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豐臺區(qū)豐臺第五小學
2018年4月25日,北京師范大學教師教育研究中心《中小學學習共同體建設項目》教學展示活動在豐臺五小隆重舉行。日本教育家佐藤學教授、淺井幸子教授,北京師范大學于莉莉老師,以及來自上海、重慶、湖南、浙江等全國各地項目基地校和友好校的校長和教師代表近200人參加了本次活動。
所謂“學習共同體”,既指班級授課制中的小組學習群體,也指一種學習方式。基于學習任務驅動的2-4人組成的學習小組,在授課教師的指導、引導和助學中,通過以“傾聽、思考或發(fā)問、表達或分享”為核心形式的自主學習、協(xié)同學習、互助學習等多種學習方式,完成共同學習任務,達成共識,促進成員共同成長。
豐臺五小自2010年開始幸福自主課堂的探究。在“還可以怎樣?”“怎么樣會更好?”的不斷追問中,我們的探究一步步向前推進。2016年,我們接觸到佐藤學教授的學習共同體理論。“學習共同體”理論認為:教師的責任不在于上好一節(jié)課,而在于實現(xiàn)每位學生的學習權,提升每位學生的學習品質;在共同體的課堂上,要實現(xiàn)生生相互學習,使每位學生都是主角,都能有發(fā)展。這樣的理念正契合豐臺五小“幸福教育”的理念,于是,我們開始探索“學習共同體”理論的本土化實施。
在這次教學展示活動中,豐臺五小呈現(xiàn)了兩節(jié)研究課,一節(jié)是語文課《黃河象》,一節(jié)是數(shù)學課《分數(shù)的基本性質》。課后的評課中,每學科都有5位觀察員老師結合自己在課上拍攝的圖片、視頻,評析學生的課堂學習情況。從授課教師的教學設計和觀察員教師的發(fā)言中,我們可以看到學習共同體背景下教師教學的關注點和著力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