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瑩瑩
摘 要:在這知識化以及信息化時代之中,專利技術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專利技術對實現(xiàn)國家經濟的建設有著關鍵的作用和價值,為了真正地實現(xiàn)各類知識以及創(chuàng)造作用的有效發(fā)揮,不斷提高我國國民的創(chuàng)造力,有效保護各類知識專利,我國必須要積極地落實專利法,作為專利法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先用權對專用法作用的有效發(fā)揮意義重大。
關鍵詞:專利法;先用權
一、引言
專利法之中的先用權制度以公平原則為立足點和核心,通過對一專利一保護原則的深入分析來建立完善的專利保護制度,由此可以看出,該制度能夠有效地彌補我國先用權制度存在的各類不足,更好地維護專利權人個人的合法權益,實現(xiàn)公共利益與專利權利益的有效平衡,為社會的穩(wěn)定發(fā)展以及正常的投資營造良好的外部環(huán)境。
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我國開始結合法治國家建設的實質需求,對專利法進行不斷的修訂,但是與先用權相關的制度以及規(guī)定卻沒有進行同步的更新,這一點嚴重影響了我國法律法規(guī)的完善,同時也難以保障專利法規(guī)的有效落實。另外結合相關的實踐調查可以看出,專利權制度上的缺失導致各類實踐問題的產生同時還引發(fā)了社會各界的爭議。
二、先用權的性質
1.先用權是法律直接規(guī)定的權利
對于專利法之中的先用權制度來說,首先需要站在法律的角度,承認先用權是由法律所時間規(guī)定的權利,根據(jù)專利權之中的相關內容分析可以看出,先用權在實踐的過程之中擁有一定的權力范圍以及權利邊界。盡管我國法律界人士在對該制度進行分析的過程之中站在使用行為的角度進行進一步的研究并提出,我國現(xiàn)有的專利法并沒有明確強調先用權是一種獨立的權利,但是在對法律條文進行分析時不能夠只注重字面意思上的分析,而是需要立足于法律構建的實質需求,了解專用權制度的實現(xiàn)性質。其中先用權制度的設立對實現(xiàn)國家的穩(wěn)定發(fā)展有著關鍵的作用,在設置該制度時首先需要保障經濟投資不受損失,其次還需要實現(xiàn)社會資源的合理配置以及利用,保障最低的投資利益。因為我國專利法之中允許的先用者在一定條件以及范圍之內,采取有效的方式以及手段,通過實施專利技術來獲得相應的利益,通過對這一內容的分析可以看出,先用者可以在一定范圍之內獨立的支配相關權利。
2.先用權不能夠獨立于專利權而存在
盡管先用權直接由法律來規(guī)定,但是在實踐使用的過程之中必須要立足于專利權的實質情況,只有在獲得專利授權之后才能夠進行使用,如果無法保障合法有效的專利權,那么就難以在實踐的過程之中發(fā)揮應有的作用,另外對于專利權本身并非專利權的附屬物這一說法來說,本文認為專利權不存在,同時兩者只存在一定的對應關系。當然,如果專利權不存在那么法律也沒有必要結合國家法制建設的實質需求,對專利權進行范圍以及權利的規(guī)定,同時先用技術的擁有者就可以不受到法律的任何限制直接對該技術進行實施。對于現(xiàn)有先用權來說,擁有一定的處分權利以及獨占使用權利,因此,綜合上面的相關表述可以看出,先用權與專利權存在緊密的聯(lián)系,其中前者不能夠單獨地進行使用,同時先用權不是一種獨立的權利。
需要注意的是,在使用先用權的過程中首先需要調整先用權的時間條件,結合我國專利法實施的相關細則規(guī)定可以看出專利法所提出的申請日如果存在優(yōu)先權,那么則是指優(yōu)先權日,在這樣的現(xiàn)實條件之下,如果先實施的行為必須要在優(yōu)先權日之前發(fā)生,那么就不能使用先用權。我國需要結合權利使用的具體要求和范圍權限,明確在有優(yōu)先日的條件之下,必須要以優(yōu)先日作為最終的時間劃分依據(jù)。除此之外,還需要根據(jù)特殊情況進行針對性的調整,盡量避免對專利權的侵犯,保障專利申請內容的合理性以及適度公開,只有這樣才能維護專利權和先用權的法律地位。先用權和專利權在本質上是獨立的,內容以及性質上存在交叉,在實踐應用的過程中,需要了解先用權與專利權之間的區(qū)分,分析兩者的使用空間和范圍,在此基礎上實現(xiàn)兩者的有效對接,因為結合相關的實踐調查以及法律理論分析可以看出,先用權在一定程度上需要依賴于專利權,前者的獨立性會受到后者的限制。
3.先用權并非是一種抗辯權
學術界以及立法界在對先用權進行分析時,認為先用權是一種抗辯權,其實這一說法還存在許多的不足。其中抗辯權與抗辯還存在許多的區(qū)別,后者主要立足于請求權的實質情況提出一種具體的防御方法,其中當事人可以站在法律的角度,通過事實羅列來提出個人的主張,同時對不同的法律關系及事實進行有效的認定,以此來更好地排斥對方所主張的事實行為。其中實體法律上的辯護主要分為抗辯權以及事實抗辯,事實抗辯與抗辯權主要在于抗辯權主要是對權力的應用,只有存在一定的請求權才能夠發(fā)揮該權利的作用。相比之下,抗辯則側重于被告?zhèn)€人對特殊事實的分析,因此對于先用權的具體使用來說,如國專利權人提出了請求權申請,那么先用權人是直接承認請求權的合法存在,還是直接承認請求權的有效存在,都會影響最終的專利權使用。
因此,對于先用權來說,這種權利既與專利權存在緊密的聯(lián)系,同時也是法律直接規(guī)定的重要權利,先用權專利權為核心,否則先用權無法實現(xiàn)完整的運作。其次對于專利權個人來說,在專利申請之日起就可以通過信用權來進行費用的合法支付,其次如果個人在使用專利權的過程之中受到了外部的影響,那么就可以采取先用權來維護個人的權益。
三、結語
在推動法治社會建設的過程之中,相關的法制管理工作人員必須要結合專利法中的具體內容,加強對專利權制度的維護以及完善,實現(xiàn)專利權與先用權之間的緊密配合,更好地推動和諧社會的建設。
參考文獻:
[1]吳偉丹.“本田訴雙環(huán)汽車外觀設計侵權案”分析[D].蘭州大學,2011.
[2]張軍強.外觀設計專利侵權判定標準相關法律問題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12.
[3]王鵬.外觀設計專利保護范圍及侵權判定研究[D].山東大學,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