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義】
憑借險阻,頑固抵抗。比喻敵人被追趕到無路可逃的時候,態(tài)度頑固,抗拒投降;也比喻有人干了壞事被揭穿后,死不認賬,狡辯抵賴。
【出處】
《孟子》
【小故事】
戰(zhàn)國時,有一年齊國發(fā)生饑荒,許多人餓死。孟子的弟子陳臻聽到這個消息,急忙來找老師,心情沉重地說:“老師,您聽說了嗎?齊國鬧饑荒,好多人都快餓死了。大家都認為老師您會再次勸說齊王,請他打開棠地的谷倉救濟百姓。我看您不能再這樣做了吧?!?/p>
孟子回答說:“對??!再這樣做,我就成為馮婦了?!?/p>
接著,孟子向陳臻講述了有關馮婦的故事:馮婦是晉國的獵手,善于和老虎搏斗。后來他成為善人,不再打虎,他的名字也幾乎被人們忘掉。有一年,某座山里出現(xiàn)了一只猛虎,常常傷害行人。幾個年輕的獵人聯(lián)合起來去打虎,他們把老虎追至山的深處,老虎背靠著一個山勢險要的地方,面向眾人,它瞪圓了眼睛,大聲吼叫著,沒有人敢上前與虎搏斗。
就在這時,馮婦坐車路過這里。獵手們見了他,都快步上前迎接,請他幫忙打虎。馮婦下了車,挽起袖子與老虎搏斗起來,經(jīng)過一場拼搏,馮婦終于打死了猛虎,為民除了害。年輕的獵手們高興地謝他,可是一些讀書人卻譏笑他言行不一。
【智慧領悟】
做人,一定要說話算話,要把自己說過的話記在心頭,付諸于行,不能言行不一。要記?。菏难灾赜诿f到就要遵守;諾言顯人品,許下就得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