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潮林 呂澤平 王燕波 姚金榮 錢國耀
針對2013-2015年南美白對蝦養(yǎng)殖形勢不樂觀的情形,為探索南美白對蝦養(yǎng)殖成功模式,2016年3月至2017年10月,上虞區(qū)水產技術推廣中心與上虞科強水產養(yǎng)殖有限公司合作開展了“南美白對蝦套養(yǎng)鮰魚技術”試驗,經過兩年的探索與實踐,試驗取得了成功,獲得較好的經濟與生態(tài)效益,總結出了一套南美白對蝦套養(yǎng)斑點叉尾鮰(以下稱鮰魚)技術,現就有關技術與經驗總結如下:
本項目試驗池塘6口,每口池塘面積14.2畝,共計85.2畝。池深2m以上,有效畜水1.5-1.8m,池底平坦無淤泥。每池配備0.75kW水車式增氧機6臺,0.75kW涌浪機1臺,1.5kW葉輪式增氧機2臺,并完善配套底排水底增氧系統(tǒng),進排水口設有攔網等防逃設施。
6口對照塘各項條件與試驗塘相同。
試驗前1-2個月,將池塘池水排干,修整塘埂,塘底,平整道路,清除池底淤泥、雜物,進行曝曬。
蝦苗放苗前15d左右,每畝用漂白粉25kg,用水化開,全池潑灑消毒。
蝦苗放養(yǎng)前5-7d,用孔徑為0.25mm(60目)以下的袖狀篩網過濾進水,防止水中敵害進入池塘,初次進水使池塘水位達到60-80cm。
進水2d后,投放海水精或食鹽,使池水鹽度控制在2‰左右,并每畝用5-7.5kg復合肥料或2kg生物肥料等肥水,配合使用EM菌,用量為每1kg/畝,培育基礎餌料,使池水透明度保持在30-40cm之間,水色呈現黃綠色或茶褐色。
南美白對蝦選擇品種較純、不帶病菌且淡化好的一代蝦苗,放苗時間在5月20日前后,放苗密度為4萬尾/畝,放苗時間盡可能選擇上午或者傍晚。蝦苗投放1個月后,投放鮰魚魚種,每畝投放規(guī)格為150-200g/尾的鮰魚魚種10-30尾。
本項目實施中,設計了3種鮰魚套養(yǎng)密度,即10尾/畝、20尾/畝、30尾/畝,每種密度放養(yǎng)2口池塘,即28.4畝,作對比試驗。
養(yǎng)殖全程投喂南美白對蝦配合飼料,不單獨投喂鮰魚飼料,早期因為蝦苗剛放入池中,池水較肥,水溫偏低,蝦的攝食量不高,在基礎餌料培育較好的情況下,一周內可不投喂,7-8月份,氣溫、水溫較高,是南美白對蝦的生長旺季,應適當加大投餌量并在餌料中定期添加維生素C、免疫多糖等用以增強蝦的免疫力和抗應激能力。根據每日的天氣和攝食情況,確定當日投喂量,每天投餌2次,下午投餌占日投餌量的60%以上,以投餌后1-2h吃完為宜,投餌的原則堅持“少量多次,日少夜多,晴多雨少,均勻投撒”。每個塘放2個餌料觀察臺,每天對料臺上的飼料進行檢查。
養(yǎng)殖前期,根據池塘水質和蝦的生長狀況,使用生物肥及培藻素進行肥水培藻,達到池水肥、活、爽;養(yǎng)殖過程中,每隔一星期加水一次,每次加水20cm;養(yǎng)殖中后期,水中污物不斷積累,水質越來越肥,因此,每隔15d,輪流使用生石灰、沸石粉、過硫酸氫鉀、增氧底改劑等,調控改善水質、底質。并配合使用潑灑光合細菌或EM原露或芽孢桿菌等有益微生物制劑。在農歷每月的初一、十五前后三天蛻殼高峰期,使用葡萄糖離子鈣,以利對蝦蛻殼。具體用量用法參照相關的使用說明。
1.6月中旬開始使用增氧機,每天開機4-6h,7月份開始,根據水中溶氧狀況,延長增氧機開機時間。每天的開機時間,一般按排在凌晨至日出。異常天氣,中午開機或全天開機。養(yǎng)殖中后期,每天進行池底排污,保證池底清潔。排污安排在增氧機開機的時候,每次排污時間30-60min,至排出清水為止。
2.生長旺季,每日測量溶解氧、pH值、透明度、氨氮、亞硝酸等有關數據,做好記錄。每10-15d檢測一次對蝦生長情況。根據檢測的數據變化情況,及時采取相應對策。并全程做好養(yǎng)殖日志。
表1 2016年試驗情況
表2 2017年試驗情況
3.巡塘。每天早晚2次,注意清除池塘周圍的敵害生物,及時發(fā)現并撈除病蝦及死蝦,檢查病因、死因。同時觀察對蝦的活動及分布、攝食及飼料利用等情況。
