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娜
【關鍵詞】 考試焦慮;表現;基礎;課外活動;有效復習
【中圖分類號】 G635.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8)15—0033—01
考試焦慮是在一定的應試情緒激發(fā)下,受個體認知評價能力、已有的經驗、人格傾向及其他身心因素所影響和制約,以擔憂、恐懼為基本特征,以防御或逃避為行為方式,通過不同程度的情緒反應所表現出來一種心理狀態(tài)。清晰地了解學生的考試焦慮情況,并對考試焦慮的成因進行分析,有助于更好地“對癥下藥”,找出積極的、合理的應對策略。
一、九年級學生考試焦慮的表現
1.心理浮躁。這類學生學習成績還不錯,但對于學習缺乏持之以恒的精神,情緒波動比較大,學習的態(tài)度隨心情變動,常會顯露出自傲自大,但成績掉下來后,就會自暴自棄,最終一落千丈。這類學生一定要及時跟蹤,適時了解他們的心理動向,多作對話工作,否則也是讓老師和家長感到心痛的類型。
2.家庭和學校教育影響。家長和學校過分強調應試教育,加重了學生內心負擔。學生害怕失敗,一旦考試失敗,就會覺得特別對不起父母和老師,越來越痛苦,產生考試焦慮感。
3.作息時間不當,學習效率不高。晚上“挑燈夜戰(zhàn)”,早晨不能按時起床,即便勉強起來,一整天都打不起精神,有的甚至在課堂上伏桌睡覺。長此以往,學生身體和心理就出現了嚴重的損壞,嚴重影響學習效果。所以家長要盡量讓孩子勞逸結合,保證睡眠,保證學生有持久的學習動力和能量,學習不是誰用的時間長就能夠成績好,而重在方法和效果。
二、九年級學生考試焦慮應對策略
1.注重基礎,提高能力。新教材的改革重基礎、重能力、重應用。綜合考查能力素質的題目有所增多。因此在學習當中要夯實基礎,并不斷提高對知識的理解和運用。有些學生不按照老師的要求去鞏固基礎,而只想一味地去鉆研難題,而結果卻不理想。有難度的題目大多是把多個知識點橫向聯系綜合到一起加以應用、發(fā)散的題目,因此,更應該牢固掌握基礎知識,并綜合運用,融會貫通。
2.學校和教師要采取措施,給學生減輕壓力。學校和教師要轉變教學觀念,堅持實施素質教育。在教學態(tài)度上以積極的期待心理鼓勵學生,課堂中堅持貫徹“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發(fā)展為主線”的教學思想,創(chuàng)造和諧適度的學習氣氛;在學習訓練方面,做到各科協同配合,合理分配作業(yè)時間,提倡精講精練,讓學生有充裕的時間消化知識,減輕學習負擔;試卷講評時要盡量考慮學生的接受水平,力求后進學生能夠有所收獲,要改變公布和對比考試成績等錯誤做法,幫助學生提高應試技能,力求使考生在考前樹立起對考試成功的信心。
3.積極參加課外活動,學會與人交流。在活動中可以發(fā)泄焦慮,忘記焦慮,學會與人合作,分享快樂。因此,要讓學生融入到集體中去,敞開心扉容納他人,加強交流合作。擁有同心同德的朋友相助,心靈才能寧靜、和諧、完美。戰(zhàn)勝人性中的弱點,要靠巨大的勇氣和不懈的堅持,克服考試焦慮,更需要強大的內心和勇氣。
4.重新制訂學習目標進行有效的復習。目標過高就會實現不了,導致目標實現不了的焦慮。應該引導學生重新定位自己,切合當前的實際,制訂一個自己通過努力可以達到的目標,安排好每天具體的學習計劃。讓學生從每天的點滴進步中獲得成功感,逐步提高學習效率和成績。多看基礎的東西,爭取把試卷上基本的分數全得到,這樣考試的分數就不會太差,在這個基礎上,可以略微做點稍有難度的題,但是量一定不能多,題目也不能太難。在具體科目的復習上,可以多聽取老師意見。
5.相信學校,相信老師。到了初三下學期,家長更要相信學校,相信老師。學校、老師、學生的目標是一致的,學校和老師甚至比家長更關注學生的成長,只是方式上不一致。家長經常要到學校找老師交流,了解任課老師對學生的建議或評價,可能有助于你在幫助孩子時作出準確的判斷,同時也有助于建立良好的家?;?。一個良好的、充滿理解、互相支持的氛圍必定會給學生帶來許多益處。多年的班主任工作經驗告訴我,家長給學校和老師支持,學校和老師會給學生及家長更大的支持。孩子在初三的成績很重要,但做人、做事的基本要求還是不能松,孩子產生問題要作全面了解,家長千萬不能情緒化。
總之,中學生是祖國的希望,讓他們健康成才是社會、學校和家長共同的心愿,因此,學校、社會和家庭都應為中學生的學習生活創(chuàng)造有利的環(huán)境,爭取做到對學生心理的真正減負,形成積極有效的教育氛圍,這需要社會、家庭、學校和學生幾方面不斷努力。
(本文為2017年度甘肅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guī)劃課題《九年級學生考試焦慮的表現及應對策略研究》成果,課題批準號:GS[2017]GHB0954)
編輯:陳富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