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曹珺萌
我的第一次出國經(jīng)歷是為喜愛買單。我以單身女性及零出國經(jīng)歷的狀態(tài)在去年幾乎是逆天改命般地拿下了美簽,然后花光積蓄在馬刺隊主場看了比賽。這在今年被證明是一個太正確的決定——因為我最愛的球員吉諾比利幾周前決定告別籃球舞臺。我以自拍和被記者拍的方式與吉諾比利合了影,最后記者拍的那張照片還在圣安東尼奧市的吉諾比利日當(dāng)天登上了馬刺官推。
說來也巧,第一次出國之后,我很快又有了出國機會。這次亞運會電競表演項目,我有幸前往現(xiàn)場。并在《英雄聯(lián)盟》項目的第二天,在一個觀賽間里,有幸距那個叫李相赫的男人一步之遙。
高高在上的大魔王Faker。
這是我第一次面對面地見到他。挺直的腰桿,外表平靜而儒雅。
我內(nèi)心里波濤滾滾。有一萬個念頭閃過,天知道我有多想上前去要一張合影。
去吧!高高在上的大魔王Faker近在咫尺啊。
不好吧!近在咫尺的可是高高在上的大魔王Faker啊。
后來我為自己的怯懦找了一個理由?!暗让魈彀?。人家現(xiàn)在在專心看比賽研究明天的對手呢。也許明天他就奪冠了。那時候他心情更好。一定不會被拒絕的?!?/p>
第二天的故事你們已經(jīng)知道了。Uzi成為了那個carry到最后取得勝利的人,高高在上的大魔王Faker成為了那個“沒有人看到是怎么走下舞臺”的第二名,成為了冠軍、中國團隊的背景板。
“要不到合影了?!蔽耶?dāng)時心想。
那時我萬萬也料想不到,這是我今年最后一次最后一次在國際性賽事的舞臺上看見Faker。
我不是一名忠實的《英雄聯(lián)盟》玩家,成為《英雄聯(lián)盟》觀眾也是工作以后的事情。坦率地講,我并不了解Faker,我只是聽過他的驚世絕倫。而第一次觸動到我的是一張他S7總決賽時候的照片。
那張照片上,其他四名SKT的隊員正視前方,只有Faker,側(cè)頭向左,怔怔地望著那座召冠軍獎杯。
沒有劍拔弩張。沒有豪言壯語。只有一種最直接,最純粹的向往。腰桿依舊挺直,在平靜而儒雅的外表下,我看見了他如火般燃燒著的渴望。
后面的故事我們也知道了。0:3,SKT一局未勝。
那大概是第一次比賽后攝像機聚焦到了敗者身上。畫面里的Faker伏在對戰(zhàn)臺上,把頭深深地埋在臂彎里,久久沒有起身。
渴望與悲情相疊,讓我想起令所有馬刺球迷悲痛欲絕的2013年,總決賽第七場,鄧肯上籃不進補籃再失之后痛拍地板的那一幕。同樣的極度向往與同樣的力不從心。
“他還會回來的?!蹦菚r候,很多人都這么告訴我,“他和鄧肯不一樣,他還年輕?!?/p>
沒想到2018年,亞運折戟,SKT在LCK賽區(qū)也成為了昔日霸者。無緣亞運冠軍之后又無緣2018年世界賽,這大概是所有人也沒想到的。更殘酷的是,有人告訴我,也許Faker要去服兵役,再見不知何時了。
是不是再也要不到合影了?
近在咫尺的失利突然變得難以釋懷,這樣的告別未免太過倉促和心酸。
賽后,他獨自走向大巴車。依舊是挺直的腰桿,儒雅平靜的外表,但那孤獨的背影透著一股濃得化不開的愴然。
很多人在說,期待他來年歸來。但時光飛逝,還有多少時間能留給這位少年?他的魔王之力還能延續(xù)多久?橫亙在前行路上的鴻溝,他還能不能跨過?
魔王已去,歸來是否仍是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