤東等“鬧事”學生,但仍給毛澤東“記大過一次”處分。
“學潮”平息后,張干自覺無顏繼續(xù)呆在一師,主動向省府遞交辭呈,黯然退出。對于這次事件,《毛澤東年譜》一書作了如下記述:
1915年春期末,為反對由校長張干提議、省議會作出的要學生繳10元雜費的新規(guī)定,一師學生掀起驅逐張干的學潮。毛澤東在學校后山的君子亭改寫一傳單,廣為散發(fā),歷數(shù)校長張干辦學無方,貽誤青年。張干要開除毛澤東等17名學生,經楊昌濟、王季范、袁仲謙等教員勸說作罷。7月,張干被迫辭職。
1918年6月,毛澤東畢業(yè)于湖南第一師范學校,后為從事革命活動走南闖北,與張干失去聯(lián)系。1945年8月21日,時任湖南省立六中校長的張干,從報紙上看到蔣介石第二次電邀毛澤東赴重慶談判的電文后,不明就里卻書生氣陡發(fā),以老師名義起草電報:“延安,毛潤之學弟勛鑒:抗日獲勝,建國彌艱,萬懇應召赴渝,贊襄國政,幸勿固執(zhí),致失人望。”派人連夜發(fā)出。文中要毛澤東“應召赴渝”“幸勿固執(zhí)”,措詞欠妥。
1949年7月,張干因年老體弱,辭去省立六中校長職務,回到家鄉(xiāng)后,依靠積蓄購置了一份田產。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他被劃為地主,生活困窘。為了生計,他再赴長沙,受聘于妙高峰中學任教。盡管如此,其生活困難仍無以解決,有時竟無米為炊。
1950年國慶前夕,時任湖南一師校長周世釗(原湖南一師學生、毛澤東的同班好友)來到妙高峰中學看望張干。當周世釗談及將到北京參加國慶觀禮,問老校長有什么事需要告訴毛澤東時,張干心中五味雜陳,只說了一句:“你代我向他問好吧?!?/p>
10月5日,毛澤東在中南海特設家宴,款待當年一師的師友徐特立、謝覺哉、王季范、熊瑾玎和周世釗。席間,周世釗向毛澤東反映了張干的窘況,并轉達其問候。當毛澤東得知張干一直在從事教育工作時,感慨萬千,由衷地說:“張干這個人很有能力,很會講話,三十幾歲就當?shù)谝粠煼缎iL,不簡單。原來我估計他要向上爬,結果沒有。解放前吃粉筆灰,解放后還吃粉筆灰,難能可貴?!泵珴蓶|還自責地說:“現(xiàn)在看來,當時趕走張干沒有多大必要。每個師范生交10元學雜費的事,也不能歸罪于他。至于多讀半年書,有什么不好呢。”“對張干應該照顧,應該照顧。”
毛澤東叮囑周世釗馬上寫信告訴張干,政府將給予他照顧,以安慰貧病交加的老校長。還于10月11日致信湖南省人民政府主席王首道:
張次崙、羅元鯤兩先生,湖南教育界老人,現(xiàn)年均七十多歲,一生教書未做壞事,我在湖南第一師范讀書時張為校長,羅為歷史教員。現(xiàn)聞兩先生家口甚多,生活極苦,擬請湖南省政府每月每人酌給津貼米若干,借資養(yǎng)老。又據羅元鯤先生來函說:曾任我的國文教員之袁仲謙先生已死,其妻七十歲餓飯等語,亦請省府酌予接濟。以上張、羅、戴(袁仲謙的遺孀戴常珍)三人事,請予酌辦見復,并請派人向張、羅二先生予以慰問。張、羅通訊處均是妙高峰中學。戴住新化,問羅先生便知。
◇張干
同時復信羅元鯤:
賜示敬悉,甚為感激!先生及張次崙先生一生從事教育工作,在國民黨統(tǒng)治時期,保持政治清潔,年老貧苦,甚為系念。已商由湖南省人民政府王首道主席予以協(xié)助。袁吉六(袁仲謙)夫人亦在其列。張先生及袁夫人請代致敬意。
王首道接信后,立即派人到張干家中傳達毛澤東來信的內容,并向他表示慰問,先后兩次將1200斤救濟大米和50萬元人民幣(舊幣)送到張家。張干感激不盡,夜不能寐,于10月30日致信毛澤東:
潤之吾弟主席惠鑒:
敬啟者,近接懋齋(田士清)、惇元(周世釗)諸弟及吾弟致漢溟(羅元鯤)先生函,深感吾弟關懷干的生活。干服務教育界四十二年,小有儲蓄,已為去歲秋征及今年減退消耗殆盡,不得已來省教書,又復舊病浚發(fā),臥床月余,幾無以為炊。幸王省主席奉吾弟之命,厚賑兼金。經國萬機,不遺在遠,其感激曷可言喻?今鄉(xiāng)里既不可居,省垣又難工作,六口之家,貧與病迫,無實至為可慮。