4.病害防治
整個養(yǎng)殖過程,堅持以防為主:一是每半月,輪著使用生石灰、沸石粉、過硫酸氫鉀、增氧底改劑等,并配合使用潑灑光合細菌或EM原露或芽孢桿菌等有益微生物制劑,確保穩(wěn)定良好的水環(huán)境;二是遇天氣突變,及時使用抗應急藥(維生素C、葡萄糖、葡萄糖離子鈣等);三是為防對蝦發(fā)病每隔15-20d用二氧化氯或聚維酮碘消毒池水。
5.捕撈
9月份,是對蝦捕撈季節(jié)。這時,對蝦體長已達10cm以上,開始用地籠誘捕,同時,慢慢降低池塘水位至1m以下。一般經三到四次誘捕后,至9月底,對蝦已經基本捕凈。留在池塘中的鮰魚,繼續(xù)適量投喂專用飼料,至11月中下旬停食,并根據市場行情,適時干塘捕撈。
1.2016年、2017年對蝦養(yǎng)殖期間由于前期遭遇了較長時間的低溫多雨,后期高溫干旱天氣,對蝦養(yǎng)殖減產比較嚴重,但仍取得了較高的產量。2016年,試驗塘南美白對蝦平均畝產280.5kg,對照塘對蝦平均畝產237kg;2017年,試驗塘南美白對蝦平均畝產228kg,對照塘對蝦平均畝產僅209kg。
2.綜合計算,項目在兩年的實施期間,試驗塘南美白對蝦年平均畝產254.3kg,對照塘對蝦平均畝產223kg,套養(yǎng)鮰魚模式比單養(yǎng)南美白對蝦產量增加14.01%。
3.項目實施兩年中,共在試驗塘投放斑點叉尾鮰魚種3408尾(每年1704尾),每尾規(guī)格150-200g,鮰魚容易養(yǎng)殖,成活率高、生長快,當年起捕銷售,每尾重750-1500kg,起捕率達94.5%。
4.試驗塘兩年共生產南美白對蝦43323kg、鮰魚3462kg,共實現銷售收入182.56萬元,凈利潤83萬元。
有關數據見表1、表2
1.鮰魚為雜食性大型淡水魚類,主要生活在養(yǎng)殖池塘底層,南美白對蝦生活在水體的中下層,在南美白對蝦養(yǎng)殖塘中適當套養(yǎng)一定數量的鮰魚不僅可有效地利用池塘的垂直空間,最主要的是對蝦吃剩的飼料和殘渣能被鮰魚攝食,提高了飼料的利用率,大大降低養(yǎng)殖水體中有機物的含量,預防水質惡化;同時,鮰魚嘴寬,在對蝦發(fā)病時能吞食病蝦、死蝦,充當了清道夫角色,有效減少疾病傳染源,生物防治作用明顯。而健康的對蝦具有十分強的彈跳力,在被捕食時較容易躲避而且在彈跳過程中對蝦身上的長刺會讓鮰魚遠遠避開,而病蝦游動緩慢,彈跳力弱,很容易被鮰魚捕食到。利用這一生物特性,可以實現南美白對蝦和鮰魚的生態(tài)高效混養(yǎng),并且能有效控制南美白對蝦養(yǎng)殖病害的發(fā)生蔓延,從而實現增產增效。
2.與套養(yǎng)甲魚相比,套養(yǎng)鮰魚成本更低,風險更小,操作管理更簡便易行,不用專門建造防逃設施,不單獨投喂,促進對蝦養(yǎng)殖增產效果與套養(yǎng)甲魚相當,甚至優(yōu)于套養(yǎng)甲魚。因此,南美白對蝦養(yǎng)殖池塘套養(yǎng)鮰魚模式更易于蝦農接受,推廣優(yōu)勢明顯,應用前景廣闊。
3.鮰魚套養(yǎng)時間不宜早,應在對蝦長至4-5cm時套養(yǎng)較為適宜,一般在對蝦放養(yǎng)1個月左右。套養(yǎng)太早,蝦體還比較弱小,彈跳力不強,自身防衛(wèi)能力差,很容易被鮰魚吃食,套養(yǎng)太遲,鮰魚對水質、病害的生物防控作用不能充分發(fā)揮,也不能保證鮰魚有足夠的生長期,達到當年上市。
4.關于鮰魚套養(yǎng)密度:對蝦塘套養(yǎng)適量鮰魚與單養(yǎng)南美白對蝦相比,無論是水質控制、病害防控、對蝦產量等都具有明顯的優(yōu)勢,但套養(yǎng)數量應控制在一定范圍。套養(yǎng)數量過多,有可能對健康蝦也產生威脅,吃食健康蝦,吃食蝦飼料,影響蝦的生長及產量。本項目采取了3種套養(yǎng)密度對比,綜合兩年試驗結果,并結合其他蝦農的養(yǎng)殖結果,我們認為,鮰魚套養(yǎng)密度在20尾/畝時,對蝦養(yǎng)殖效果最好,產量最高。