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雁江
【摘要】小麥是我國三大谷物之一,在小麥生產中農業(yè)有害生物發(fā)生種類多、流行快、受害面廣,不同時期的麥田管理技術和病蟲害防治可以有效提高小麥產量?;谛←湶∠x害的特點,提出了優(yōu)質麥田管理技術和病蟲害防治的可行策略。有效預防和控制病蟲害,提高優(yōu)質小麥的年產量。
【關鍵詞】優(yōu)質小麥 田間管理 病蟲害防治
一、優(yōu)質小麥田間管理技術
1.冬前的田間管理
小麥冬前的田間管理應該以促進為主,培養(yǎng)茁壯的幼苗,為保障小麥可以安全過冬來奠定一定的基礎。小麥的間距要疏密均勻,要適當?shù)难a種較稀疏的地方,保證麥苗的均勻生長。之后還要對麥苗進行檢查,把有些出苗過多的地方的進行梳理,把多的麥苗移栽到麥苗過稀少的地方,移栽后要檢查是否踏實,并且要給笑著小苗進行補水。同時還要根據(jù)不同的天氣情況進行澆水。如果是旱情比較嚴重的或者是天氣預報說冬天沒有大雨雪天氣的時候,就需要在小雪的前后灌溉一次越冬水。在澆灌時一定要確保澆的水夠足夠透,保證小麥可以安全的過冬。在小麥苗的生長期間要進行適當?shù)母N,這樣可以起到增加溫度、除雜草等作用。由于近年來許多地方麥苗情況不理想、雜草過多等不良現(xiàn)象,所以各地一定要把冬天來臨前的麥田管理作為重點來抓,特別是小麥出苗之后如果淋了雨,就更要及時地去進行管理,促進麥苗的根系的健壯生長。
2.春季時節(jié)的管理
小麥過冬后的田間管理要將區(qū)域分塊、分類別來加強水和肥料的實施控制,整體提高小麥的質量,這樣可以為穩(wěn)產高產打下基礎。
(1)選用良種的原則:一是要選用與當?shù)貧夂?、栽培等條件相適應的品種;二是要選用與生產發(fā)展、市場需求相適應的品種。選用時應積極聽取小麥生產專家以及市場分析專家的推薦指導意見,降低生產的盲目性。
(2)種子的處理:經過一定時間儲藏、加工以后的種子,發(fā)芽率、水分指標等是否符合要求,要進一步測試鑒定,同時注意播種前的曬種、選種等其它準備工作,確保種子質量。
(3)增施有機肥,平衡施肥,增強地力。肥沃的土壤是小麥優(yōu)質高產的基本保障,要保證小麥在獲得高產的基礎上,品質達到優(yōu)質強筋小麥標準,對土壤肥力的要求比較高。整地時,一是要求畝施優(yōu)質有機肥3000公斤以上,農家肥缺乏時,實行水稻、玉米秸桿還田是十分有效的措施。二是測土配方,科學施肥。中高肥力地塊,一般基肥畝施尿素10—15公斤,磷酸二銨20公斤,磷酸鉀15—20公斤,硫酸鋅1—2公斤等。
(4)深耕細耙、精細整地。整地能夠創(chuàng)造一個良好的土壤環(huán)境,是保證全苗和培育壯苗的基本措施。整地的標準是:一平、二勻、三松。一平是土地平整,深耕25厘米以上,耕前粗平,耕后復平,避免出現(xiàn)墑溝伏脊等,做到澆水時畦內“寸水棵棵到”;二勻是墑情均勻,肥力均勻;三松是要松緊適度,沒有明暗坷垃,要細耙,做到上松下實,無漏耕漏耙,無架空暗壟等。
二、優(yōu)質小麥育苗管理
1.旺苗管理
引起旺苗的原因有很多,例如:播種時間不當、雨水偏多再加之施肥不當?shù)鹊纫蛩氐挠绊?,使得麥苗長勢過旺。對于旺苗需要采取鎮(zhèn)壓、深耕、噴灑植物生長抑制劑等方法來抑制其生長進度,盡量壓制分蘗發(fā)生,進而實現(xiàn)控旺轉壯。