本年二月十六日,聞吾弟簽訂中蘇條約,當時曾作賀函,聞未收到,茲另紙補呈,敬希鈞鑒。專此布謝,并頌政祺。
毛澤東接到張干的信后,于12月14日復信:
十月三十日惠書,并為中蘇條約致賀一函,均已收到,甚為感謝!生活困難情形,極為系念,已告省府有所協(xié)助。
這是張干首次收到毛澤東直接寫給他的信。信中所道“極為系念”,使他欣喜若狂。
1952年8月30日,張干致信毛澤東,說老友羅元鯤已接到湖南統(tǒng)戰(zhàn)部通知,定于9月中旬到北京參加國慶三周年慶典,希望能和羅結伴同行。毛澤東于9月5日在張干來信上批示:
即送徐冰同志:請于日內致電長沙統(tǒng)戰(zhàn)部通知此人,于九月中旬偕羅元鯤先生同來北京一游。此人是過去湖南師范學校校長。
9月26日,毛澤東在中南海頤年堂親切會見了張干、羅元鯤、李漱清、鄒普勛等師友,并共進午餐,請張干坐首席。敘談間,張干檢討了在當年那場學潮中所犯的錯誤,毛澤東立即擺手:“我那時年輕,看問題片面。過去的事,不要提它了?!憋埡?,毛澤東陪他們參觀中南海,并看了電影。
在京期間,毛澤東不僅派衛(wèi)生部副部長傅連暲為張干等師友檢查身體,還派人陪同他們游覽京津名勝,而且請張干等在國慶時登上天安門觀禮臺。為紀念這次北京之行,張干特意刻了“張干之印”和“張次崙章”兩枚銅質圖章。
為使張干能安享晚年,毛澤東十分關心其工作安排問題。1952年10月17日,毛澤東在張有晉(毛澤東在湖南一師讀書時的數(shù)學老師)希望留京工作的來信上批示:“請羅邁同志酌處。如留此人在京,則張干、羅元鯤亦有請求留京之可能?!绷_邁,即時任中央統(tǒng)戰(zhàn)部部長李維漢。
11月5日,毛澤東又在張干請求進中央文史館的來信上批示李維漢:“此人是前湖南第一師范學校校長,國民黨時期沒有做過壞事。請考慮是否可以加入文史館。”8日,李維漢致信毛澤東:“我曾和張干、張有晉、羅元鯤三位談過話,羅仍要回湘,二張決留北京文史館?!?1日,毛澤東在李維漢來信上批示:“我已和張干、羅元鯤二位談了,勸他們回湖南,北京生活費用較高,不如湖南好,他們在湖南都有顧問、參議一類的待遇。他們已同意回去?!睆埜梢部紤]到北京生活較高,一人收入難養(yǎng)六口之家,最終放棄留京機會。回到湖南后,他先被聘為省軍政委員會參議室參議,后被聘為省人民政府參事室顧問。除聘金外,還有學校薪水可領,一家生活有了保障。
20世紀60年代初,張干致信毛澤東,請求幫助將其外孫女從山西調回長沙工作,“以便侍養(yǎng)”。為給老校長分憂解難,毛澤東于1963年3月24日在其來信上批示:
請中央組織部商山西省委,酌情處理。寫信人張干,是我四十五年前師范學校的校長,現(xiàn)年大約八十以上了。
同時致信周世釗:
◇毛澤東寫給張干的信
老校長張干先生,寄我兩信,尚未奉復。他叫我設法助其女兒(應為外孫女——作者注)返湘工作,以便侍養(yǎng)。此事我正在辦,未知能辦得到否?如辦不到,可否另想辦法。請你暇時找張先生一敘,看其生活上是否有困難,是否需要協(xié)助。敘談結果,見告為荷。
周世釗接信后,立即到張干家中看望,轉達毛澤東的關切之意,并將張干的情況信告毛澤東。5月26日,毛澤東復信周世釗:“信收到,甚謝!復信一封,人民幣二千,請轉致張次崙先生為盼。”“復信一封”,即回復張干的信:“兩次惠書,均已收讀,甚為感謝。尊恙情況,周惇元兄業(yè)已見告,極為懷念。寄上薄物若干,以為醫(yī)藥之助,尚望收納為幸。敬頌早日康復?!睆埜墒盏矫珴蓶|的回信后,熱淚盈眶。
1967年1月21日,張干與世長辭,享年83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