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 瑜
(華南師范大學音樂學院,廣東 廣州 510631)
首先筆者先對教材內容進行了以下分析?!堕W爍的小星》選自二年級上冊第三課“感知音的高低”,讓學生感知“do”到“l(fā)a”六個音在五線譜上的音高位置。本曲結構為A-B-A曲式,其旋律音高由do、rel、mi、fa、sol、la六個主干音構成?!堕W爍的小星》也被音樂家莫扎特改編為鋼琴曲《小星星變奏曲》,主題旋律經過了12次變化,為學生感知音樂要素的變化打下基礎,也是是本章節(jié)的重要內容。
接下來是教學對象分析。二年級的學生以形象思維為主,具有好奇、好動、模仿能力強的身心特點,但注意力集中時間較短。本次課堂基于學生的特征,采用歌、舞、圖片、游戲等手段進行直觀教學,在抓住學生注意力的同時提高課堂效率。
通過以上的分析,根據教材與教學對象的特點,筆者確立了本課的教學目標,主要圍繞三個維度,分別是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知識與技能目標、過程與方法目標,即學生在聽、唱、辨、動和參與教學活動的過程中能鞏固對五線譜上六個音高位置的認識,唱好《閃爍的小星》的旋律,聽辨出音樂發(fā)生的變化,并在音樂不斷變化的過程中享受音樂的美,產生對音樂的美好想象?;谶@幾個目標,我總結出本課的教學重難點。重點是運用“柯達伊手號”學唱《閃爍的小星》,鞏固對五線譜上六個音高的印象。難點是通過聆聽鋼琴的變奏,能聽辨出音樂要素的變化形式。
本次課堂主要以演示法、參與體驗法、講授法、多媒體教學輔助法這四種教學法為主。
1.演示法:通過演唱歌曲與演示舞蹈動作,讓學生跟著音樂一起律動,幫學生更生動地表現音樂。
2.參與體驗法:引導學生參與音樂游戲活動讓學生的印象更深入。通過聆聽與欣賞音樂的變化來感受音樂要素的變化手段。
3.講授法:老師對音樂要素的變化進行較明確的講授使學生的認識更加深刻。
4.多媒體教學輔助法:借助多媒體、電鋼琴等音樂教具來吸引學生,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幫助學生更好地思考。
本次教學過程分為導入、新課、深入、拓展和總結五個部分。首先導入環(huán)節(jié)是先利用談話的方式引入教學歌曲并引導學生聽、唱與打手號,意在加深學生對音樂的印象;新課環(huán)節(jié)是講解五線譜上六個音的位置并指導學生跳“五線譜舞”來加強學習興趣;深入環(huán)節(jié)即在鋼琴上彈奏三次《閃爍的小星》中A句變化的旋律,引導學生概括音樂要素變化的方法,加深學生對音樂的感性認識;拓展環(huán)節(jié)是簡介《小星星變奏曲》的作者莫扎特并讓學生欣賞變奏片段,來擴大學生的音樂視野;最后的總結部分是對課堂所學的音高位置與變化的音樂要素進行概括,幫助學生梳理所學知識的層次結構。
本課教學目標明確,重點突出,環(huán)節(jié)流暢,手段樸實,實踐充足。課前準備充分,彈唱熟練,駕馭教學能力提升明顯。積極運用柯達伊教學法,在培養(yǎng)學生音樂核心素養(yǎng)方面進行有益嘗試,教學理念新。教學設計緊緊圍繞音樂本體展開,能積極關注歌曲風格和審美情趣,并嘗試從本課歌曲教學延伸到欣賞教學,引導學生感知音樂的要素變化。師生配合默契,課堂教學開放,學生狀態(tài)松弛,目標達成較好。
筆者認為,在設計教案的過程中要進一步明確音樂教學核心任務,提高教學目標的高度。要進一步理解和把握柯達伊教學法的科學性,從最基礎的節(jié)奏、穩(wěn)定拍和旋律感入手,培養(yǎng)學生聽、唱、寫、創(chuàng)能力技能。在此基礎上,培養(yǎng)學生音樂感知、記憶、想象、表現、創(chuàng)造和思維等能力。希望進一步踐行核心素養(yǎng)理念,逐步形成自己的一套較為成熟的核心素養(yǎng)教學經驗。
《閃爍的小星》教案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