2.弱苗管理
由于土壤肥力不均或者是墑情不足等因素的影響,一般會出現(xiàn)幼苗長勢較弱現(xiàn)象,因而需要對其及時進行澆水追肥,同時對土壤進行耕松,這樣可有效促進弱苗根系以及分蘗的生長。
三、優(yōu)質小麥中期管理
1.春季追肥
在小麥的生長期一般需要追加3次的速效氮肥,而追加速效氮肥的量需依據(jù)播前施底肥情況而定,一般為667m2需追加16~24kg尿素,注意需分次追加。一般第一次追加時需與澆頭水同時進行,667m2需追加12~14kg尿素為宜,通過此次追肥可有效促進幼苗早發(fā)。
2.適時灌溉
一般小麥的灌溉在其生長期一共需5次,頭水最好是在幼苗3葉1心時進行。而該階段的需注意拔節(jié)期的澆水,同時還可進行及時的松土,這樣可有效實現(xiàn)保墑、通風,以此來提高地溫,促進大蘗生長,強化麥苗的碳代謝水平。
四、優(yōu)質小麥后期管理
在小麥進入開花期后,尤其是在灌漿后期,若土壤中的含量過高,其必將會降低小麥的質量,因而在小麥進入開花期后,需有效控制土壤中水份的含量不宜過高,一般是在澆過開花水后就不用在進行澆灌。
五、優(yōu)質小麥主要病蟲害防治措施
1.小麥播種期病蟲害防治措施
在小麥的播種期,其病蟲害的防治整個將影響其整個生長發(fā)育的防治效果,該階段若能夠有效實施病蟲害防治工作,那必將有效降低小麥的整個生長期的病蟲害基數(shù)。播種期最主要的病蟲害有以下幾種:白粉病、紋枯病的防治措施;蠐螬的防治措施;吸漿蟲的防治措施;金針蟲的防治措施。
2.中后期病蟲害防治
物理防治手段:通過害蟲的生活習性進行人工捕捉和殺蟲,或者設置屏障來保證防止害蟲無法大規(guī)模繁衍;生物防止手段:根據(jù)生物相克的規(guī)律,將對小麥產生危害的害蟲進行分類,找出害蟲天敵,并將害蟲的天敵引入麥田,這樣的做法不僅能夠維護生物物種的平衡,還能加強防治小麥的蟲害,卻敗小麥的產量穩(wěn)定,保障農業(yè)生產的持續(xù)穩(wěn)定發(fā)展;化學防治手段:化學防治要避免使用劇毒的化學農藥,盡量使用生態(tài)化學制劑,在抽穗前進行大面積的噴霧,從而達到防治的目的。使用生態(tài)的化學制劑,污染較少,對于小麥的正常生長不會產生太多影響。在今后病蟲害防治中會越來越普遍,成為病蟲害防治手段的必然趨勢。
結束語:總之,加強冬小麥越冬期田間管理,重點落實好各項抗旱防凍保苗措施,加強重大病蟲害監(jiān)測預報,確保小麥安全越冬,為明年夏糧豐收奠定基礎。優(yōu)質小麥品質優(yōu),種植效益較好,很受群眾歡迎,廣大群眾有強烈的種植愿望。小麥是我國主要農作物,在小麥的生長過程中,田間管理及病蟲害防治是至關重要的環(huán)節(jié),它直接影響小麥的質量和產量。隨著種植面積的不斷擴大,病蟲草害的發(fā)生面積逐年增加,同時病蟲草害的種類也不斷發(fā)生變化。致使田間管理和病蟲害防治工作難度不斷增加。本文主要介紹了優(yōu)質小麥在不同時期的田間管理技術以及病蟲害防治技術,以期能夠為廣大種植戶提供一定的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